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圖片來源: 看中國合成圖/維基百科)
傅山,又稱傅青主,三百年前明末清初的「學海」。他眾多的藝術作品包括篆刻創意獨特,能直抒胸臆,也能表達他的精神隱喻。本文作者破譯並解讀傅山獨創的合體字篆印密碼,給人以啟迪,令人耳目一新。
既是為山平不得 ——充滿精神隱喻的傅山雕印
面對兩枚三百年前的青田石雙面古印章,我陷入沉思——印文、落款、構思不同的兩枚印章,居然互為印證關係。一枚造型為仿戰國平足布幣印,另一枚是長方形斜坡鈕穿孔印。它們外殼包漿自然古樸,年代感濃郁,充滿濃烈的時代隱喻,彰顯獨特的文人個性。篆刻者為傅山。這兩枚印章是他遺留後世的明明白白的「大明心」,歷九死而不悔的「中國心」。
傅山,何許人也?因為這兩枚印章,我忍不住好奇,蒐羅歷史散落的冊頁,只為瞥一眼傅山真相的雪泥鴻爪……
點擊查看 《清代學者像傳》之傅山像(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三晉風馳起神駿
傅山,即傅青主(1607—1684年),明清之際道家、思想家、書畫家、文學家、醫學家。人稱為「學海」,被譽為十七世紀中國思想文化界的一座高峰。梁啟超稱譽傅山「以氣節文章名於時。」傅山出生於山西太原,他生活在王朝更迭的明末清初。傅山有一位曾經闊貴的進士祖父傅霖,往上溯,其先祖連續七八代都治學有成,熟稔諸子經典且有著述。傅山父親卻是教書匠,一位受過嚴格家庭教育的貢生,仕途經濟上雖沒啥作為,但家學淵源深厚蔭庇後人。傅山是個早慧兒童。他不足三歲那年,父親傅之謨在廳堂誦讀《心經》,一旁玩耍的小傅山居然小嘴一張一翕跟著誦讀。以至後來大人念上句,他居然能念出下句來,將父母驚嚇得大跌眼鏡,又喜又憂。天嫉英才,勿使久駐人世的道理,他父母還是懂的。傅山十五歲補博士弟子員,自小就是個文藝範兒。他熟讀經史子集,過眼不忘,吟詩作畫寫書法,出口成章甩同齡夥伴幾條大街遠。
待到中年,傅山目睹明亡,痛悼不已,遂斷科考誓不仕清,唸唸不忘反清復明。傅山一生深惡痛絕奴輩——對朝廷「庸奴」、科舉「奴儒」「奴人」他皆著文鞭撻。他視「當奴」猶如鼠畜類「不拘甚事,只不要奴,奴了,隨他巧妙雕鑽,為狗為鼠而已。」為了不當高壓之下的滿清奴,38歲年紀的傅山走進道觀披上紅色道袍自號朱衣道人,暗示不忘朱明王朝(道士可以不剃頭不留辮子)。傅山暗中結社聯絡各方義士幾番舉事,卻差點死於叛徒告密,被捕入獄一年餘,受嚴刑,絕食九天,傅山當時已抱必死決心。幸其機敏不屈,前明降清官員、朋友仰其品格及道德文章,暗中營救助其脫身出獄,史稱「朱衣道人案」。傅山對此劫耿耿於懷:死之有遺恨,不死亦羞澀。歷此大險後,道人傅山遊歷江南數年,目睹清廷統治日固,復明大業無望,則以讀書、行醫、唱酬、雲遊、隱居著述度餘生。
傅山釋儒道兼修,琴棋詩書畫印、醫學、武藝、哲學、賦論無一不精,著作等身,他那智慧的大腦攪動種種精彩傳說,至今仍如春雨打濕三晉大地,讓家鄉人民津津樂道,引以為豪。他還被梁羽生欣欣然「請」進武俠小說《七劍下天山》中擔了一個笑傲江湖的角色,他就是傅青主,一個大俠。那麼,傅山到底會不會武功呢?1984年山西靈石縣發現一本《傅山拳法》,經鑑定確實就是傅山流傳下來的武功秘籍。
這個神一般存在的男人傅山。自29歲愛妻病亡遺下一子傅眉,傅山終身不再娶。獨子成為他一生事業的好陪伴、好助手。明亡後傅山當了道士,在山西壽陽縣五峰山龍泉寺拜還陽真人郭靜中學醫道,傅山在此創立黃金針法,並得到了原汁原味的繼承(《傅山黃金針法》現被列為壽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傅山結交志同道合的名士,足跡遍佈大江南北。文章有神交有道,這句話放傅山身上一點不差。與傅山交往的都是當時南北方的名士牛人:顧炎武、戴廷栻、魏一鰲、袁繼咸、顧亭林……
傅山留下的墨跡、繪畫、印章、詩詞、醫學和藝術理論著作,至今已成為傳統文化瑰寶,博物館和民間的珍藏。
