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1日,人們在香港最後一天營業的獨立書店「零山」前自拍。(圖片來源:JUSTIN CHAN/法新社/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7月26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香港「文匯報」連日大篇幅刊載「趕絕軟對抗系列」報導,聚焦獨立書店的書展活動。對此,香港在地青年表示,現今獨立書店在香港的經營如同走鋼索一般,近日獨立書展的盛況並非一種「軟對抗」,而是一種「民主韌性」。
根據央廣報導,獨立書店「獵人書店」17日舉辦「無處不閱讀」獨立出版書展,「文匯報」則連日在頭版刊登「趕絕軟對抗系列」報導,內容提到獨立出版書展充滿「軟對抗」的意味,其中販售的書籍釋放大量「反中亂港」訊息,並關注《黎智英傳》有無在獨立書店流通販售。
近年在台灣創辦網路媒體「光傳媒」(Photon Media)的前蘋果日報記者梁嘉麗表示,香港國安法施行後,許多民間組織與政黨陸續被關閉,從事草根社會運動的「社會民主連線」於幾週前也宣布解散,因此港府現在開始將重點放在所謂的「軟對抗」。
梁嘉麗表示,日前由官方舉辦的香港書展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因為獨立書店無法參展,就聯合舉辦「無處不閱讀」獨立出版書展,吸引很多香港讀者前往,前陣子颱風天,仍有100多人到書店排隊。
梁嘉麗表示,真的蠻厲害的,仍是有不少香港人有這個心或者有獨立思考,仍是想要追求民主自由,但可能在這個階段不會很明顯的說出來,或者知道如何在可以做的空間裡去做自己覺得是對的事情。
香港在地青年阿翼指出,「文匯報」是具有香港中聯辦背景的官方媒體,其大動作批判書店的商業行為,已經反映港府的態度。這些年獨立書店不論有無辦活動,平日營業就會遭到出乎尋常的滋擾,官方不同部門會以各種莫名理由,輪番前往獨立書店巡查,因此獨立書店想在香港營運是非常艱難的事,如同走鋼索一般。
阿翼表示,獨立書店在香港出版業中的力量其實不強大,因為香港最大3家出版社都是有中聯辦背景,「我們叫『三中商』,其實是壟斷了香港算是大多數的出版業生意。你黨媒這樣大動作去抹黑獨立書店的報導,反而是讓我們這些民主派的市民更加想要去支持獨立書店,可能會更加抽時間去獨立書店看看、買買東西,我認為這個黨媒他做這個抹黑的報導,實際上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梁嘉麗也提及,如同之前港府禁制台灣手遊「逆統戰:烽火」的效應相同,相信後續有更多在地港人想買《黎智英傳》來看。她表示,官方並沒有說這是禁書,但很多時候就是不可以賣,或者(官方)用其他的方法,比如說有人投訴說這本書是違反國安法等,「如果有人投訴,就是有警察或是有人來警告你,你自己要把書收起來這樣。」
阿翼則觀察到,港府無法容忍獨立書店的營運,更加證明了香港正在「大陸化」,更趨近於大陸的社會經濟制度及政治壓迫程度。現在港府與中國政府連書店的商業活動都要干預,更加證明香港已經喪失了自由的營商環境。
阿翼表示,本地人經營獨立書店,都會因為觀點不同而遭到政府滋擾,若外商來到香港投資,所持的價值觀可能是普世價值,更會跟港府不一,結果因立場不同,不斷遭到政府禁東禁西,舉辦的活動也可能隨時因為國安關係被勒令取消,最後不僅賺不到錢,甚至淪為該國在香港的「人質」。
阿翼指出,那個國家有自己的利益,中國也有自己的利益,當中國政府跟外商所屬國家的關係出現緊張時,那些商人怎麼辦?因此一名外商正考慮來香港投資,在考慮到前述情況時,他還怎麼賺錢呢?「不要幻想香港還是一個『國際商業中心』,現在香港只是中國的一個『省際商業中心』,不是一個國際的商業中心。」
梁嘉麗談及,香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近期對「軟對抗」下了定義,聚焦文化類及藝術類的行業,因此從事出版、電影與舞台劇等文藝工作者陸續遭到打壓,像有些劇本就不能用來演出,劇團租不到表演場地等,這就是不想讓香港人有獨立思考及創作的能力。
梁嘉麗表示,「他其實是從最底層根本的方法,去把你的自由殺掉,或者是控制你對於事情的看法、或是你的思想,所以以後可能只有一種思想,或是只有官方可以接受的那種思維模式可以存在,這個真的是非常可悲,也非常可惜的。」
阿翼則強調,「軟對抗」是香港建制派所「發明」出來的詞語,就他來看,這並非「軟對抗」,而是「民主韌性」,民眾只是在行使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及結社自由等公民權利,這也是「基本法」所規定的,因此對這樣的「民主韌性」,港人必須堅持下去。
另據Yahoo新聞報道報導,由「獵人書店」主辦,並聯同14間獨立出版社及書店的「無處不閱讀」獨立出版書展開幕後,力求在主流書展以外爭取曝光。
「獵人書店」負責人黃文萱指出,獨立出版跟主流出版社最大的分別在於沒有審查,內容選擇更加自由。她認為,主流出版社在於編輯、發行及銷售上分工明確,但直接接觸到讀者的銷售人員未必了解書籍內容;獨立出版則相反,多由編輯親自選書、編輯,甚至翻譯,能夠直接跟讀者溝通,交流更緊密。
談及獨立出版社與書店被拒參展,黃文萱批評,貿發局拒絕獨立出版社參展,不僅沒有具體說明,也沒有合理解釋,形容這種做法「超級不合理」,變相地鼓吹自我審查。她認為,獨立出版在經濟不景氣、圖書並非必需品,以及娛樂選擇眾多的環境下,更該被社會看見,因在資訊爆炸的年代,民眾擁有「很多刺激、很多娛樂」,而這也更顯得閱讀才越來越重要。
儘管經營困難,黃文萱仍慶幸香港擁有一群志同道合的獨立出版人互相扶持,堅持做著有意義的出版工作。
談及「香港人不看書」或「香港是文化沙漠」的說法,黃文萱表示不認同,認為這種標籤是「睇死」、低估香港讀者,因為仍是有不少人願意買書,支持獨立出版社,且正是這份支持,讓獨立出版社及書店得以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