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中國居民經濟能力的提升,出境旅遊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化。然而,某些中國人的行為也逐漸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從景區插隊、亂丟垃圾、在餐館吃霸王餐,到國際航班上的肢體衝突,中國遊客的種種奇葩行為頻頻登上海外媒體,引發廣泛爭議。
近日,一名中國籍女子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國際機場出境時,襲擊移民官員,在8月18日被提控。她當庭認罪,法院判處她監禁一個月,並罰款2000令吉。
這名女子叫方富媛(音譯),31歲。事件發生在8月13日晚,當時四名中國旅客,包括兩名成人及兩名兒童,在吉隆坡國際機場第一航廈接受出境審查。
由於移民官員發現他們均無入境記錄,便將情況上報隊長處理,並請他們暫時讓其他乘客先行辦理手續。
方富媛對此表示強烈不滿,不僅辱罵移民官,還動手拉扯其中一名女官員的頭巾,甚至將她的頭撞向櫃臺前方的柱子。女官員因受傷被送往醫院接受治療。
這一幕驚呆了在場的旅客,馬來西亞邊境管制與保護局執法人員隨即趕到現場,將方富媛逮捕,並將受傷的官員送往院接受治療。
初步診斷顯示,这名女官員左眼周圍腫脹,右側頭部疼痛,身體感到酸痛。後續檢查確認她出現腦震盪,面部受傷並伴有明顯紅腫。
8月18日,方富媛被帶上法庭,她承認了控罪。根據馬來西亞刑法第332條「故意傷害公務員」的相關規定,法院判處她一個月監禁,並處以2000令吉的罰款,約合人民幣3100元。
如果不繳納罰款,將追加兩個月監禁。她在庭上辯稱這只是一個「誤會」,希望獲得從輕處理,但法官拒絕接受,強調襲擊執法人員必須付出代價。
據日本媒體報導,今年2月一名38歲的酒店從業人員透露,有一名中國遊客入住一家日本酒店後,在浴缸內排便,排水口被糞便堵塞。
清潔人員進入房間後發現異狀,酒店方面基於衛生考量,不得不暫停該房間使用,並安排專業消毒團隊進行深度消毒,導致這個房間對外關閉兩天。
由於該旅客未留下聯絡方式,酒店無法追究相關責任,令工作人員感到十分無奈。
根據《SPA》報導,酒店員工中野良晴(化名)受訪時表示,浴缸旁邊就是馬桶,如果馬桶被家人佔用,也可以用酒店大廳廁所。這是他從事該行業以來第一次碰到這樣的情況,他「實在無法理解為何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此事在海外平臺引發熱烈討論,不少網友留言批評部分中國遊客的行為,認為應加強管理與規範。有網友建議收取押金以防止類似事件重演。
也有人分享自身經歷,包括在酒店遇到中國旅客群體喧嘩、在禁菸區抽煙等情況。
有日本民眾說,曾在酒店餐廳遇到大量中國旅客進入後,現場秩序混亂,有人脫鞋盤腿坐在椅子上,有蟹殼掉在桌下也沒人撿。廁所內衛生紙散落、地面濕滑,與原本整潔的環境形成強烈對比。
今年7月8日有網友在臉書社群「清萊群組」發帖爆料,稱一支中國旅行團在泰國清萊府繞城區(RobWiang)的泰式燉粥坊餐廳(JokTunHai)用餐後,藉口到餐廳外吸菸陸續離開,未付餐費,令店家遭受經濟損失。
警方接到報案後,追蹤到該旅行團入住清萊府某酒店。執法人員抵達現場,通過酒店工作人員聯繫到一名持旅遊簽證的25歲中國籍男子。
這名男子解釋稱,事件源於「溝通失誤」,說他與同行者分桌就餐,誤以為同行人已統一支付餐費了,所以他就沒付。
他表示願意返回餐廳補繳費用。經警方協調,餐廳確認已收到全部款項,並對旅遊警察的迅速響應表示感謝。
無獨有偶。據泰國媒體報導,去年2月1日,清邁市一家海鮮自助餐廳也發生了類似的事件:一組中國遊客在用餐後未結賬就離開了,沒有支付2263泰銖的餐費,約合人民幣460元。
據餐廳收銀員回憶,這組顧客是一家五口,包括三名成人與兩名兒童,他們通過餐廳的線上系統下單。吃完飯後,幾名大人一個接一個地去上衛生間,然後平靜地將兩個小孩帶走,從正門出去。
由於當時店內客流量較大,服務人員未能及時察覺異常,直到發現這家人已全部離開,才意識到他們還沒付餐費。
餐廳方面表示,希望這五位遊客能夠主動返回補繳費用。若對方願意回來付費,他們將選擇原諒,不追究責任。
事件曝光後,引發海外網友熱議。
有網友留言,太丟臉,已經影響到別的遊客。前一陣子我帶孩子去東京一家咖啡館,吃完買單後又買了一件小禮物。離開時竟有員工特別上來問,「有沒有付錢⋯⋯」我當時覺得很誇張,難道會有人不付錢就離開嗎?現在終於知道是有前人種樹的影響⋯⋯
有網友說,五千年的文化,怎麼會發生如此迅速的質変?甚麼樣的成長環境才能使禮、義、廉、恥完全徹底崩潰?甚麼樣的制度才能把百姓變成這樣?
