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冠狀動脈發生粥狀硬化而使血管壁變厚,容易引起心絞痛或心肌梗塞。(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當冠狀動脈發生粥狀硬化而使血管壁變厚,管徑變窄或阻塞,導致血流通過減少或停止,供給心肌的氧氣和養分減少,一旦有了「供不應求」的窘況,就會引起心絞痛或心肌梗塞。
對於冠狀動脈心臟病的診斷,除了症狀、病史之外,有時需利用心電圖、運動心電圖、核醫檢查或壓力性超音波、心導管攝影等來確定診斷。
如果冠狀動脈狹窄的程度不到50%,由於不影響血液流通,因此不易察覺;當管腔只剩25%時,會在用力或緊張時,出現症狀;更嚴重時,連休息、靜坐或輕度的一般活動都覺得不適,此時可能有90%左右的狹窄。
西醫的藥物治療包括硝化甘油舌下片、乙型腎上腺接受器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抗血小板凝集劑及降血脂、降血壓劑等。若是內服藥療效欠佳,則可用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支架置放術及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等。一般說來,被撐開的狹窄部位,日後還是有30%到50%又再狹窄的可能。到目前為止,支架治療後發生再狹窄的比例,比氣球擴張術後的約減少一半。
中醫認為冠心病的病機為正虛邪實,治療上必須二者兼顧,亦即攻邪而不傷正,補虛而不戀邪。一般正虛可反映在以下三種情況:
一、心氣虛衰:面色蒼白、倦怠乏力、冒虛汗、四肢發軟,多屬年紀大或病程較久的患者,可用保元湯來補益心氣。
二、陰虛陽亢:頭暈頭痛、顏面潮紅、煩躁易怒、口乾、兩目乾澀、失眠、四肢發麻、大便乾結,多合併有高血壓,可用鎮肝熄風湯來滋陰潛陽。
三、氣陰兩虛:短氣乏力、冒虛汗、手腳心發熱、口乾咽乾,可用生脈飲和炙甘草湯來氣陰兩補。
至於邪實的一面,就是指「挾痰挾瘀」,挾痰者多見胸悶、咯痰,舌苔白膩,挾瘀者多見胸痛,舌上有瘀斑、瘀點或舌質暗淡。挾痰者可加半夏、橘紅、石菖蒲、遠志,挾瘀者可加當歸、丹參、赤芍、川芎。
心臟病患者要避免情緒緊張、繁忙或是熬夜的生活。(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生活方面,必須「起居以時,飲食有節,勞逸均衡,調暢情志」。要避免情緒緊張、繁忙或是熬夜的生活。注意每日排便的順暢,以免過於用力,造成血壓突然上升。洗澡最好以淋浴方式,水溫不要太高,以免心臟的負擔增加。寒冷時盡量不要外出,以免血壓上升,增加心臟負擔。
有冠狀動脈疾病的患者,最好不要挑選過於激烈及耗體力的運動,像舉重、提重物、賽跑、爬高等,都可能加重心臟的負擔,而過量的運動也會加速氧氣消耗,造成血液循環不順暢。病人應視自己的體能選擇運動的項目及量,一般而言,散步、快走、體操、游泳等是較適合的運動。
飲食方面,應多吃蔬菜、水果、菌藻類,酌量吃瘦肉、魚肉、禽肉,少吃紅肉、貝類、甜食。黃豆製品,如豆漿、豆腐,由於有助於降低膽固醇,也算是不錯的選擇。
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副教授、臺灣臺中市葉慧昌中醫診所院長,本文經作者授權刊載,轉載本文請取得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