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科爾比(圖片來源:中央社)
最近一個星期有兩條新聞值得關注,兩條令人意外的大新聞。
一條是7月初美國國防部突然下令斷供支援烏克蘭的武器,理由是美國和盟國軍火庫存不足,在確保美國自身武器庫的前提下,斷供烏克蘭。但沒過幾天,川普(特朗普)跟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通話的時候,說自己沒有下令斷供,還承諾要向烏克蘭提供愛國者導彈,提升烏克蘭的防空能力。甚至這個星期華爾街日報報導說,川普還提問甚至建議烏克蘭向俄羅斯本土發動進攻。
第二條新聞,美國國防部長霍格塞斯向日本、澳大利亞施壓,要求兩國明確態度,一旦美中因為台海開戰,他們會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這讓日、澳兩國倍感詫異,因為美國向來是戰略模糊的態度,不明確一旦臺灣遭到中共攻擊會採取什麼行動,現在到好,要求盟國明確表態。
這兩條新聞雖然都不新,但其震撼效果不容質疑,而這兩條新聞的背後,都有一個人的身影,那就是埃爾布里奇·科爾比,美國國防部副部長,主管國防政策。
科爾比也算是官二代,他的祖父就是曾經擔任中情局局長的威廉·科爾比。埃爾布里奇·科爾比曾經在日本留學,當時他的父親在日本的一家投資銀行工作。後來他畢業於哈佛大學,在耶魯大學法學院深造的時候,他的同屋室友是喬恩·費納,曾經擔任拜登的副國家安全顧問。
雖然科爾比是共和黨人,但是他反對伊拉克戰爭,認為這場戰爭和後來長期的駐軍,是美國的一次歷史錯誤,耗費大量資源。6月份,他向國防部長赫格塞斯提交了一份備忘錄,主要內容就是烏克蘭要求美國的軍援會如何進一步消耗已經枯竭的武器庫存。緊接著就是五角大樓下令斷供。
知情者透露,科爾比的政策立場,向來是加強西太平洋軍事地位,把中共作為頭號敵人對待,他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是,美國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時代最好地保衛自己。而前不久國防部要求日本、澳大利亞表態,背後的推手也是這位科爾比。他的主張是美國收縮在亞洲以外的義務,把資源集中起來對付中共。
其實,把美國戰略重點轉移到亞洲是兩黨共識,歐巴馬任期內就明確這麼說過,但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亞洲以外的地方不乏是非之地,歐洲、中東也是美國承諾要保護的地方。
在川普第一個任期內,科爾比擔任國防部助理副部長,他主導了2018年國家防禦戰略的起草,敦促從五角大樓的重點應該從反恐轉向對抗中共和俄羅斯。2021年,科爾比出版了一本書,《拒絕戰略》The Strategy of Denial,他主張保衛臺灣至關重要,因為臺灣靠近中國,與日本和菲律賓一起構成了西太平洋第一島鏈,他甚至主張拉攏俄羅斯一起反共,他警告不要把烏克蘭納入北約,因為烏克蘭極易受到俄羅斯攻擊,得不償失、弊大於利。
但是出書的第二年,俄烏戰爭爆發,科爾比的論點遭到挑戰,美國現在同時面對中俄兩國。科爾比現在正在審查拜登政府時期簽訂的澳英美三國聯盟協議,這項協議的主要內容就是美國向澳大利亞提供核動力攻擊潛艇,同時投資美國國防工業數十億美元。去年,在接受澳大利亞電視臺採訪時,科爾比說,除非五角大樓確信自身有足夠潛艇,否則美國向澳大利亞提供攻擊潛艇是「瘋狂的」。他還強調,在2030年之前美中之間沒有開戰就燒高香了。可見,科爾比是一位有遠見卓識的政策專家,當然,反對者把他視為危言聳聽、語不驚人死不休,是一個自找麻煩的人物。但不管怎麼說,美國的資源是有限的,美國很難三線作戰,兩線作戰都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