也有網友說,以後再發生這種事情就要提高罰款,像澳洲入境近期提高了違禁品的罰款,大媽們就學乖了,他們當地的子女也會嚴厲預先警告她們。
今年4月,一段在社交平臺廣泛流傳的視頻引發熱議,內容是一對中國籍母女在馬來西亞檳城姓周橋的一家榴槤攤與攤主發生激烈爭執。起因是她們以59令吉購買榴槤,先付了50令吉,吃完後卻聲稱榴槤味道令人難以接受,不僅不願付餘額9令吉,還要求店家退款。
視頻顯示,身穿紅色連衣裙的女兒在攤位前高聲抗議,強調「要講道理」,但始終拒絕支付尾款。她還舉起手機拍攝攤主,指責對方態度惡劣。
除了拒絕付款,該女子還表示榴槤令她身體不適,要求攤主為此負責:「不行,你得賠償我們,太噁心了!」爭執過程中,她不斷重複「我被欺負了」,並堅稱已支付50令吉,不願再付剩下的9令吉。
面對母女二人的強硬態度,年長的攤主最終選擇不再爭辯,只是無奈地回應:「你們不想付錢就走吧。」聽到此話後,兩人便離開現場,似乎已達到目的。
事件曝光後,引發網友強烈反感,紛紛批評這對母女「吃完再嫌難吃」,質疑其行為是「騙吃騙喝」。不少評論指出,這種做法不僅不尊重攤主勞動,也損害了中國遊客的整體形象。
今年7月21日下午6點,亞航D7326航班自馬來西亞吉隆坡國際機場起飛,並於當晚10點14分順利抵達中國成都天府國際機場。
然而,飛機剛剛落地不久,機艙內乘客發生衝突的視頻便在社交媒體上迅速傳播,引發廣泛關注與討論。
根據一名乘客拍攝並上傳的畫面顯示,事發時機艙燈光昏暗,有兩名乘客爆發爭執,儘管周圍乘客試圖勸解,但未能阻止事態升級。
隨後機艙燈光被打開,畫面清晰可見,坐在前後排的兩名男子情緒激動,其中一人指責對方聊天聲音太大,兩人從言語爭吵演變為肢體衝突。
一名黃衣女子衝上前也加入戰團,不斷襲擊乘客,空姐一度將她整個抱起,現場一度陷入混亂。幸好最後這場衝突平息下來,飛機安全降落。
最終,涉事乘客在航班抵達後被警方帶離處理。一位同機的乘客在社交平臺發文感嘆:「第一次見有人在飛機上動手,先是吵得不可開交,接著就打了起來,在萬米高空,真是驚心動魄。」
面對中國遊客如此頻繁的「鬧劇」,我們不得不追問:這僅僅是個別人的素質問題嗎?如果偶發事件可以歸因於個體教養不足,那麼當類似事件頻繁出現,並呈現出某種「常態化」的趨勢時,問題的根源顯然不止於此。
中國的特權階層在國外的行為模式,往往延續了他們在國內習慣的「特權邏輯」:不排隊、不守規矩、對公共規則缺乏敬畏,甚至在面對當地法律時仍抱有「可以擺平」的心態。
近日,馬來西亞檳城著名景點升旗山(PenangHill)發生一起中國遊客爭執事件,引發廣泛關注。
一段視頻顯示,數名中國旅客在爭奪纜車車頭位置時爆發激烈口角,甚至情緒失控高聲尖叫,現場一度陷入混亂。
這段長約四分鐘的視頻微博用戶「藍色的煙卷」於8月8日發布,但視頻並未說明拍攝日期。
畫面中顯示,兩名女子站在纜車最前方,手持手機準備拍照。這一舉動妨礙了其他乘客的觀景體驗,其他乘客難以拍照,只有身高較高的男子勉強能舉起手機拍攝。
車廂內其他中國遊客對此表示不滿,雙方爆發激烈爭吵。有乘客抱怨:「我們已經等了兩輪車了」,希望兩名女子能暫時讓位。
站在車頭的這兩名女子,一個身穿綠色衣服,她情緒激動,要求周圍人保持安靜,並警告後方乘客不要碰她;另一個身穿白衣,她對周遭人的指責感到不耐煩,也加入爭吵。
白衣女子語帶嘲諷地揶揄疑似來自上海的乘客,稱:「上海人可是全中國出了名的沒素質」,引發後方乘客反擊:「那北京人可是好人?」場面一度演變成「京滬口水戰」。
大多數乘客對兩名女子的行為表示不滿,但她們始終不願讓步,甚至在纜車抵達終點站後仍對其他人做出怪異表情。
視頻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批評:「這下丟人丟到國外了」、「為了發朋友圈,旅遊變得好累」。
有網友批評兩名女子舉止失禮,損害中國旅客的形象。有當地民眾直言:「別來我家吵架」。
新加坡知名景點環球影城近日爆出一起中國人插隊事件,一名中國籍女子在爭執過程中爆粗口,引發網路熱議。
