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將公布今年的GDP目標,能否達到5%增幅?(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經濟在去年受「清零」防疫政策重創,未能達成官方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兩會」期間將公布今年的GDP目標,能否達到5%增幅?各類信息及分析均顯悲觀。
北京當局將在3月5日開始召開「兩會」,即人大和政協的會議,料將會有更多經濟與金融政策公布,特別是今年的經濟目標尤為引發外界關注,因為國務院將換屆,即將卸任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最後一份《政府工作報告》,未來經濟政策是否生變?
中國官方學者認為,北京當局「兩會」上將宣布2023年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至少為5%。原因是中國的31個省份在地方「兩會」期間宣布了至少5%的2023年經濟增長目標,這凸顯北京當局取消「清零」防疫政策後,地方政府力爭推動經濟快速反彈。
不過,根據中國官方媒體《證券時報》報導,有兩個城市的經濟增長目標例外,分別是首都北京市和鄰近的港口城市天津,這兩個城市的增長目標分別定在4.5%以上和4%左右。海南省設定的增長目標最高,為9.5%,西南地區西藏的增長目標為8%。
包括浙江、山東、廣東和江蘇等沿海地區在內的一些中國經濟強省設定的增長目標較為溫和,在5%左右或以上。上海市、廣西和陝西的經濟增長目標為5.5%。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今年的主要任務是恢復經濟增長。隨著各種生產活動、投資、消費逐漸恢復正常,若將GDP目標定在5.5%是合適水平。
他認為,政策要減稅降費以減低企業經營成本,流動性要保持充裕,為經濟活動提供相對寬鬆環境支持經濟增長。
不過,因疫情封控三年,特別是「清零」防疫政策對經濟的打擊已經顯示,以外貿出口大省廣東為例,相當一部分的外貿企業因難以負荷各種稅費和訂單驟減選擇關門。
據自由亞洲電臺3月1日報導,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經濟最有活力的江蘇「長三角」和廣東「珠三角」地區的製造業持續萎縮、出口快速下降,與供應鏈轉移有密切關係。
也有學者相信中國整體經濟政策不會有大的改變,經濟運行將奉行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堅持穩中求進,穩字當頭」政策。但是房地產市場疲弱,各地政府無法依賴佔財政總收入近七成的賣地收入維持運行,勢必增加各種收費來彌補不足。
而外資也對中國經濟也同樣表現出了悲觀情緒。
3月1日,中國美國商會(AmCham China)發布2023年度的《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過半數受訪美商表示,中國已不再是其首要或前三大的投資目的地,創該調查有史以來最大升幅。
根據報告,多數美商對營收和獲利、中國的經濟、投資和營商環境的前景,甚至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勢,都瀰漫著悲觀情緒。
對此,觀察人士表示,隨著兩國地緣政治競逐的白熱化,在華外企所面臨的營商困境在未來5到10年內,很難好轉。
據美國之音3月1日報導,廣州城市理工學院人力資源管理系教授王長城也認為,中美兩國關係的矛盾也在中國境內發酵,可能影響到中國員工的就業選擇。
他說,中美兩國間政治意識型態的矛盾可能仍有中長期的影響,短期內不會化解。
上任滿一年的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2月27日在美國商會主辦的一個在線活動上說,中美關係目前顯然處於一個非常困難的時刻。他原本預計,在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1月在印尼巴厘島舉行會晤後,兩國在2023年會有機會使關係更為穩定,國務卿布林肯也預定於2月初訪華,但中國偵察氣球事件發生後,改善雙邊關係的前景趨於暗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