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眾擔憂經濟愈發封閉,進而影響日常生活。(圖片來源:Pixabay)
【看中國2022年11月2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共二十大結束後,各省迅速建立供銷社,接著又開始進行小區食堂「試點」,中國民眾擔憂經濟愈發封閉,進而影響日常生活。
近段時間,繼供銷社、計畫經濟之後,食堂又成了輿論熱詞。
10月31日,中國住建部和民政部聯合發布《關於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各市(區)應選取3至5個社區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為期2年。
文件顯示,試點社區應規劃建設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幼兒園、托兒所、老年服務站、社區衛生服務站,還將配建食堂、家政服務網點等商業設施。
11月2日,有官媒背景的上海澎湃新聞發布社論稱,「小區要建食堂」被很多人劃了重點,沒有強調要建設所謂「國營食堂」。二十大報告重申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發展社區食堂,既沒有,也不必強調其中的所有制屬性。
並且該社論還表示,建設社區食堂是多一項選擇,做的是加法,不是減法,是增值服務,而不是取代、排斥。
目前,中國各地的食堂通常由當地政府基層組織街道辦出資或官方准許的餐飲集團經營。
但是,民間的看法卻相左。湖南時事評論人士李昂11月2日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表示,如今的小區食堂是計畫經濟年代食堂的翻版,只是經營的食品內容比以前豐富,其它沒有太大的差別。
他說,這表明中國跟西方做好決裂的準備:「搞過去社會主義自給自主、計畫經濟那一套,這對我們來說記憶猶新。我們小時候就經歷過那個計畫經濟時代。他們在這個時候公開建食堂是有含義的。中共二十大以後,他們認為跟西方文明脫軌已不可避免。這也是他們客觀上表明一種決心。」
也有時事評論人士認為,中共新一屆政治局七名常委沒有懂得經濟的技術官僚,而中共二十大報告強調鬥爭精神,這就意味著中共領導層已進入戰時狀態的特徵。大辦食堂是為了控制民眾,通過控制食品、物資等各種生產資料,使得社會上的反對聲音減少。
據香港《明報》11月2日報導,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試點是經濟收縮下物資調配、社區管理的應變方式,「現在物資、民生供應鏈很可能出現地方性的供應不足,官方必須防止因此出現危機,影響社會穩定」。
食堂在中國計畫經濟年代出現,與供銷社有著特定的政治含義。
海外智庫「天鈞政經」研究員宋維駿指出,外界關注中國是否回到計畫經濟這個模式,目前社會環境已經發生變化,無法走統購統銷的老路,但中共可能會打造計畫經濟升級版,在更強力的管控之下,對經濟進行干預。無論中共用什麼詞語包裝其政策,它自始至終實行的都是計畫經濟模式。
獨立時評人、專欄作家蔡慎坤在推特發文指出,供銷社死灰復燃,年輕人並不以為然,因為不瞭解。供銷社是供銷合作社的簡稱,其實一直存在。合作社作為黨國基本體制構成元素由三個最重要的部分組成:一是農業合作社(生產);二是供銷合作社(商業);三是信用合作社(金融)。三個組成尤其在農村,可謂從經濟上對農民實行了全面、徹底的控制。
供銷社死灰復燃,年輕人並不以為然,因為不瞭解。供銷社是供銷合作社的簡稱,其實一直存在。合作社作為黨國基本體制構成元素由三個最重要的部分組成:一是農業合作社(生產);二是供銷合作社(商業);三是信用合作社(金融)。三個組成尤其在農村,可謂從經濟上對農民實行了全面、徹底的控制。 pic.twitter.com/39W6g4isGO
— 蔡慎坤 (@cskun1989) November 1, 2022
據悉,中國正在加快恢復供銷社系統,並且農村5萬個供銷社已經啟動,農產品的收購與銷售將由供銷社完成。不久前,湖北媒體披露,該省已恢復重建超1300個基層供銷社,基本覆蓋全省鄉鎮。其中,供銷社社員人數超過45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