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墨西哥加大了對中國廉價進口商品的打擊力度。墨西哥曼薩尼約港,這個繁忙的西海岸門戶,陷入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棄貨風暴」!短短一個月內,900多個滿載貨物的集裝箱被貨主或貨代無奈遺棄在港口,堆積如山。更令人震驚的是,這個數字比去年同期暴漲了300%!其中大部分的貨物來自中國,被判定為「假冒或是盜版貨物」,包括假冒香水、化妝品、包袋、鞋子、工具、輪胎和紡織品等。
針對墨西哥大規模突擊和查扣中國商品。外貿老闆唐先生近日發視頻說:
「下午啊剛接到一個朋友的電話,我的心啊,都替他涼了一半,他出墨西哥的貨櫃,就在那900個被棄的貨櫃裡面,40萬的貨,3萬的運費,全部打了水漂了。這電話那頭啊,聲音都在發抖,900個集裝箱被棄,知道這意味著甚麼,按最保守的估算,普通的貨櫃40尺來算,40萬一個貨櫃,900個櫃子相當於3.6個億人民幣。像我們做水龍頭的產品,一個櫃子20尺的啊,基本上是120萬左右。兄弟們這不是數字,這是多少工廠,外貿公司,國外客戶的血汗錢,是多少工人的加班工資,是多少家庭的希望。」
不過呢,在視頻中,有網友反駁博主的觀點稱:「你忽略的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提供不了正規渠道的手續資料,而被認定為假貨,而且報關資料與商品不符!」
有網友說,我們出墨西哥的大客戶的,正清的,沒事。出事的全是灰清的,灰清其實就是走私。
墨西哥的清關流程分為兩種:正規清關和灰色清關。清關過程涉及多個部門:海關、緝私科、稅局和紅綠燈部門。在關稅提高的背景下,很多中國賣家依賴「灰色清關」這種不合規操作,目的是逃避高額關稅、增值稅或其他貿易限制。
隨著墨西哥「灰清窗口期」關閉、「灰色清關」模式風險集中爆發,中國賣家陷入棄貨或加錢的兩難抉擇。
一方面,不交錢,貨物將面臨無限期延誤,最終可能貨財兩空。
另一方面,交錢則像一場賭博,鑒於貨代公司已公開承認資金鏈斷裂,就算有擔保,「墊資費」也有可能像之前的運費一樣石沉大海。
近日一位走墨西哥線的貨代老闆吐槽:
「以前櫃子到港,3天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清關手續,加上兩天約好派送,5天內就可以送倉,現在時間久了,很多櫃子被拉進了棄櫃流程,處理起來就要好多天,然後付不完的滯箱費、滯港費,有些船公司只接受付美金,交流只可以用郵件,來來回回又要好多天,畢竟拖一天他們收的都是錢啊,而且清一條(櫃),大概率要付10條甚至100條的置箱費,等到可以約號了,過燈是綠是黃是紅又是聽天由命,很多櫃子等可以約號了,前面的置箱費又過期了,流程又要來一遍。」
墨西哥港口這場「棄貨潮」絕非偶然,而是墨西哥全國打擊盜版行動升級的直接結果。深挖原因,風暴的種子早已埋下:
「貨不對板」成常態:72%的提單與裝箱單存在嚴重信息不符,幾乎是「挂羊頭賣狗肉」。而申報信息與實際貨物天差地別,為後續查驗埋下隱患。
海外代理「隱身」:89%的海外代理未按規定如實申報商品真實信息。操作環節的違規行為直接導致貨物面臨被扣風險。
「斷臂求生」的無奈:超60%收貨人因懼怕單櫃最高5萬美元罰款而選擇棄貨。面對天價罰款和法律追責,貨主和貨代只能忍痛「棄貨止損。
面對越來越複雜的走私和藏匿手法,墨西哥政府打造了一套精密又能交叉驗證的查緝體系,作為應對。以曼薩尼約海關為例,他們運用高科技設備,比如伽馬射線探測器和X光機,並結合多維度的立體排查。同時,港口還設立了專業的驗貨團隊,配備資深的化學專家和訓練有素的警犬進行排查。凡是被系統預警或人工識別出的可疑集裝箱,都會被開箱進一步檢查,確保難有漏網之魚。
此外,墨西哥海關執法系統更新升級:
品牌保護高壓線:海關配備價值1200萬美元的AI驗貨系統,接到舉報後24小時內必須啟動查驗程序,侵權貨物沒收率高達100%。
OEM陷阱:即便有正規代工資質,若未在墨西哥海關系統備案,首次違規將面臨商品價值200%罰款,二次違規則被列入黑名單並追究刑事責任。
拼櫃「連坐制」:單個集裝箱發現侵權商品,整櫃扣留期延長至45天(常規僅7天),倉儲費暴漲至120美元/天(常規僅30美元)。
