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生活習慣老年才能保持健康,避免出現「負面遺產」。(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有研究統計數據證實,改善生活習慣確實降低了醫療支出。多數人都在為養老的資金發愁,而養老最大的花費,往往就是醫療支出。為了安心迎接老後生活,盡可能減少無意義的支出至為重要。做好保健不生病,就是最有效的節流手段。除了醫療支出,看護費也是大筆花費,所以要慎防失智。
長者一旦失智,生活需要家人或看護人員陪伴,甚至得在自家或養護中心接受24小時照顧,導致照顧者的生活節奏也完全亂了套,面臨身心崩潰。試想,長期值夜班,或是過著日夜顛倒的生活,人會發生什麼變化呢?難怪照顧者也變得精神恍惚,成為失智的高危險群。家中長者引爆的失智連環效應,成為折煞人的「負面遺產」。失智除了可能帶來更多的失智,睡眠節奏紊亂還會導致高血壓、動脈硬化、癌症。
睡眠時間不足帶來的生活習慣病
睡眠時間不足也會導致血壓上升,同時對所有的生活習慣病帶來不良影響。沒有睡好,把昨日的疲勞留到今天,身心都備受煎熬。睡眠不足尤其容易影響年輕人的血壓,常有人說自己年輕時怎樣熬夜都不累,其實沒有這回事。
大規模研究顯示,睡眠7小時左右是高血壓風險較低的時數,睡多了或睡少了都容易誘發高血壓。
好好睡上一覺就能減輕全身負擔
睡眠時間不只影響血壓,也牽動所有的生活習慣病。日本人的睡眠時間普遍偏短,這和近代化及數位化的社會背景有關。時下流行「短時間睡眠」(Short sleep),以為這是高效率的表現,其實是不了解長期睡眠不足的危害有多大。適度休息對人體而言是必要的,而且只是坐著假寐,並不能滿足深度休息的需求,最理想的睡姿是正面躺平的仰睡。
如今許多日本勞工都需要輪班工作。社會高齡化,失智看護需求增加,看護機構需要更多的人手,加上24小時營業的店舖與工廠,也需要大夜班的工作人員。
從事這類輪班工作的人,失智風險比較高。換個角度看,以便利和效率為優先,犧牲健康,帶來失智,上一代的失智,又可能帶來下一代的失智,這樣的犧牲可否值得?
再仔細想想,我們正面臨高齡化社會問題,緊接而來的就是人口減少。目前人口多的高齡世代,失智人口也多,看護的工作落在人口少的年輕人身上。現在或許還勉強撐得住,但是未來的社會也許不堪支應,淪為親子共倒。不想要走到這一步,我們就必須好好睡覺。
晚上安分睡覺,不想東想西、不從事其他活動,這樣子很難嗎?一想到好好睡覺就是在為自己減輕將來的負擔,還有什麼比這更值回的投資呢?
曬太陽幫助人們一夜好眠。(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日光促進褪黑素助眠抗氧化
想要晚上睡得好,就要趁著當天一早,讓自己沐浴在晨光中。
接觸晨間日光的16小時後,大腦裡的松果體會分泌「褪黑激素」(melatonin)荷爾蒙促發睡意。褪黑激素除了助眠,還有抗氧化作用,這麼好用的荷爾蒙我們大力協助它分泌都來不及,豈可去阻礙它。
曬太陽本該是理所當然的生命活動,但是現代人普遍有日照不足的問題。早起曬太陽,可以為我們帶來一夜好眠,因而降低生活習慣病的風險,真可說是上天的恩賜呀!
本文摘自新自然主義出版社《不靠藥物、不減鹽,就能健康的降血壓:醫學大數據告訴你:吃藥和減鹽無法預防動脈硬化》,作者:山口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