傅山強調文章要「經世致用」,主張詩文「生於氣節」,主要著作有:《霜紅龕集》《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百泉帖佛經批注》《經子批注》《諸史批注》等,還有大量隨寫隨拋的詩文書畫印遺世或亡佚。其中由傅山口述,門徒陳士鐸記錄的《外經微言》,便是遺失塵世三千年的《黃帝內經》姐妹篇《黃帝外經》。陳士鐸手抄孤本《外經微言》1950年代在天津市衛生職工醫院圖書館被發現,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始被老中醫、養生修真內丹功大師梅自強甄別確認。《黃帝外經》彌補《內經》的許多不足,在內容上大大發展了中醫藥學理論。
一身俠膽照丹青
傅山名號眾多:名鼎臣,字青主,號朱衣道人,石道人,真山、僑山等等。他一生跌宕起伏,精彩紛呈,這裡僅作管中窺豹,擷取他可圈可點的三件事:
一是崇禎年間,傅山組織山西眾士子「伏闕訟冤」。山西提學僉事袁繼咸修復被宦黨魏忠賢破壞的三立書院(現太原理工大學的前身),選取了包括傅山在內的天賦較好的300名學子進入書院學習。袁繼咸主院有方「立法嚴而用意寬」,為人師表,學高身正。他非常欣賞傅山。袁繼咸曾任兵部侍郎時得罪宦黨,不久因拒不錄取宦黨未通過考試的人而被羅織罪名,遭誣陷蒙冤入獄。為了營救老師,傅山隨押送老師的囚車徒步赴京,自籌資金組織一百餘位生員請願「伏闕訟冤」,與宦黨勢力鬥爭,散發傳單,投寄揭帖到大小衙門,請願示威,形成震動朝野的浩大聲勢,歷七個月的鬥智鬥勇,傅山親自出堂作證,經刑部兩次審理,袁繼咸終於冤獄昭雪,出獄即復官升武昌道。老師袁繼咸擬提攜傅山到南方重用,他拒絕了。傅山「山西義士」之譽,由此名動京師。史學界評價:這是一次啟蒙性的學生運動先聲,認為清光緒年間康有為領導的「公車上書」,都是「伏闕訟冤」鬥爭版本的繼續。
二是傅山不計虛名巧授醫稿予門徒傳世。晚年時,傅山刻意掩去真實姓名,對門徒口授畢生從醫心得和托付多部醫稿。假托上古人物岐伯天師、雷公、呂純陽道人、張仲景、華佗等名稱為問答,由門徒陳士鐸記錄整理成《外經微言》《石室秘錄》等珍貴醫稿,由他帶回浙江家鄉拓印傳世。傅山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一是清楚自己是有「反清」前科的嫌疑人,更主要的一點是,傅山深知他在「博學鴻詞」科考那年得罪了康熙皇帝,肉身雖保,卻也是當權者的眼中釘無疑。清王朝不可能讓他的著作流傳下來的。為了讓醫稿傳下來造福百姓,他精心謀劃,讓忠信門徒作為署名作者,帶走醫稿設法出版。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歷史事件——
「博學鴻詞」科考傅山不跪聖不謝恩。傅山在世時已經是名滿天下的文化人大醫聖。1678年正月,康熙皇帝頒詔開「博學鴻詞」大考,要各地推薦「學行兼優,文辭卓越」的人才上京,由他親自面試,選拔當官。晚年的傅山被陽曲知縣戴夢熊推薦至吏部,因此進入康熙法眼,被強行送至北京,豈料到北京後,他屢屢稱病不肯見康熙。康熙的重臣---文華殿大學士馮溥安排傅山住宿其私家園林萬柳園,傅山拒絕了,他選擇暫棲身的圓覺寺,竟然一時之間成為朝延官員的打卡地:許多高官大員爭先恐後來拜訪,一睹他們心中的文化大咖、「網紅」傅山的真面目。後來傅山被騎虎難下的官員,派人連床抬至紫禁城午門甬道旁。因為康熙早得到了傅山已進京的消息,傅山卻托病不參加面試;康熙皇帝在體仁閣為一百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博學士子舉辦賜宴,傅山也不參加,這已令官員相當難堪,若傅山這一次決意不到紫禁城面聖接受恩賜官職,眾大臣也脫不了欺君之干係。人倒是到了午門下,傅山卻不肯下床叩謝皇恩,他被官員架下床,強按他下跪,傅山不拜,橫向撲倒在地,有人攥緊冷汗馬上高聲圓場:傅山已伏地謝恩!
