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3年10月18日訊】2011年的時候,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金融實驗室,設立了「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簡稱CNBS,BS特指資產負債表(Blance Sheet)。
到了2015年,中國社科院將本院十餘家有關財經和金融的智庫型研究機構,整合為「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簡稱NIFD)」,CNBS也就成為了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下面的一個部門。
CNBS是國內唯一長期研究並定期公開發布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數據的機構,該數據已成為分析研判中國國家能力、財富結構與債務風險的權威依據,並且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財富與收入資料庫(WID)以及國際主流學術期刊認可並引用。
談中國的宏觀債務問題,我們就從這家機構的公開數據開始。
CNBS每個季度都會公布中國的宏觀債務的槓桿率,並按照國際慣例,將中國宏觀債務區分為居民部門、非金融企業部門、政府部門和金融部門4個大的宏觀部門——其中,前三個合起來,就是實體經濟部門。
進一步,政府部門又被劃分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金融部門的槓桿率則公布為資產方和債務方的槓桿率。
下面的圖表,就是以CNBS的數據為基礎做出來中國加入WTO之後各實體部門的債務槓桿率變化圖表,數據截止時間為2023年一季度。
過去10年中國實體經濟各部門債務槓桿率變化情況(債務/GDP,%。資料來源:CNBS)
當然,如果你想要知道,這幾個宏觀部門的具體債務數據是多少萬億元,那就用這個槓桿率數據,乘以每個季度中國的年化GDP,即可得到答案。
根據這些數據,截止2023年一季度:中國居民部門債務總額為77.46萬億元;非金融企業部門債務204.36萬億元;中央政府債務為16.19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為36.83萬億元;「居民+非金融企業+政府」的總債務為345萬億元;從資產端看,金融部門債務64.49萬億元;從負債端看,金融部門債務80.27萬億元。
以上就是中國宏觀債務的整體全貌。一般而言,問一個國家當前有多少債務,通常指實體經濟的全部債務——所以,如果有人問:中國到底有多少債務?你就告訴他:350萬億。
不過,只給你看這份數據,也只不過是個數據的搬運工,可是很多朋友很「貪心」,希望知道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有多少,還希望知道,國企的債務有多少,民企的債務又有多少?
所謂的「隱性債務」,主要是與地方政府的「顯性債務」對應。中國國務院於2014年明確了地方政府債券是地方政府唯一正規的融資渠道,有中央政府的限額和預算管理。
這樣一來,所有不在限額和預算管理計畫內、不以地方政府債券存在、但地方政府可能需要承擔償還責任的債務,就被稱為「隱性債務」。
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有三個核心特徵:
1)決策主體是地方政府;
2)資金用途是公益性項目建設;
3)償債資金來源於政府財政資金。
上文中CNBS統計的「地方政府債務」,就只是地方政府債券的規模,即顯性債務。
另外要說明的是,「隱性債務」並不是不統計,而是已經統計在「非金融企業債務」這個條目,要不然中國的「非金融企業」的債務也不可能這麼高,現在我們只是想把它剝離出來而已。
目前,雖然大家對隱性債務缺乏統一口徑和認定標準,但通常情況下,大多數人都默認,政府融資平臺(Local Government Financing Vehicles,LGFV)——也即城投公司的債務,基本上涵蓋了地方政府的主要隱性債務。
這樣一來,計算隱性債務,其實就轉換成了統計全國各省市城投公司債務的問題。
有一些券商或研究機構,做過這方面統計,比方說華創固收團隊,整理出一份中國分省市、分地區、分縣域的已發行過債券的城投公司的帶息債務表格,而智本社,也通過深扒Wind資料庫,整理出了一份「全國城投公司有息債務」的列表。這裡採用智本社的數據。
全國城投公司有息債務列表(資料來源:智本社。表格中除債務率外的數據單位為「億元」)
