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遠征軍以六倍以上的日軍傷亡人數慘勝日軍,攻克松山。(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著名的「松山戰役」在雲南西部的松山地區開打,主戰場的一處山坳中有一棵大榕樹,自1949年自然枯死,然2005年竟奇蹟般地復活,此事被記錄在維基百科「松山戰役」之軼事中,難道它的死亡與復活有不尋常的意義?
扭轉戰略情勢的關鍵一戰
雲南松山和陰登山交界處的山坳中,有一棵大榕樹,這裡曾是中日抗戰時期「松山戰役」的主戰場,此戰關乎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所以打得非常激烈,最後中國慘勝,日軍全部被殲滅,成為日本在東南亞戰場上唯一一次全軍覆沒的戰役。此番勝利拉開中國大反攻的序幕,成為中國抗日戰略轉守為攻的「轉折點」。
松山會戰發生在民國33年6月4日∼9月7日(1944年),當時中國科技不興,產業落後,舉凡兵工彈械等軍需、物資大多仰賴國外輸入。自日本於民國30年(1941年)發動太平洋戰爭起,陸續侵入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和新加玻,並且乘勝進軍緬甸;為加速滅亡中國,於是切斷中國的後勤補給,佔領中國僅存的一條陸上國際通道「滇緬公路」。中國為了奪回滇緬公路的控制權,也為了保衛西南大後方,因而有了松山戰役。
松山是鎮守滇緬公路的咽喉之地,易守難攻,戰略地位極其重要,被稱為「東方的直布羅陀」,所以控制松山就等於控制滇緬公路。松山地區海拔2,200公尺,由二十餘座峰巒組成,視野良好,可俯勘周圍數十里。日軍為了將松山打造成一個「永久性防禦要塞」,以武力強迫當地數千名民夫晝夜施工,於各峰巒的制高點建立多個堅固堡壘,各堡壘間又以戰壕或坑洞連接,地下交通四通八達,宛如大型蟻巢。日軍對碉堡的防禦力非常有信心,驗收時甚至用飛機向堡壘投擲了500公斤TNT當量炸彈進行破壞性試驗,結果堡壘毫髮無損,堪稱是當時亞州最堅固的軍事要塞。
中華民國遠征軍投入近日軍三十倍的兵力,以簡約的軍備與日軍鏖戰三個多月,最後以六倍以上的日軍傷亡人數慘勝日本。一位日本隨軍記者戰後寫了一本回憶錄《異國的鬼》,記錄了整個松山戰役的過程。書上講到中國軍人向日軍陣地蜂擁而上,當進入敵重武器的有效射程內,日軍便以重機槍密集掃射,頃刻之間人一排排倒下。之後有人在現場模擬當年松山戰役的衝鋒,即使身上甚麼東西也不帶,在30多度的斜坡上奔跑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更何況是身負沈重的武器裝備,還要閃避上方碉堡中機槍密集的掃射,可想而知是多麼的艱難與慘烈。最後遠征軍在副軍長李彌的指揮下,改變戰術戰法,從外圍逐一清除日軍地堡,逐步向中心合圍,才取得了節節的勝利。
主戰場上的那棵大榕樹
中華民國遠征軍傷亡人數共7,819人,日本守軍1,260人全數被殲,遠征軍以1:6.2的傷亡比例慘勝日軍。有4,000名遠征軍壯烈犧牲,他們的熱血灑在松山戰場上,而他們的靈魂似乎就依附在主戰場的那棵大榕樹上,繼續守護著這片土地。
《中國遠征軍滇西抗戰田野調查筆記》記載,在松山戰役之後,松山幾十年來未被人力改變過,周圍的鄉親說,松山上的柴不能砍,因為一斧子下去,樹痕裡會流出血來。當地年紀稍大的人說道,每次雨後都有新的人骨被沖出來,到了晚上,整座山上一片「鬼火」。滇西高原沒有污染,碧空如洗,水清澈見底,可是松山地區每逢大雨,順著樹根、草莖和樹葉流下來的雨水都帶著殷殷的暗紅色,那些為中國犧牲的血已經與山體合而為一,滲透在土壤裡、石頭裡、草地裡和樹木裡。
1949年,中華民國退守臺灣,信仰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中共竊取政權,霸占了中華大地,4,000名英魂用生命守護著的土地澈底淪陷,那棵大榕樹也在這個時候突然枯死。中共不是中國,它霸佔了中國,是附體於中華民族的魔鬼;這個魔鬼毀滅了中華文化,破壞了神州大地,斬斷了中國人的根。它從小給每個中國人洗腦,讓中華兒女從此數典忘祖,認賊作父,做馬列子孫。但是到了2005年,那顆大榕樹在枯死了56年之後竟然又活過來了,並且開出滿樹的花朵,遠遠看去像一團燃燒的怒火。
大榕樹為甚麼能再度復活呢?因為中華民族開始復活了。2004年底,海外中文媒體連載了一本著作《九評共產黨》,徹底揭露中共醜陋的真面目。2005年1月,該網站發表鄭重聲明,呼籲中國人退出中共黨團相關組織以求自保,從此「三退」大潮(退共產黨、共青團和少先隊)蔓延全球,引起國際媒體及各國政府的關注。截至2024年5月,已有超過4.3億人在退黨中心聲明退出中共黨團隊組織。
所以說2005年是中國人開始認清中共的起始年,是中華民族開始復活的一年;同時,遠在松山戰場上的那棵大榕樹也在此時奇蹟般地復活了。這個世界沒有巧合,大榕樹枯死又復活的時間點,似乎在明示中國這片大地不容許中共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