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局面愈發複雜,滯脹時代來臨。(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4年5月29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4.3%,其中電力、熱力、燃氣及自來水價格均大幅上漲。分析指中國經濟局面愈發複雜,滯脹時代來臨。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4.3%
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1—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0946.9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4.3%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指的是年主營業務收入達2000萬元以上工業法人單位。
數據顯示,1—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396.4億元,同比下降2.8%;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5508.1億元,增長0.9%;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285.9億元,增長16.7%;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448.0億元,增長6.4%。
1—4月份,採礦業實現利潤總額3923.9億元,同比下降18.6%;製造業實現利潤總額14439.8億元,增長8.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2583.2億元,增長36.9%。
簡單來說,涉及民生的電力、熱力、燃氣及自來水價格均上漲,導致企業利潤大幅增加。
針對中國官方公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數據,經濟學者也有不同看法。
專注統計學研究的旅美經濟學者程曉農此前對自由亞洲電臺表示,「共產黨制定的指標不能失敗,所以不管怎麼樣都會把它算出來,證明它是成功的。失敗的從來不公布,宣布的目標永遠是實現的,因此不能夠相信這個數據。」
他舉例,在工業生產方面,中國官方統計僅有「規模以上」企業的產值,「規模以上」的含義很大程度上是規模較大的企業,主要是國有企業。例如,石油化工、造船等:「只統計大企業,數據比較高一些。現在中國倒閉的不是大企業,而是小企業,在中國的統計方法都被排除掉了。」
民生必需品價格正在大幅上漲
5月13日,廣州市擬上調自來水價格,從最低每立方米1.98元上調至每立方米2.6元,漲幅31%。
廣州市為此在5月9日召開聽證會,17人參加,包括12名消費者,經營者、與定價聽證項目有關的其他利益相關方、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各一名。
聽證會結果顯示,17名參與者中有16人贊成漲價,另有一名參加人的意見是贊成水價改革,但認為目前方案漲價幅度較大,要作進一步的修改。
據《羊城晚報》報導,在目前的兩個漲價方案中,漲幅更大的方案支持人數更多,有9人支持。
該結果引髮網民熱議,稱廣州市1800多萬人每天的用水問題,被17個代表決定了,還有網民質疑敲定17名代表的選舉機制不透明,聽證會只是走個流程。
5月13日,一則有關居民電費漲價的消息在社交平臺傳播,據稱居民電價將自6月1日起上漲,同時取消谷峰計價,改成分段計價。消息稱,屆時居民電費將分5個時段計價,8-12時為1.08元/千瓦時,12-17時為0.68元/千瓦時,17-21時回到1.08元/千瓦時,21時至次日0時再調整為0.68元/千瓦時,次日0-8時降至0.31元/千瓦時。
中國鐵路網站日前公布將於6月15日起,調整包括武漢至廣州、杭州至寧波、上海至杭州和杭州至長沙等熱門路段,時速在300公里及以上的高鐵路線票價,增幅約20%,以武漢至廣州南為例,高鐵二等座的單程票價,目前是463.5元,漲價後會增至553元,增加了89.50元。高鐵公布漲價後,成為中國網民連日的熱門話題,人們擔憂高鐵漲價會帶動其它服務漲價,打工人抱怨生活艱難,年輕人則感慨高鐵漲價顯示貧富懸殊的現實。
分析人士指出,雖然暫時只有四條路段的高鐵漲價,但中國很多民生服務也是國有壟斷,在經濟差國家補貼減少,這些服務單位又不能減少人手的情況下,只要有一家帶頭漲價,其它服務也會跟隨調價,預計這次高鐵加價後,其他的鐵路、公交、地鐵和水電等無法省去的生活必須,也陸續會漲價。
中國經濟面臨停滯性通貨膨脹(滯脹)
有觀點認為,中國經濟處於停滯性通貨膨脹(滯脹)的狀態。
中國官媒《證券時報》此前發文表示,長波經濟週期理論認為,大致50年出現一輪經濟週期,20世紀70年代到現在正好差不多是50年的一次輪迴,所以,一些重要的經濟現象再次出現。例如,滯脹。
滯脹是指高通貨膨脹率與高失業率並存的一種經濟現象,其特點包括高失業率、高通貨膨脹率、低投資率、低勞動生產率、低經濟增長率等。
滯脹是指經濟停滯(stagnation)和通貨膨脹(inflation)同時發生的現象,通常被認為是一種非常不利的經濟狀況。
滯脹的危害很大,會導致企業利潤減少,投資意願下降,經濟活力受損;通貨膨脹侵蝕居民收入,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購買力下降,社會矛盾加;政府如果無法有效控制通脹和促進經濟增長,將會削弱其公信力。
治理滯脹是一項非常棘手的任務,需要政府採取綜合措施,既要抑制通脹,又要刺激經濟增長。通常使用的政策手段包括:減少政府支出,增加稅收,以抑制需求膨脹。提高利率,減少貨幣供應,以抑制通貨膨脹。提高生產效率,改善供給條件,促進經濟增長。
歷史經驗表明,治理滯脹需要付出很大代價,並且往往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取得成效。例如,滯脹在20世紀70年代曾在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出現過,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嚴重衝擊。
因此,滯脹是一種具有挑戰性的經濟現象,因為它同時伴隨著經濟停滯和高通貨膨脹率。滯脹對經濟、社會和個人都可能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需要採取綜合的經濟政策來應對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