中國低價商品對全球市場的衝擊,促使各國在2025年加強知識產權執法。
近期,菲律賓掀起了一場針對中國進口商品的整頓風暴,從港口查驗到倉儲監管,再到市場銷售,都被納入無形卻嚴密的監管網路之中,形成了無死角的執法覆蓋範圍。
據《BusinessWorld Online》8月1日報導,菲律賓海關局(Bureau of Customs,BoC)近日在馬尼拉國際集裝箱港口(Manila International Container Port,MICP)查獲了三個來自中國的集裝箱,申報為「廚具」,實際為電子煙產品、精煉石蠟等違禁品,總價值為4050萬菲律賓比索,約510.2萬人民幣,因違反《海關現代化和關稅法》,海關已於7月23日正式扣押這些貨物,並啟動沒收程序。
8月7日,菲律賓國警刑事偵查組(CIDG)反欺詐和商業犯罪部門(AFCCU),對位於帕賽市第77描籠涯的三個倉庫執行了搜查,沒收涉嫌假冒和侵犯商標權的鞋類商品,包括2764雙Vans鞋、285雙Crocs拖鞋/涼鞋和9雙Puma鞋,總市值約914.7萬菲律賓比索,約合人民幣116萬元。
逮捕一名37歲中國籍嫌疑人「Zen」,其為倉庫所有者,涉嫌交易和分銷假冒商品。菲律賓查獲的這些假冒鞋類商品利潤率可達300%,電子煙走私利潤更高。低價商品通過規避關稅和質量認證,降低了出口成本,但損害了進口國的稅收和市場秩序。
CIDG組長強調,菲律賓政府保護並保障科學家、發明家、藝術家和其他有天賦的公民對其知識產權和創作的專有權。
除了菲律賓,近日,泰國為「打擊不安全進口商品」,由泰國工業部牽頭開展了一場聯合打擊行動。消息顯示,截止2025年7月24日,在該起行動中,已有起碼4家公司/倉庫及數十家關聯網店被查,約百萬件無證「電子電器產品」被查扣。總價值近1000萬泰銖,約合220萬人民幣,包括電源插頭、延長線、移動電源、空氣炸鍋等,均未印TISI認證標識。
泰國官員明確表態:「對違規進口商品零容忍,嚴防非法商品湧入比關稅談判更重要」。這意味著「僥倖闖關」的空間已徹底消失。
這並非臨時突擊。近兩年,泰國對跨境商品的監管已層層加碼:從2023年下半年多地包裹因未規範報關被扣,到2024年6月取消300元人民幣以下商品的免稅政策,再到2025年發起3次大規模專項檢查。
可以預計,泰國海關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會大幅加強查驗力度。
在假冒和走私商品的高利潤的誘惑下,催生一些跨國走私犯罪團夥。
2025年6月26日,歐洲公共檢察官辦公室(EPPO)在14個歐盟國家展開了一項代號為「卡利普索「(Calypso)的聯合突擊調查。一舉查扣480個中國集裝箱。這480個集裝箱涉及紡織服裝、鞋類、電動滑板車等商品,總價值高達7億歐元。7億歐元相當於人民幣54億元。
凌晨2點的希臘比雷埃夫斯港,警笛聲劃破夜空,一個倉庫大門被執法人員一腳踹開,580萬歐元現金整整齊齊堆在倉庫角落,7133輛電動自行車把貨場擠得滿滿噹噹,3696輛電動滑板車連假標籤都沒來得及貼!
同一時間,法國、西班牙、保加利亞等14個國家的101個地方,一起被警察突襲。海關辦公室被翻了個底朝天,西班牙11處豪宅、27輛豪車被查獲。這場突襲,共10名嫌疑人被捕,包括2名海關官員。還在3名嫌疑人家中查獲槍支和冷兵器。當地媒體形容這次行動「規模前所未有」,希臘海關官員透露,執法行動動用了200多名工作人員,耗時整整72小時才完成初步清點。隨著調查深入,一個長期盤踞在歐洲各國港口、運作時間超過十年的複雜走私團夥,逐漸浮出水面。
據消息人士向歐洲媒體Documentonews透露,該犯罪團夥以比雷埃夫斯第三海關為基地,據信由一名名為「Kelly」的華人女性領導。根據確認的數據,她是一名翻譯,可能利用語言優勢在港口工作人員、貨代公司和海外網路之間溝通。她的背景與菸草走私的關聯暗示其可能有豐富的跨國犯罪經驗。
調查顯示:犯罪團夥用17家空殼公司做了2.1萬筆假交易,像螞蟻搬家似的把中國貨「洗白」運進歐盟。具體來說,他們在中國、希臘、義大利等多個國家設立了空殼公司,通過層層轉包的方式掩蓋真實的貨物來源和流向,從而避免了增值稅的支付。
物流專家張華算了筆賬:這十年,歐盟少收了2.5億歐元關稅和4.5億歐元增值稅,等於白送了走私團夥一筆巨款。
整個犯罪鏈條被分解為三個高度專業化的步驟。
第一步:裝船就造假,500歐的貨寫成100歐!
