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地區葉城縣,行人走過用漢語和維吾爾語寫成的「新時代」宣傳標語。(圖片來源:PEDRO PARDO/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2月5日訊】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組織在星期一(2月3日)發布的一份新報告中指出,中國政府繼續對尋求出國旅行或探望居住在新疆的家人的維吾爾人實施嚴格控制,這家總部位於紐約的人權組織補充說,這些措施侵犯了他們的行動自由。
雖然維吾爾人被允許申請護照並與家人短暫團聚,與2016年以來大規模沒收維吾爾人護照相比略有改善,但「中國政府繼續剝奪維吾爾人出國的權利,限制他們在國外時的言論和交往,並因與外國有聯繫而懲罰他們,」人權觀察中國研究員亞力坤.烏魯堯勒(Yalkun Uluyol)說。
烏魯堯勒告訴美國之音(VOA),北京利用旅行限制來維持對國內外維吾爾人社區的控制,並試圖在新疆樹立「一切正常的公眾形象」。
據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稱,自2017年以來,中國已將100多萬維吾爾人關進拘留營。2022年,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表示,北京對新疆少數民族的待遇可能構成「危害人類罪」。
特朗普的上一屆政府和前總統喬.拜登(Joe Biden)的政府都對中國對待維吾爾人的方式表示關切,並將新疆發生的事情定性為種族滅絕和危害人類罪。
美國國務卿馬爾科.盧比奧(Marco Rubio)在擔任參議員期間是推動《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Uyghur Forced Labor Prevention Act)通過和實施的主要人物之一。
根據人權觀察的報告,在中國的維吾爾人需要向新疆當局提供詳細信息,包括他們的旅行目的,或在國外的家庭成員的個人信息。
獲准出國的人必須避免參與政治活動,並必須在規定時間內返回中國,通常是幾天到幾個月的時間。
人權觀察在報告中說,一些維吾爾人表示,地方「當局告訴他們,在同一個時間段,每個家庭只能有‘一人’出行,(而其他人)表示當局還要求他們在獲准出行之前提供‘擔保人’」,並補充說,不遵守限制可能會導致其家人或擔保人受到嚴厲懲罰。
在旅行期間,維吾爾人必須定期向中國的一名指定官員報告,回國後,當局將收上他們的護照。
「我父親回國後,居委會、當地派出所和公安局的官員都來找他。他們詢問他見了誰、去了哪裡、和別人說了什麼」,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維吾爾人告訴人權觀察。
政府組織的新疆訪問
除了對尋求出國旅行的維吾爾人進行嚴格控制外,中國政府還對希望與新疆家人團聚的海外維吾爾人施加了嚴格的條件。
根據這份報告,持有外國護照的維吾爾人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查程序才能獲得新疆地方當局的批准。一旦他們進入中國,這些維吾爾人就會受到反覆盤問,並且只能住在酒店,而不能住在親屬家中。
在某些情況下,中國大使館會告訴一些海外維吾爾人參加當地共產黨宣傳部門組織的新疆官方旅遊。
挪威維吾爾語言學家和活動人士阿不都外力.阿尤普(Abduweli Ayup)說,中國駐土耳其、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等國的大使館自2019年以來就通過這些國家的中國移民協會組織了這些團體旅遊。
他在電話中告訴美國之音:「四個中國移民協會爭相在土耳其組織這些宣傳旅遊。」
報告稱,前往中國之前,維吾爾人需要提供個人身份證明複印件和詳細個人信息。一旦他們到達新疆,當地政府將密切監視他們,並對他們保持嚴格限制。
人權觀察組織在報告中稱,參加這些旅行團的維吾爾人「表示,他們必須獲得探親許可,甚至與親人之間也必須說漢語普通話」。
除了嚴格的條件外,前往新疆的維吾爾人還會被當地政府要求「參加宣傳活動」,包括讚揚共產黨的新疆政策。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維吾爾人告訴人權觀察組織:「我意識到一切都是精心策劃的,這次旅行受到警方的嚴密監視,我必須向居委會和當地警方申請許可,才能在旅行結束後和家人住在一起。」
烏魯堯勒說,中國政府利用這些嚴格限制的新疆之行來控制海外維吾爾人。他在電話中告訴美國之音,維吾爾僑民開始「自我審查,同時停止參與和平的政治活動或將孩子送往維吾爾學校」。
他說,中國政府的做法是一種跨國鎮壓,「在僑民社區中造成了不信任」,並可能導致社區進一步分裂。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在回答美國之音的詢問時表示,「新疆從來沒有限制過包括維吾爾族在內的各族群眾的出行自由。」中國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說:「在新疆,不論哪個民族,只要不屬於因涉嫌違法犯罪被限製出境的,均可自由出入境。」他還補充說,包括維吾爾族在內的各族人民都可以與海外的親屬通信。
自2022年以來,中國政府已組織外國代表多次前往新疆。
2024年10月,在幾個伊斯蘭國家代表團參加的一次訪問中,中國官方報紙《中國日報》稱,外國嘉賓對新疆各民族社會穩定、和諧、共同發展表示欽佩。
由於中國可能會繼續對維吾爾人實施旅行限制,烏魯堯勒表示,外國應「保護公民和居民」免受北京的威脅,而聯合國等國際機構應努力優先考慮這些挑戰並在國際層面予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