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22年10月23日,丁薛祥與新一屆中共政治局常委及中外記者共同出席記者會。(圖片來源: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2月13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淨瑤綜合報導)2月10日,中共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張國清取代丁薛祥出席人工智能(AI)巴黎峰會。此前,外媒曾報導稱,丁薛祥預計會出席。有分析認為,張國清替代丁薛祥出席峰會可能隱藏更深的權力分配戰略考量。此外,這也可能是中共重新執掌實權的元老派、軍中實權與習近平權力討價還價的結果,目的是淡化習近平本人的影響力。
第一,正常分工調整
時評人江峰認為,丁薛祥是負責科技領域的第一副總理,按慣例他是出席AI科技會議的合適代表。張國清的替代是否僅是簡單的分工調整,還是隱藏著更深的權力動態,很值得進一步分析。
丁薛祥長期擔任習近平的大管家的角色,2022年成為政治局常委,2023年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負責科技、氣候變化、港澳事務等重要領域。
張國清則是排名第三的國務院副總理,負責工業、國防科技等領域。張國清未進入政治局常委會,地位低於丁薛祥。江峰在自媒體節目中分析,張國清替代丁薛祥出席AI峰會有幾種可能性。
他表示,丁薛祥負責多個重要領域,他可能會有更優先的國內或國際事務無法出席。如果國內有類似的重要任務,他可能選擇優先處理,出國的事就給了張國清。
此外,張國清的軍工和工業背景與AI峰會的某些議題有一定的契合度。他可能被認為是合適的替代人選。
但江峰指出,在中國,這種簡單的分工調整也與國家戰略、高層政治權力分配息息相關。
第二,丁薛祥的地位和健康問題
江峰指出,目前沒有公開證據支持丁薛祥地位受損或健康問題的說法,所以大家也只是估計。
今年1月21日,丁薛祥出席了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並發表講話。這顯示了他的公開活動正常,身體也不錯。
因此,丁薛祥缺席就可以被解讀為「失寵」或「邊緣化」,甚至解讀為習近平的政治地位沒有以前牢固。
第三,權力分配戰略考量
江峰指出,獨裁者鞏固權力除了培植親信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步,就是避免過於依賴單一親信,防止內部不滿和派系失衡。「習近平也要防止丁薛祥做大。」
另一方面,結合半年以來中央軍委人事大洗牌,「丁薛祥的缺席也可能是中共重新執掌實權的元老派、軍中實權與習近平權力討價還價的結果,目的是淡化習近平本人的影響力。」
江峰表示,丁薛祥作為習近平的大管家,雖然在政治局常委中排名第六,但在國務院排第一,管理國家的權力集中度較高。習近平或元老都可能希望通過讓張國清等其他副總理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分散權力。
獨立評論員杜政曾在《上報》撰文指,丁薛祥長期擔任祕書、辦公室主任,從未主政一方,也沒有經濟治理經驗,他當常務副總理屬於「趕鴨子上架」。但據傳丁薛祥也有心機,他盼習「駕崩」前,能留下遺言讓他接班,想當「華國鋒第二」。
旅美政論家陳破空則認為,習近平要報復丁薛祥。
陳破空表示,三中全會時習近平中風倒地,當時還有一個消息傳出,就是丁薛祥會接班。「政治局常委中只有丁是60後。之後習近平被救醒,聽到這些傳聞後,就想要報復丁薛祥,因為丁答應了要做接班人。習近平最恨有人要做接班人,因為他要長期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