康熙在午門樓上遠遠看到了這一幕。
傅山沒有參加考試,康熙亦恩准免試,傅山也拒不接受康熙皇帝恩賜的「內閣中書」官職。時年25歲的康熙不愧為一代雄主,不一樣就是不一樣,他居然不追究傅山,苟念傅山年老,下旨放他返鄉。康熙對漢族知識份子施行懷柔政策,當然是有他的打算的:讓硬骨頭傅山這樣的文化名人歸順大清,也顯得他皇恩浩蕩,漢人臣服,難道不是大收穫嗎?但傅山以行動來抵制,其氣節、膽略實令天下書生汗顏。
雙目如炬篆境奇
斗轉星移,三百多年的風雨滄桑,烽火燧煙過處,人世間還能存下多少實物佐證歷史?這兩枚印章有什麼稀奇之處證明來自傅山親鐫?
傅山秉性灑脫,悟性極高,暢抒胸臆的翰墨貫穿人生的不同時段,書畫藝術品位極高。書法光芒幾乎掩蓋他的詩文風采,傅山的雕印也不例外。
首先說說第一枚布幣印章。這枚仿春秋戰國時期布幣印,長7厘米,寬約2∼4.5厘米,厚1厘米。造型奇特簡約,洋溢藝術巧思。布幣,又叫鎛幣,由古代青銅農具鎛(鎛與布,古音同)演變而來,因類似農耕工具鏟,又稱鏟布幣。鏟布幣最早流通於春秋時期的三晉大地、中原等地區。身為山西人,傅山選擇最早在當地流通的漢民族鏟布幣形狀來喻物托志,是因為他內心深處認同中華民族的始祖家園,深愛漢民族文化,對鐵蹄亡明的滿清統治者深為不滿和排斥。鏟布幣的正面通常鑄有地名。這枚鏟布幣印章刻有「安陽」字樣,安陽,七朝古都,有文獻記載以來華夏文明的中心之一。
這枚布幣印章的正反上下四個面,雕刻篆、隸、象形、正楷四種古樸字體,符合傅山藝術多面手的特點。印章的正面陽雕大篆:安陽。背面豎刻陰文隸體落款:石道人,傅山作。「山」的刻法為象形字(與傅山部分書畫上的落款一致)。印章下端兩足的截面,分別刻正楷繁體「寶、書」。傅山精通諸體書法,人謂「草楷篆隸俱造絕頂」,向來為書法研究者和愛好者奉為圭臬。
布幣印章的印首截面,陽刻一個行楷字,上部結構有點似「秦」字,但下部分筆劃卻不符合「秦」字的造字法則。無獨有偶,另一枚長方形斜坡鈕印的截面,居然亦刻了同一陽體字。這令人有點費解。
再看看第二枚長方形斜坡鈕印。印鈕分兩級,印身與印鈕的連接處為斜坡,飾回形紋。斜坡上面為穿孔方柱。通高約6厘米,長寬約3厘米。
印文內容:山思不可知。印身落款:辛亥秋石農刻。據考證,傅山一生所用的各類名號多達70多種。到底實際用過多少名號,至今還是未知數。其中傅山喜用嵌石字為名號,有:石頭,石老人,石道人,由此可斷,石農的落款為傅山無不可能。
傅山的故國情懷是貫穿一生的。傅山一生拒用清朝帝王紀年。從干支紀年「辛亥秋」來看,傅山在世經歷的辛亥年是1671年,時年65歲,傅山刻這枚印章已是晚年,離大明亡國已經近三十年了。
第二枚印章的印文,包含兩種讀法:(1)「山思不可知」可看成「崽不可知」。崽,在太原話中指:這塊的意思(在南方和東北俗語通常指小孩子)。崽不可知,意思是這塊(這方面或小孩子)不能知道。傅山不愧為文化高人,排列上有二處巧設:一是山字與思字豎排合為「崽」,拆開又看成「山」和「思」二個單字。二是「可」字與「知」字相鄰則合用一個偏旁「口」。(2)印文解讀為「山思不可知」更體現本意——我傅山的真正心思是不可讓人明白的。山,傅山,真山,僑山,本人也。這與傅山書畫落款常見單字篆印「山」是相符的。
經筆者揣摩,並結合傅山一生的政治理想、超越凡人的藝術個性見解,他在多種著作:詩文、醫論、書畫印創作中體現出來的精巧和隱語,赫然發現這兩枚印章鐫刻的同一個字,竟是他獨創的複合字,一個傅山式密碼:「大明心」!
