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4年5月6日訊】我們先從一個故事開始吧。
清康熙年間,皇帝下江南在鎮江金山寺駐足。期間,他問了當時的高僧法磐一個問題:「長江中船隻來來往往,這麼繁榮,一天到底要過多少條船啊?」
法磐回答:「只過兩條船。」
康熙問:「怎麼會只有兩條船呢?」
法磐說:「一條為名,一條為利,整個長江中來往的無非就是這兩條船。」
難道就真的沒有第三隻船嗎?
一直堅信,這世界上應該有第三條船,不為名,不為利。他們學識淵博,德高望重,「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比如老師,又比如醫生。
但有些事兒,看起來卻讓人五味雜陳。近日,國內醫學名人、榮譽滿牆的李蘭娟和她的丈夫鄭樹森創立的「樹蘭醫療」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準備在香港主板上市。目前已經經過D輪融資,估價80億。
李蘭娟院士家族估價也高達40億。這個消息爆料出來之後引發了軒然大波。有人質疑:這世道,連懸壺濟世的院士也難逃金錢的誘惑!還有什麼東西是乾淨的呢?
說好的「但願世間人無病,何妨架上藥生塵」,為什麼一轉眼你就想在香港主板上市撈錢?
質疑歸質疑,只要醫生專家們能憑本事賺錢咱沒什麼意見。只是,我們在關注醫療專家創造巨額財富的同時,也應該看到中國國內醫療的另一面:那些破衣爛衫看不起病的人。
這些人不是一個兩個,而是大有人在。
中國廣大農村裡沒有醫療保障的老人們(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2023年疫情剛解封那會兒,筆者在一個小縣城蝸居。在醫院看到一個山裡老人坐在縣人民醫院門口拿著醫療繳費單流淚不止。原以為是嚴重的疾病讓老人家絕望傷心,攀談之下才知道他是因為感染了流感情況嚴重,無奈才來醫院治療。結果,檢查加買藥一下子花了五六百。
這些錢對有些人來說甚至不過一頓飯,但對他來說卻是一大筆巨款。他能給他臥病在床的妻子買很多好吃的營養東西。但因為自己不爭氣生病都給花了,想到這些,才忍不住坐在門口的台階上落淚。
那些高樓巍峨、金碧輝煌,動輒收入幾個小目標的醫療公司,以及那些天價的各種醫療藥物和器械背後,就是很多這樣的老人。
如果不信,就看看前不久的熱搜新聞:全國有四、五千萬農民不再交380塊錢的醫療保險了。
有一個朋友搖著頭說這是因為農民短視,不知道這些保險在他們生大病的時候會給他們提供很大幫助。他說的道理咱明白,筆者老家的親戚也明白。但這個朋友不明白的是,那四、五千萬農民不交醫療保險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真的交不起。
二十一年間,醫保費用從10塊漲到380元,整整38倍,遠超人們收入的速度。未來是不是還要上升還真的並不清楚。
所以,很希望他能明白一個道理:農民只是窮,但並不是蠢。他們何嘗不想享受醫療制度和改革帶來的紅利?
在瀏覽劉蘭娟院士家族財富高達80億的時候,同時看到了另一個新聞:一個單親殘疾媽媽,為了生計帶著六個月大的寶寶出門擺攤。
這個年輕的母親艱難拖著自己的「生計」:沒有父母的依靠,老公也離去了,還被周圍店主趕走,如果不在街頭擺地攤怎麼養活寶寶呢?
看到這個新聞,我一下子就淚目了……
女子本柔弱,為母則剛強。但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哪個女子又願意以剛強不屈的姿態活著呢?這個母親和她的孩子肯定需要那個每年380元的醫療保險。但問題是:她能交得起麼?
在醫療公司動輒幾十億,上百億盈利的光芒中,這個年輕的殘疾母親宛如螻蟻。這些很容易讓人想起來電影《我不是藥神》中那句刺痛人心的台詞:這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沒法治!
孔子說,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共同貧窮不是國家改革建設的目的,所以,結合國情和實際,我們可以支持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後是寄希望這些先富來的人能夠帶動後富,最後實現共同富裕。
人們始終帶著信仰和期待,願意相信未來一切都會好起來!到時候,即便醫藥公司賺得很多,但也不會有擔心把家當全部賣了也交不起醫藥費的悲涼場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