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商總榮譽理事長賴正鎰(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5年2月25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全國商總榮譽理事長賴正鎰昨天在北京表示,去年台灣對大陸的順差已經降至700億美元,但仍應該重視兩岸貿易;台商在中國的競爭優勢逐漸消失,必須技術轉型,希望政府給予補助。
根據中央社報導,中國大陸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台企聯)昨天(24日)舉辦「台企聯大講堂」系列活動,出席與會人士包括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全國台企聯會長李政宏及全國商總榮譽理事長賴正鎰等人。
針對美中關稅戰及中國國內掀起的「內捲潮」,賴正鎰在活動前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去年台灣對中國的順差僅剩700億美元,仍占非常大的比重;呼籲台灣政府重視兩岸間的貿易。他也擔心美中貿易戰會持續下去,進而恐影響台灣的外交、就業及國內生產毛額(GDP)。
賴正鎰說,過去30幾年來台商在中國的投資以製造業為主,但在市場逐漸轉向科技業、服務業後,競爭優勢也漸漸消失,特別是關稅問題造成影響,因此需要進行技術轉型。
由於中國市場龐大,因此賴正鎰認為,台灣千萬不可疏忽,只要兩岸好起來,相信中國市場對台灣的競爭力、對國際的發展,絕對能給予台灣很大的幫助,因此必須要加速、迎頭趕上。
針對觀光「小兩會」協商中國團客來台被指「零進度」,賴正鎰認為,其實只要政府宣布開放,很快就能進入雙方之間小兩會的接觸協商,他建議政府能毅然宣布開放、恢復觀光。
賴正鎰表示,過去陸客到台灣的高峰,每年約高達450萬人次,每週有將近900個航班,各界都期待政府能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尤其這一年多來台灣地震頻繁,觀光旅遊業非常期待政府能儘速開放,以利業者恢復營運。
另據公視新聞網報導,近年來出入境狀況,爆發疫情前2019年來台旅客突破1186萬人次,當年出國人次有1710萬,逆差500多萬;疫情爆發後,來台旅客自2020年的137萬,一路下滑至隔年僅有14多萬人,在此期間出境人次仍多過來台人次;疫情過後,國際旅客開始回流,2023年全年人次有648萬,與出國人次逆差500多萬;2024年逆差持續擴大,高達近900萬。
對此,導遊協會直言,關鍵在於目前尚未恢復疫情爆發前,允許中國團客來台情況。
旅行業者分析,中國團客來台最高峰為2019年,當時大型旅行社每月接待的中國團皆破百。雖然同時衍生市場亂象,但政府應該祭出管制,在兼顧國安的狀況下,再次開放。
觀光學者則認為,台灣除耕耘單一市場外,鄰近日韓與東南亞的市場同樣是重點。
觀光署則回應,出境大於入境,是經濟實力的展現,並非台灣僅有現象,例如韓國2024年逆差人次有1232萬,但該署今年會強化海外市場耕耘,加強台灣品牌的行銷,推廣主題旅遊與雙邊交流,包括結合日本大阪世界博覽會,進一步推動引客措施等,提升國際旅客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