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份足夠餬口的工作愈來愈困難,同時也預示中國經濟的困境。(圖片來源: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10月24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就業市場空前萎縮,青年失業率之高創歷史記錄,高校畢業生薪資期望低落,人們找份足夠餬口的工作,似乎是愈來愈困難,同時也預示中國經濟的困境。
調查顯示高校畢業生薪資期望下降 民指就業數據造假
獵聘大數據研究院最新發布的《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趨勢與展望2023》顯示,今年大學畢業生平均招聘薪資是10342元(人民幣,下同),相比去年的平均數字10,575元稍微有所減少,高於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2021年,當時的平均招聘薪資是9,292元。
報告顯示,由於近年不確定因素增多,中國經濟承壓前行,所以畢業生的期望薪資比上述的招聘薪資降低,2022年是8,133元,今年則是8,033元,比去年減少100元。
而且隨著中國經濟形勢繼續下滑,《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趨勢與展望2023》也訪問了2024年畢業的大學生,調查發現有42%受訪者的期望月薪是5,000至8,000元,也有11.6%受訪者選擇3,000至5,000元這一項。這意味著超過一半受訪者認為,明年畢業的時候期望月薪最高都難以超越8,000元。
不過,對於一般大學畢業生來說,以上所說的招聘薪資和期望薪資水平完全是脫離現實。化名「夏文」的23歲男生今年從北京一所一流學府的統計學系畢業,他告訴美國之音,這些數據根本全部都是假的,而且是「非常假」。
「中國所有學校都會要求每個畢業生造一個假章,證明他已經找到工作。於是所有人都去淘寶買配合聘請他的公司的假章去蓋,蓋完就交給學校。另外每個畢業生也要填一個假的薪資數據,如果不填這些是拿不到畢業證的,」 夏文說。
山東省大學歷史系畢業生王榮福說,因為所念學科的就業道路只有教師和研究這兩條路可走,所以不少同學只能轉做其它跟歷史專業無關的工作。「但這樣我就沒有競爭優勢了,所以就算我是研究生畢業,也只可以做外送員,每個小時賺15元人民幣左右,每個月就只賺三千多元人民幣。」
在中國,王榮福的故事不是特例。2022年,27歲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何成因為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於是在重慶做外賣員,並於微博以「碩士送外賣」的名字開賬號,分享為了55元的跑腿費,而花了3小時走8公里路等送外賣的經歷,引起中國民眾的廣泛討論。
分析人士指出,中美貿易戰導致美中關係惡化,隨著外貿逐步減少投資甚至撤出,中國的經濟每況愈下。於是以往需要動用大量勞動力的行業,比如機械製造、紡織、鋼材煉業,以及家電製造和服裝製造等行業,都無法再提供足夠職位吸納勞動力。
中國經濟或陷入長期停滯
今年高校畢業季時,「無學無工,只有燒香」一度成為中國社交媒體熱門標籤。在眾多行業一片蕭條的時候,誰也沒有料到有一個景象讓人吃驚:被中國共產黨「無神論」教育長大的人們,在經濟下滑及失業的情況下,寺廟突然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
許多視頻顯示中國年輕人擠爆寺廟許願,只為祈求工作機會。
今年中國各地寺廟爆火,預訂寺廟景區門票的人群中青年人佔比過半,青年人正在成為點燃寺廟旺盛香火的主力。由於經濟不確定性增加,沮喪的青年人急於祈禱或賭博。
並且一些經濟觀察人士將今年以來彩票銷量的急劇上升,與人們對經濟日益加深的擔憂聯繫起來。中國社交媒體上的評論顯示,面對經濟放緩和就業困難,近幾個月以來彩票銷售與人們對經濟前景的憂慮有關。這是令人擔憂的跡象,許多人對未來失去希望,寄望賭博以擺脫財務問題。
「年輕人買彩票中500萬元的可能性,比打工掙500萬元的可能性更大,」有人在中國社交媒體微博上寫道,「經濟越差,彩票就越熱銷。」
根據中國官方公布的信息,在6月份,青年失業率達21.3%,創下歷史新高。也就是說,在中國每5個青年就有1個失業。但從8月起,中國官方不再公布相關統計。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官員的表述,或因中國經濟不斷下滑,就業市場十分緊張,而青年失業率的數據很難看,所以停止發布該項數據,並有可能永遠消失了。
英國BBC此前提出引人深思的問題:中國會像日本一樣經歷經濟長期停滯嗎?中國經濟屢遭打擊,三年疫情,生育率暴跌,青年失業率創記錄,以及房地產市場接連「爆雷」。從症狀上看,與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初極為相似,於是「中國將經歷停滯的十年」,已經不再是一個噱頭,而成為經濟學家認真討論的可能未來。
樂觀者認為,北京當局手段強,中國經濟在積極干預下可能避免停滯;悲觀者認為,日本停滯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已在高位,中國此時在低位停滯,會使社會的各種壓力釋放,局面遠比日本糟。
海外智庫「天鈞政經」在《中國失落時代開始 經濟倒退已成定局》一文中從生產力和生產率、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等方面對經濟倒退進行瞭解析。結論是中國經濟倒退已成定局,實際上整個過程將是複雜而又驚心動魄的,也將成為近代經濟史上一個教科書式的事件。值得一提的是,同樣和中國經濟曾經深度交織在「全球化」結構中的其它國家也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