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式酸菜牛肉湯——борщ(Borscht),羅宋湯。(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羅宋湯,這款色澤濃郁、酸咸相宜、牛肉軟爛的湯,從寒冷的俄國走上了上海餐桌,再到今天的全中國家庭廚房裏,受到很多人喜愛。
羅宋湯(Russian Soup)其實就是俄式酸菜牛肉湯——борщ(Borscht)的中文譯名之一。早在19世紀末,沙俄商人、工程師、傳教士以及白俄難民陸續來到中國東北和上海,也把這道家常湯帶入了中國。
有趣的是,「羅宋」一詞是「俄羅斯人」(Russian)的粵語音譯,最早在廣州、香港流行開來,後來傳到上海,就成了西餐廳菜單上的常客。
傳說在上海最早做出「中式羅宋湯」的,竟是一位在法租界工作的廣東廚師。他因為找不到甜菜根,用番茄勾兌了一鍋,反而意外被法國家庭大為稱讚。從此,番茄版羅宋湯橫空出世,一舉走紅。
就這樣,隨著中國廚師的本地化改良,原本重甜菜根和酸奶油的正宗Borscht,漸漸變得更加中式——西紅柿替代了甜菜,土豆、圓白菜、胡蘿蔔和番茄醬成為主角,入口不再刺酸,而是酸中帶甜,油而不膩,老少皆宜。可以說,今天的「羅宋湯」,其實早已是中國味的「國際聯名款」。
別小看這紅彤彤的一碗,營養可是極其均衡:牛肉提供蛋白質與鐵,西紅柿富含番茄紅素,圓白菜清熱潤腸,土豆與胡蘿蔔則提供複合碳水與膳食纖維。再加上一點點黃油或橄欖油的脂肪平衡,堪稱是一碗「有溫度的營養配餐」。
它特別適合體質虛寒、脾胃虛弱的人群,冬天喝暖胃,夏天喝開胃。長輩可以以濃湯配軟麵包,年輕人喝它,既能飽腹又助消化。
還有個有趣現象是:不少人小時候在外婆家第一次喝到羅宋湯,卻誤以為是「改良紅燒牛肉湯」,長大後才知道原來它的「出身」。這碗湯在中國人餐桌上逐漸「去洋入中」,到今天,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它是外國貨——這也正是一種文化的「胃口融合」。
自製羅宋湯的做法(家庭版)
食材(4人份)
牛腩400克(切塊)
西紅柿2個(切丁)
番茄醬2大匙
土豆1個(切塊)
胡蘿蔔1根(切片)
圓白菜(捲心菜)1/4顆(切絲)
洋蔥半個(切絲)
黃油1小塊(可用橄欖油代替)
鹽、黑胡椒、月桂葉適量
番茄汁或清水800毫升
糖1小匙(提酸味)
做法
1.焯水牛肉:牛腩冷水入鍋,煮開後去血沫撈出備用。
2.炒香底料:鍋中放黃油,加入洋蔥炒軟,加入西紅柿、番茄醬炒出紅油。
3.燉煮主料:加入焯過水的牛肉塊,倒入番茄汁或清水,加入月桂葉、糖,蓋鍋小火燉約40分鐘。
4.加入配菜:再加入土豆、胡蘿蔔,煮20分鐘;最後放圓白菜,再煮10分鐘。
5.調味完成:加鹽、黑胡椒調味,燉至牛肉酥軟,蔬菜入味即可出鍋。
可搭配麵包、米飯或意粉食用,冷熱皆宜,尤宜深夜加班回家後,或濕濕的雨夜來一碗,暖心又開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