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眾卻頻頻陷入以房養老的騙局。(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3年6月28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住建部部長倪虹表示建立房屋養老金制度,但是,中國民眾認為,個人養老金收支不平衡的趨勢加大,卻要給房屋養老。目前個人養老金制度也難以補充缺口,民眾卻頻頻陷入以房養老的騙局。
據中國《每日經濟新聞》等媒體6月27日報導,中國住建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會見來訪的中國銀行董事長葛海蛟一行。倪虹稱,鼓勵金融機構參與城市建設和更新,「希望中國銀行走在前列,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開展更加深入廣泛的合作。」
倪虹稱,「探索建立房屋養老金制度,為房屋提供全生命週期安全保障。」
但是,中國民眾認為,個人養老金收支不平衡的趨勢加大,卻要給房屋養老,嚴重的不公平感受使人們產生憤怒情緒。
此前,中國民眾就被「以房養老」所騙。「以房養老」原本是一種創新養老模式,也就是老年人把房產抵押給金融機構,然後金融機構每個月就給老人發放一筆養老金,如果老人去世了,那麼房產就歸金融機構所有。
這個模式能持續運營的本質要靠「大數定律」,一些老人比較長壽,可能一直領很久的養老金,最後甚至會超出房產的市值,而另一部分老人則沒有那麼長壽,那金融機構就會有收益。
只要人數足夠多,最後金融機構的利潤就會趨近一個穩定的比例,那麼金融機構就願意做這筆生意,而老人也可以拿到很豐厚的養老金,晚年無憂。
然而,這種創新養老模式一進入中國,就被一些狡猾的騙子利用起來,騙得很多老人血本無歸。
在去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政法委機關報《法治日報》發布文章稱,一些詐騙手段將「以房養老」概念作為行騙的偽裝和掩蓋。
具體來說,一種是騙子將房屋買賣合同混在各種文件中,渾水摸魚,騙取老人簽字;還有一種是誘騙老年人簽訂委託公證,這種形式會在法律上給予騙子出售老人房屋的授權。
除此之外,在一些「以房養老」騙局中,騙子公司會為老人聯繫金融機構辦理房屋抵押貸款,老人將貸款轉給騙子公司購買虛假理財產品;騙子再用所謂的理財收益為老人還貸;為了穩住老人,騙子會先還掉幾期貸款,並支付給老人相應的收益,再溜之大吉;而收不到款的金融機構就會要求老人還款,否則將拍賣房屋。
早在2013年9月14日,中國國務院對外發布了《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作為金融養老、以房養老的方式之一,中國將試點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
但是,中國民眾對此接受度很低。「以房養老」早在2014年便開始在北京、上海等四個重點城市試點,但因為參與度較低,隨後又增加了廣州等多個城市。可是因為有諸多難題,其中最讓精算師們頭疼的是中國的房地產有太多特殊的變數,是無法用數學模型來評估的,例如,70年土地使用權,以及長期房價走勢等。
在日本、美國、英國等國家,土地使用權不是個難題,因為房產與土地一體,一般都是永久產權或999年產權。老年人去世之後,土地和房屋產權依然存在,建築折舊計算在其它國家是最簡單的數學題。但是,在中國一切都變的不那麼簡單,中國的非市場經濟體制等是根本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