他們把電動自行車假裝成「零部件」,一雙真皮靴子寫成「塑料拖鞋」,關稅直接少交80%。
第二步:找法律漏洞,玩「增值稅消失戲法」!
在保加利亞弄個空殼公司,用希臘的稅號清關,假裝把貨運去德國或丹麥。其實貨根本沒動,全藏在希臘的倉庫裡!利用歐盟CP42規則搞「假中轉」,增值稅就這麼「永遠不見了」。
第三步:黑市現金交易,錢「偷偷摸摸」回中國!
假文件一開,貨就溜進法國、義大利的黑市,只收現金。賺來的錢通過地下錢莊和比特幣,誰都沒發現就轉回國內了,還幫其他犯罪團夥「洗錢」。
據歐洲檢察官辦公室透露,初步估算涉及的洗錢金額可能超過10億歐元,這已經不是簡單的逃稅問題,而是嚴重的經濟犯罪。
比雷埃夫斯港口人員腐敗和低效監管為中國走私犯罪集團提供了溫床。
據報導,中國最大的航運公司,中遠海運集團在2016年通過收購比雷埃夫斯港務局多數股權,成為控股股東,並在2021年將持股比例提升至67%。該集團已經實際控制了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Piraeus)。但是,中資對該港的控制,也引發了歐盟對外國投資港口安全的擔憂。
有知情人透露,從搬運工到倉庫管理員,到最後連海關官員都被收買了。30多人成了走私鏈條上的「內鬼」,整座港口變成了「灰色貨物流水線」。
480個集裝箱中,超60%屬於中小貨代代理的貨物,牽連廣東、浙江300多家外貿商。牽涉其中的中國外貿企業面臨的是環環相扣的危機:貨拿不回來,每天白白燒著上萬歐元的滯港費;更要命的是,歐盟對進口商品的審查新規也在不斷收緊,現在每個集裝箱平均清關時間延長了3天,整體運費成本更是暴漲了30%!
這起案件促使希臘和歐盟加強對港口的監管,以防止類似事件重演。
希臘港口啟動三個月「嚴審模式」,中國紡織品、電動車開箱率從3.7%飆至21.6%。所有來自中國的紡織品和電動車都必須開箱檢查。曾經兩三天就能通關的貨物,現在可能要等上兩個星期。
6月底,希臘港口的中國貨櫃申報量暴跌45%,部分貨代轉戰西班牙、荷蘭,但歐盟啟動「聯動稽查」,凡申報價低於市場價15%的貨物,自動觸發開箱。
從長遠來看,這次事件可能會成為中歐貿易關係的一個轉折點。監管的絞索只會越收越緊,現在集裝箱都裝上了GPS追蹤器,每個箱子從裝貨到卸貨全程都在監控之下。
而這不是孤立事件,是歐盟對中歐貿易灰色地帶發起的全面清算。用一位歐盟官員的話說,「大清算才剛剛開始」。
中國經濟長期面臨內需疲弱,房地產市場低迷、消費信心不足。為刺激經濟,中共政府推動出口導向政策,加大低價商品輸出。2024年,中國出口額達3.4萬億美元,其中低價消費品佔30%以上。然而,低價背後往往伴隨著低報貨值、假冒品牌和增值稅(VAT)欺詐等問題,導致進口國稅收流失。中國廉價商品傾銷各國引發貿易摩擦加劇,全球正通過關稅、查扣和法規升級圍堵中國違規商品。
=====================
●《看中國》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JYH0o60tlyAdy3g5GNrKw
●乾淨世界《看中國TV》訂閱頻道
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eiqjdnq7goOxWkCG46DBd41d1gt0c
和我們一起守護香港、守護台台灣、守護14億中國人,獲得真實資訊的權利!
榮譽會員招募中:https://www.secretchina.com/kzgd/subscribe.html
《看中國》作為一家不受中共審查的海外獨立中文媒體,已經在全球各地義工的支持下走過了風風雨雨近二十年。2019年,由於《看中國》堅持一線獨立報道反送中運動,我們在Facebook上可賺取廣告費用的新聞帳戶被強行關閉甚至註銷;由於我們堅持報道台台灣民主選舉及中共病毒疫情真相,我們在Youtube上的頻道被黃標,收入甚微。但為報導真實資訊,《看中國》義無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