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個環保組織及關注團體拒絕出席發展局閉門舉行的「中部水域人工島簡介會」,抨擊當局鬼祟展開公衆咨詢,毫無公信力。( Doraemon.tvb/wikimedia/CC BY-SA 4.0)
【看中國2023年2月7日訊】(看中國記者李净瑤綜合報導)港府2018年提出「明日大嶼」計劃,在中部水域交椅洲一帶填海1,700公頃,整個計劃的成本估算逾6,240億元(港元,下同)。2月6日,土木公程拓展署及規劃署邀請11個環保組織及關注團體出席閉門舉行的「中部水域人工島簡介會」,但被組織拒絕並抨擊當局「三無諮詢」,既無主動公佈、無主動諮詢公眾、無公信力,要求政府撤回填海計劃,實際爲「鬼祟咨詢」,毫無公信力。
「明日大嶼」計劃由時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2018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出的發展計劃。該計劃分兩階段在交椅洲和喜靈洲附近填海造人工島,首階段填海1000公頃,次階段700公頃。2019年,港府公佈該計劃成本大約耗資6,240億。由於填海選址附近的周公島,具有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白腹海鵰的鳥巢、香港獨有的鮑氏雙足蜥,以及在中部水域錄得稀有的海鱉,反映東大嶼水域具生態價值,因此該計劃被環保組織抨擊為破壞生態環境。
11個環保團體今(6日)舉行聯合記者會表示,他們質疑政府去年12月尾「鬼祟展開公眾諮詢」,并且這次邀請團體又以閉門形式進行的「簡介會」,無誠意對民衆的造價和環境影響等疑慮進行回應,因此決定不出席簡介會邀請。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陳可淳表示,該填海計劃耗資數千億元,且面積達1000公頃,關係到大衆利益,必須咨詢公衆意見。但是,當局僅在去年底於立法會上載文件,並無發出新聞公告,也沒提供民衆任何管道發表意見,直到今年1月19日才上載公眾諮詢網站,為期僅3個月的「公眾諮詢」時間被縮減了四分之一,等於變相干預公衆參與權。
此外,當局在立法會財委會撥款標書列明預留千萬元用作兩次公衆咨詢,但如今當局卻與團體閉門會面,質疑當局有意回避公衆咨詢。
獨立媒體報導,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副會長麥希汶指出,發展局展開的生態調查僅一年,實爲不足。她表示,東大嶼過去未有生態資料,這方面的數據很少,認爲一年的生態調查并不足夠。
對於發展局指填海區域的生態價值低,麥希汶駁斥道,當局是「未研究先立論」,認為東大嶼生態價值被低估。她還表示,現時的環保署的框架不完善,導致「明日大嶼」的生態調查僅得一年,就達到基本要求,並無充足的調查來證明該海域的生態價值。
團體促請撤回明日大嶼填海工程,並回應各界對該計劃的疑慮。此外,團體還促請政府優先發展全港近2,000公頃的棕地,尤其是433公頃靠近新發展區,設有基礎配套的快熟棕地,以更好地幫助基層社會。
根據資料,棕地一般指位於新界鄉郊地區的農地,這些地區相對比較平坦且容易到達。而「快熟棕地」即附合4項條件的棕地,包括位於已開展或擬議發展計劃邊間一公里範圍、離主要交通幹道約10分鐘車程、面積大於2公頃和未有發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