「大」字首橫「一」在上,「人」字呈八字形至底部來個大包圍。
「明」字放在下部巧藏日與月,這兩個字緊湊作藝術變形,把橫劃與豎劃重疊達到隱蔽效果。
「心」的象形字放於中間位置,斜彎勾結構的一筆與「明」字頂端重合。
「山思不可知」印文與印鈕的「大明心」,形成了謎語的呼應關係。印文成為印鈕的一種提示語。「大明心」,是傅山巧妙借印銘志:此心只為大明存,此腰不向滿清彎!
山思不可知,大明心——這應該是傅山生前懷著民族悲憤創作的有特殊含義印章,是他的獨立人格宣言,在他逝後輾轉流落到民間,得以存世。
「大明心」印,無疑是傅山的藝術創新,更是他不屈不饒意志、保持民族氣節的另類表達。由於清廷嚴酷的文字獄,對「反清復明」的高度警惕和鎮壓,傅山曾被捕,僥倖死裡逃生,但他心裏對大清的痛恨與否定依然如初。他沒有掉以輕心,不得不在保全自身的前提下,以入世之身、出世智慧和藉由藝術專長來明心托志,以極其隱秘的手法來對現政權進行嘲諷和決裂。這都是有歷史證據的。
四海仰望弦音絕
傅山隱居青羊庵清修時,寫過一首詩《青羊庵》:
芟蒼鑿翠一庵經,
不為瞿曇作客星。
既是為山平不得,
我來添爾一峰青。
此詩既是傅山的心靈獨白:願鑿山築石室與書經為伴,決不「作客星」效力清廷。更是他的個性宣言:既然高山是鏟不平挖不空的,就讓我傅青主自成一峰染綠山頭!
我常常摩挲這兩枚印章,浮想聯翩。
人類的每一天都是歷史,天下熙熙,膝蓋缺失、脊骨酥軟的場景似乎並未翻篇,利慾熏心、欺世盜名的劇本,咚咚咚鏘鏘鏘上演從未消停,自古以來何曾分晝夜分朝野?但是,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句出文天祥〈正氣歌〉)。地不分南北,人不論東西,每個民族總有一些硬骨頭自帶光芒的人和詩文,千百年來如錐如劍刺破紙織的謊言,更如星如月點亮歷史的夜幕,如熒火地籟劃破如漆曠野,不經意地點燃蒼茫希望。儘管懷揣理想的夜行者,也曾經孤立無援,也曾經撫傷嘆息,卻仍不想苟活不願苟活,仍用真心呼喚、用正氣錘煉出一代代「錦繡心胸冰雪面」的勇士,激勵著中華兒女披荊斬棘,風雨兼程駕馭真理的長車,無畏探索,只為奔赴壯麗無涯的黎明。
傅山,一個三百年前的舊式知識份子,放下人生的大問號後,生命自中年重新開始,最終演繹並呈交出人生燦爛的答卷。他那遠去的影子不是模糊,反而越來越清晰,它讓我慚愧、警省。在每一個睡不著的夜晚,在準備向「本我」投降的一剎那,鐵骨錚錚的傅山,彷彿舉著他三百年前鐫刻的印章,嚴肅地向我走來……我似乎看到了他穿透迷霧的期待眼神。
傅山,這個神一樣的男人,謎一樣的道士,我居然因他,暗暗感泣、悄悄安靜……
作者簡介:容乾,文化旅遊工作者。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嶺南師範學院雷陽文化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