現代子女的新孝道,北歐式養老。(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芬蘭人死前平均臥床七天,臺灣人死前平均臥床七年。芬蘭政府的預算花在老人的體能訓練,使身體健康。臺灣政府卻致力於長照,花大筆錢照顧老病的人。
老,是一個不可逃避的問題,我們的長輩老了,我們自己也要老了!北歐平均生前臥床2週,臺灣老人平均臥床7年,所以臺灣有長照問題,北歐只有老人健康訓練的問題。
一個會心酸的議題?
老了要自立,或是被外傭看管?
新孝道,讓爸媽自立,縮短病榻中的日子……
但是如果有一天你接到社區警衛的數落電話:「你90歲的爸爸剛剛扛著一包米,經過社區大門,外人看了都不忍心,你們是怎麼當兒女的?」那時你將做何感想呢?
最好的孝順就是不孝
日本作家岸見一郎在他的新書《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一書中,提到當父母老了,子女應該找機會,換一種方式來愛他們。最好的孝順就是不孝。
要打破傳統的觀念,有勇氣接受新觀念就是,「有事,弟子不服其勞」,現在子女被傳統孝道綑綁,眼見父母衰老,為了降低罪惡感,就找外傭來照料,陪著走路、餵食、打理,導致老人家自理能力越來越差。其實,老人,也是可以訓練的,北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臺灣同時面對老化與少子化兩列疾駛對撞的人口列車,對於老,每個人非常惶恐的。
臺灣老人平均臥病時間是7.3年,但北歐老人卻只有2個星期,在瑞典經常可以看到老人上超市、購物、上銀行,而我們常要求國家對老人制度,給予服務與支持,但子女在家庭中的責任呢?事實上,提供「父母保存生活能力與體力不退化的照顧」,才是現代子女的新孝道。
新的本土養老計畫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如何借鑒北歐養老方式,來實踐本土的養老計畫呢?
第一,住宅改變。
老後體力會衰退,我們先幫父母從傳統老公寓換到有電梯的大樓,避免跌倒。
第二,不當宅老。
只要身體硬朗,買菜、煮飯、洗衣、上銀行,都讓他們自己來,就算是看病,子女也只帶看初診,後續由他們自己掛號,子女雖住在附近,但僅在假日陪爸媽上館子吃飯。
第三,有事,弟子不服其勞。
不請外傭24小時看顧,而是委託居家服務機構尋找本土居家員,每週四個小時的鐘點服務,協助父母爬高彎腰搬重物,與清潔打掃,一個月才花不到6千元。假日子女會帶父母出外踏青,平常讓父母獨居,獨力料理生活大小事。
人,如果在結束生命前,僅僅7天需要人服侍,那是多大的福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