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當選的臺灣總統賴清德與副總統蕭美琴(圖片來源: 合成圖 今濤拍暗)
【看中國2024年5月17日訊】被中共定調「賴清德與蕭美琴是獨獨配」的民進黨政府,賴清德上任後牽動美中臺三方關係。中共從過去反獨促統,轉而優先遏制外部勢力、其次反獨、接續促統。
美國對中政策無論強度或優先級都排第一順位,而對臺政策是置於美中對抗之下,如此態勢很難在短時間內落幕,如果中國期待美國大選是美中關係的契機,恐怕要大失所望,假如由現在「去風險」的拜登連任會走向「戰略性脫鉤」,如果是川普(特朗普)當選,恐怕會出現「大面積斷鏈」,美中的對抗已經不可逆,而臺灣是美國供應鏈與民主的重要盟友。
臺灣大選結束後,中國共產黨中央就對臺政策召開工作會議,強調堅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致力於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進程。會議提出要加強兩岸和平發展,深化文化交流,促進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並堅決打擊「台獨」分裂活動,遏制外部勢力的干擾,支持臺灣島內的愛國統一力量,團結廣大臺灣同胞,以維護台海的和平與穩定。從後續的觀察,都圍繞這個主軸。
美國國會通過「軍援臺灣」法案之後,北京把「遏制外部勢力干擾」變成優先「打擊台獨分裂活動」。在遏制外部勢力上避免形成「新冷戰」,但在第一島鏈成為中美軍事抗衡的競逐。
在中美都不願見到台海爆發軍事衝突的共識下,儘管北京將賴清德視為台獨支持者,但並不會因為賴蕭組合贏得大選而放棄和平統一的政策,轉而以軍事手段作為主要對臺策略。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中共接受賴清德在兩岸和外交政策上可能採取的台獨路線。北京將增加對臺灣的軍事壓力,一方面以此震懾賴清德政府,避免其採取任何明確的台獨政策;另一方面,通過增加共軍海空力量在臺灣周邊海域和空域的活動,進一步壓縮臺灣的防禦作戰空間,不利於臺灣的軍事防禦。
同時,北京會一方面採取貿易報復措施,另一方面中共遇洞灌水,在臺灣內部出現三個洞,在立法院、地方政府、政黨成為中共統戰的支撐,因此通過在野黨或地方政府釋放一些蠅頭小利的經濟利益,如增加觀光客接待或水果進口。北京也努力在臺灣內部製造分裂,加劇政治衝突,如國會在野黨與執政黨之間的對立。透過操作臺灣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之間的矛盾,深化政府和民間的利益衝突,這些措施旨在削弱臺灣對中國的敵意。北京將依賴親中政治力量在臺灣破壞賴清德政府,這些行動將嚴重影響臺灣抵禦中國滲透的能力和政府的運作效率。
對抗外部勢力,壓制臺灣,支持臺灣內部統一的力量,成為中共面對賴清德的三支箭。
(本文為《上報》獨家授權《看中國》,請勿任意轉載、抄襲。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