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的根源本質上來自於對觀念的執著。(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國有句俗語,叫做「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似乎吃苦等於拿到一張兌換卷,將來可以換取各種好處福報,所以我們喜歡歌頌苦難。不過作家余華認為,苦難根本不值得歌頌,還說人最好別去吃苦。
佛陀說,萬物因緣而生因緣而滅,並不存在獨立不變的實體,痛苦也是如此。你之所以感受痛苦不是因為痛苦存在,而是你執著於「事情本該如此」,但事情卻沒有按照你的執著出現,於是被你解讀成痛苦。所以所謂的痛苦是你內心的投射,可以說是一種幻覺。當你明白一切無常,你就不會執著「應該」,允許事物以它本來的方式運行,能坦然接受該發生的一切,我們的內心便會變得寬廣自在,也就沒有了痛苦。
我們之所以感受痛苦,不是因為世界本身帶有苦難,而是因為我們在二元世界裡執著小我,人為地把這個世界一些現象和小我糾纏在一起,並誤以為世界上的一切是固定不變的,這種錯誤的認知讓我們對外在的事物產生依賴,得到了就是幸福,被認可了就是幸福,反之就是不幸福,是痛苦。但是當我們開始看破這些錯覺,便能逐漸從痛苦的迷霧中找到出路,解脫出來。
佛法告訴我們,我們生存的二元對立世界皆因緣和合,並沒有固定的本質,這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包括我們的思想、感受和記憶,甚至是「我」的概念都是不斷變化著。我們生存的世界猶如一場遊戲、角色、劇情,場景栩栩如生,讓人沉浸其中,當遊戲結束,屏幕上的一切瞬間歸於虛無,你的角色也隨之消失。如果你能明白這個真相,即明白自己其實是一個遊戲中的角色,你還會痛苦嗎?應該不會,因為你明白一切場景只是影像的投射。你以為的痛苦只是遊戲角色的感受,是內心的錯覺。
我們感受痛苦是因為執著於「這件事該這樣」「那件事不該這樣」,我們認為「快樂應該永恆」「痛苦應該遠離」,但世界的真相是沒有什麼是永恆不變的,快樂如此,痛苦也是如此。當我們執著於某件事的存在,痛苦就產生了,當我們執著於某件事的消失,痛苦便如影隨行,但如果我們能看破一切,便會明白我們從未真正擁有過什麼,所以也就沒有失去過什麼,這就是真正的奧秘所在。
佛法的核心也是宇宙運行的規律。在因緣法則下,果實因因緣而生,萬物因緣而現,這就如同無形的大手推動一切事物的變遷,當萬物顯現之時便是因緣合和的結果,如同日月星辰的運行也如同世間人事的交錯,
我們總以為擁有一個真實不變的我,但佛法告訴我們,「我」其實是色,受,想,行,識的暫時組合。「我」是在不斷變化的,並非永恆,色身會老,情緒會變化,思想會浮沉,行為受環境影響,意識也會隨時間變化。如果「我」真是固定不變的,那麼為何我們的身體、情感、想法會隨時改變呢?
當我們執著於遊戲場景中的那個「假我」,便會不斷地與變化抗衡,試圖維持某種「永恆」的自我認同。但生命的本質是流動的,當我們執著於一個不存在的固定的「我」就會陷入無盡痛苦,因為我們無法抓住一個從不存在的東西,好比水中撈月。諸如財富、愛情、地位、名聲等,我們認為這些能帶來幸福,於是努力追逐,然而這些外在的一切都是無常的。
沒有任何事物能保持永恆不變。財富可能因市場變動而消失,愛情可能因時間流逝而淡化,地位可能因外在環境而動搖,名聲可能因時間推移或誤解而消散,當我們執著於這些東西並將幸福寄託在它們身上,那麼每當它們發生變化時痛苦便會隨之而來。我們害怕失去,害怕變化,害怕無法掌控,這些恐懼本身就是我們內心痛苦的來源。當我們放下執著,斷了痛苦的來源,痛苦便無處安身。
佛是覺悟的人,而人是未覺悟的佛,人皆有佛性,當煩惱和無明被拂去,真正的本性就會顯露,便能證悟成佛,這就是佛是人成,佛與人的不同,只是在於是否能夠覺悟。緣起的力量並非僅僅是空洞的概念,而是無處不在。
比如火拼非從任何具體的地方來,而是在充足的條件下自然顯現,比如摩擦起火,火源自於本來的性質,源自於緣起的力量,因此宇宙萬物都是在這因緣法則的力量中運行,當一切條件具足,便會顯現,當條件消散便會消滅。
既然痛苦的根源是執著,而一切執著皆是緣起性空,那麼解脫的關鍵就是放下執著,當我們明白「我」只是流動的意識組合,不再執著於外境,接受萬物皆是變化的幻影,不再認定痛苦為真,視之如夢境中的短暫波瀾,我們將發現世界仍然如故,但我們的內心已經解脫。
當你能破除二元對立的框架,你就不會活在對過去的遺憾和對未來的憂慮,而是活在當下,體驗每一刻的存在但不被外界影響,用平等心看待世界不再用好壞的標籤限制自己。
佛陀當年並沒有特意隱藏這個秘密,而是世人習慣用二元的眼光看世界,總想要得到快樂遠離痛苦,但事實上真正的解脫不是擁有更多快樂而是超越快樂與痛苦的二元對立,當你明白痛苦不存在你就不在受制於外在的變化,不會再害怕失去也不會執著於擁有,因為你知道這一切本就如夢如幻。
當我們明白所有人都因為執著而痛苦時就能升起慈悲心,願意幫助他人從錯覺中解脫,這樣的心態不僅能減輕我們自己的痛苦,也能讓我們的生命更有意義。
佛法並不是否定我們的感受而是要我們明白所有的苦樂、愛恨、得失其實都只是「心」的投射,當你執著於某個結果,而現實又未能符合我們的期待時,你便解讀為「痛苦」,有人問,那我們該如何面對生活?當你遇到困境不去抗拒,不去執著而清楚知道這只是因緣合和的短暫現象,不是我的全部,就像雲朵在天空中飄過,無論是彩雲還是烏雲終究會散去。
世界本是無常無我,無常意味著時刻變化,無我意味著沒有獨立自主的實體,你準備好顛覆你的三觀,走向這條通往解脫的道路了嗎?修行不是消極地逃避現實,而是以更高緯度的智慧看透現象的本質,讓心靈回歸本來的自在於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