按照智本社的統計,2022年底全國可統計城投公司(說明:那些沒有公開融資、不在市場上公開財務的城投公司債務沒有統計在內)債務總額為58萬億元,相當於全國地方政府2022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和的5.32倍,而城投債務/地方預算收入,在7.5倍以上省市就有重慶、甘肅、廣西、貴州、湖北、湖南、江蘇、江西、四川、天津、雲南、浙江等12個之多,江蘇更是超過10倍。
如果把城投公司債務,從非金融公司的債務中剝離出來,歸入地方政府債務範疇,重新審視一下2022年年底中國宏觀部門的債務槓桿率。
隱性債務修正後中國宏觀部門債務槓桿率變化(債務/GDP)
(資料來源:CNBS,智本社,全部採用2022年底的數據)
而且,修正後各部門的債務槓桿率,與國際上其他大型經濟體的區別,也沒那麼大了。
除了城投公司的債務是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其實,中央政府也有不少隱性債務,比方國家鐵路總公司的債務、政策性銀行的債務……例如,根據國鐵集團2023年4月發布的《2022年年度報告》,截至2022年12月31日,鐵老大負債6.11萬億元,較上年同期5.92萬億元增長3.21%——這6.1萬億,如果從非金融公司債務中剝離,中國非金融公司債務會進一步降低,但政府債務就會進一步上升。
還有,國開行2015-2018年開展貨幣化棚改,形成了3.6萬億元的債務,這部分債務統計在金融部門的負債中,但某種程度上說,也可以算作政府債務。
「隱性債務」這個山頭啃完了,我們再來啃「國有/民營企業債務」。
2022年11月,財政部資產管理司曾發布過《國務院關於2021年度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其中提到四種國有資產:非金融企業國有資產、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國有自然資源資產,而且也提到了負債的情況。上述文件中,因為國有金融企業負債,與通常所說的「宏觀部門債務」統計並非同一個概念,所以這裡只考慮非金融企業的負債——根據該文件,2021年國有非金融企業負債總額為197.9萬元。
然後,我們再回頭來看,哎呀,好像不怎麼對勁兒——截止2021年底,CNBS統計的中國全部非金融企業負債只有177.1萬億元。
整體是177.1萬億元,國有非金融企業債務就有197.9萬億元,根據CNBS的統計,2023年一季度,中國全部非金融企業債務才第一次超過200萬億元。很顯然,中國民營企業債務不可能是負值,所以這兩個數字的矛盾該如何解釋?
這裡給出來幾種可能的解釋:
1)國務院統計國有企業負債的方式,可能與CNBS統計的不同,廣義的宏觀債務,包括了貸款、債券、待支付款項、民間借貸以及股權融資,但CNBS可能只統計前兩項有息負債,而國務院在統計的時候,可能會將國有企業的待支付款項、民間借貸一併統計,所以出來的數據就遠大於CNBS的數據;
2)CNBS、智本社及其他財經研究機構,都只能統計出國有企業市場公開的債務數據,相比之下,而國務院下屬的財政部和國資委,作為國有企業的大股東,可以詳細統計國有企業的所有公開和未公開債務,所以數據就高於CNBS;
3)非金融企業中相當一部分是民營企業,這些企業能從銀行得到貸款不多,反而會將很多錢借貸給一些大型國有企業,不知道CNBS統計,是不是把這些內部債務給「消除」了?
不管怎樣,即便不考慮金融部門,根據財政部公布的這份文件,我們可以肯定,國有非金融企業債務,一定佔了中國非金融企業債務的90%以上。進一步的,全國國有非金融企業200萬億元負債中,被市場公開、被公眾知曉的城投公司的債務就有58萬億元,佔了大約30%。
更何況,我們都知道,在民營企業中,還有恆大這種一肚子爛債的企業,不知道有沒有統計到CNBS的債務中來(多說一句,2.4萬億元的曠世債務,許皮帶真的是中國民營企業家之恥),個人估計應該是統計了。
如果CNBS統計了恆大這種無限上槓桿的民營企業的話,那麼剔除掉國有非金融企業債務、剔除恆大和類恆大企業的民營企業債務,中國真正做實事的民營製造業和商業企業,在國家的非金融企業債務中的比例,恐怕連5%都不到。
也就是說,在今天中國高達200萬億元的非金融企業債務中,國有企業佔90%,恆大這樣的混蛋民營企業佔5%,真正做實事的民營企業僅佔5%——然而,恰恰是這承擔5%債務的民營企業,才撐起了今天我們生活中日用商品方方面面的豐富性。
這也說明瞭一個問題:債務和信貸,從來都不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最大阻礙!
以上,就是中國宏觀債務的全景掃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