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6日,一排裝甲車停放在臺灣中部南投縣的一個軍事基地中。(圖片來源:SAM YEH/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9月15日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開打至今已超過半年,戰況仍陷膠著,放眼全球,外界關心,下一個大國戰爭熱點很可能就是臺灣。臺灣是否會成為下一個烏克蘭?臺灣和中國又各自從俄烏戰爭中得到什麼樣的啟示?
美國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nited States)9月14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辦研討會,德國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所(MERICS)首席研究員拉加達(Helena Legarda)表示,烏克蘭戰爭可以給臺灣以及西方國家很多啟發。
首先,拉加達指出,資訊戰將會是台海戰爭的關鍵,臺灣政府應該積極對抗假訊息,以控制關於台海戰爭的敘事方式,這是對外獲取國際支持、對內增加國防自信的關鍵。
對於國際社會,她則說,各國對臺灣的軍事支持很重要,而這些支持最好在戰前便能到位。像是各國自2014年俄羅斯首次入侵烏克蘭開始,便開始協助烏克蘭進行軍事訓練,這大大的幫助了烏克蘭在今年成功抵禦俄羅斯。
但她也提醒臺灣必須意識到,若台海爆發戰爭,當各國提供援助給臺灣時,這些國家會考慮到可能遭受中國經濟制裁的強大效應,因此受到制約,很難在援助臺灣方面取得共識。
烏俄戰爭的啟示林昶佐:臺灣不能再對北京綏靖
臺灣又從俄烏戰爭中學到什麼?臺灣無黨籍立法委員林昶佐在會議中表示,過去幾十年,臺灣的主流民意都是多給中國一點時間,隨著中國政治與經濟改革,兩岸就可以和平的坐下來談,很多學者以及國民黨人都這樣深信著。
他指出,「這些學者與政治人物時常以蘇聯為比喻,表示只要等待,中國共產黨便會自己垮臺。但是,俄羅斯直到今天都沒變成民主國家,現在還入侵烏克蘭,這使臺灣民眾開始擔心,繼續對中國綏靖,臺灣是否會變成下一個烏克蘭,被中國入侵?」
面對中國的步步進逼,林昶佐表示,臺灣人能做的是增強自己的國防,並展現捍衛臺灣領土的決心。他說,臺灣的軍隊正在改革,軍隊在增加「不對稱作戰」概念的軍備購置,同時臺灣政府也在重新編製後備軍隊,並延長臺灣義務役服役時間。
但他也談到,臺灣軍方因為在過往有根深蒂固的反攻大陸思想,時常偏好買大型武器,以期與中國正面對抗,這個想法並不實際,因此,臺灣國軍高層的想法也需要漸漸改變。
臺灣智庫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則在研討會上表示,臺灣學界沒有預測到俄羅斯會開戰,因為進攻烏克蘭並不符合成本效益,但普京還是做了這個決定:「這使臺灣社會重新思考對於威權國家領導者的假設,同時,也讓臺灣意識到台海戰爭比想像中的更近。」
不只是臺灣自己與美國都關心台海局勢,在歐洲,一些國家也有「近在眼前」的關切。
習近平的臺灣攻略 賴怡忠料「先圍後攻」
研討會上,有來自荷蘭外交部的提問者問到,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中屢屢碰壁,這會如何改變北京對進攻臺灣的評估?賴怡忠表示,中國軍方會吸取俄羅斯的教訓,在對臺動武上變得更謹慎,然而,中國軍隊最終仍聽命於習近平,因此,習近平如何剖析烏俄戰爭不得而知。
此外,賴怡忠說,中國過去對臺的軍事規劃,大多為給臺灣致命一擊、大舉進攻,而此次俄烏戰爭可能使中國意識到大規模進攻無法快速拿下臺灣,不符合成本效益。因此,北京可能改變對臺軍事規劃,轉而採取封鎖的方式,將美方援軍隔絕在外海,再攻擊臺灣。
在研討會舉行的同一天,美國聯邦參院外委會也將審議《臺灣政策法案》,外界擔憂,這是否會使台海衝突升溫?
賴怡忠表示,臺灣樂見《臺灣政策法案》出臺,這能向北京表明,美、臺兩國間的夥伴關係,並不會因為北京嘗試在台海建立「新常態」而退怯。他還說,北京應該要意識到是中國自己一手推動《臺灣政策法案》的,因為中國企圖改變台海現況,才導致世界反對中國的做法,推出北京不樂見的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