該段視頻於8月18日首次出現在TikTok平臺,隨後被轉載至多個社交媒體平臺。
畫面中,一名懷抱幼童、與家人同行的女子被指插隊,與另一名正在排隊的遊客發生爭執。這名遊客把爭吵過程拍攝下來,這名女子也拿出手機反拍對方,並用普通話說:「就你會直播?就你會拍?」
當對方質問她的身份時,這名女子反問:「說甚麼華人,華人丟華人臉。你不是華人嗎?」與她爭執的男子也用普通話嘲諷說:「沒問題,插隊沒問題。」這名女子開始爆粗口。
女子進一步質問:「華人怎麼了?中國人丟你的臉?吃你的喝你的?你媽不是華人,不是中國人,你媽算甚麼?」男子則回應:「好,你最偉大,你中國人最偉大。」
這段視頻在網路上引起廣泛關注,多家新加坡中英文媒體跟進報導,並將該女子的言論解讀為「沒有中國人,新加坡算甚麼?」使事件進一步升溫。
相關視頻被上傳至社交平臺後迅速擴散,景點營運方「聖淘沙名勝世界」隨後發表聲明,呼籲遊客互相尊重與包容,並表示事件已妥善處理。
據韓國媒體報導,一名中國籍男子在試圖將大量氯胺酮,俗稱「K粉」,藏在行李箱走私入境時,被韓國海關當場識破並逮捕。
K粉是一種常見於娛樂場所的濫用型毒品,長期使用可能引發幻覺、意識混亂及記憶障礙等嚴重後果。
這次查獲的毒品總量高達24公斤,足以供80萬人同時吸食,成為金浦機場自啟用以來最大宗的毒品走私案件。
韓國關稅廳金浦機場海關通報稱,該案件發生於今年4月20日,涉案男子為47歲的中國公民A某,目前已因違反《特定犯罪加重處罰法》被正式起訴。
海關調查顯示,A某為規避查驗,精心設計了一條複雜的中轉路線:從荷蘭阿姆斯特丹出發,經法國、日本輾轉抵達韓國。由於其行程異常,海關對其託運行李進行了詳細檢查,最終發現大量毒品藏匿其中。
據分析,A某特意選擇從日本飛往金浦的航線,試圖利用該路線的低風險特性進行走私。X光檢查發現其行李箱內有異常陰影,海關隨即加裝電子追蹤標記。
隨後,A某在機場衛生間更換衣物企圖逃避追查,但被實時監控的執法人員成功攔截。開箱後發現,毒品用木盒加錫箔雙層包裝方式隱藏。
儘管被捕時A某堅稱行李並非他所有,但手機內的通訊記錄顯示,他曾通過電報(Telegram)與荷蘭的供貨方密切聯絡,涉嫌合謀進行毒品走私。
在韓國,毒品走私被視為極其嚴重的刑事犯罪。依據《毒品類管理法》及相關特別法的規定,涉毒走私者可能面臨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嚴重者甚至可能被判無期徒刑或死刑。
例如,去年的一起案件中,嫌疑人僅攜帶不到2公斤的冰毒入境,就被法院一審判處5年徒刑,可見韓國的法律有多麼嚴厲。
曾有一名嫌犯走私了足夠供21萬人同時吸食的毒品,最終被判處19年有期徒刑。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執法技術不斷升級,毒品走私的手法也日益隱蔽。從藏匿於行李夾層、電飯鍋、滑鼠、乾魷魚,到偽裝成防潮劑,各種手段層出不窮。然而,無論偽裝多麼巧妙,一旦被查獲,等待涉案者的將是漫長的牢獄生活。
=====================
●《看中國》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JYH0o60tlyAdy3g5GNrKw
●乾淨世界《看中國TV》訂閱頻道
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eiqjdnq7goOxWkCG46DBd41d1gt0c
和我們一起守護香港、守護台台灣、守護14億中國人,獲得真實資訊的權利!
榮譽會員招募中:https://www.secretchina.com/kzgd/subscribe.html
《看中國》作為一家不受中共審查的海外獨立中文媒體,已經在全球各地義工的支持下走過了風風雨雨近二十年。2019年,由於《看中國》堅持一線獨立報道反送中運動,我們在Facebook上可賺取廣告費用的新聞帳戶被強行關閉甚至註銷;由於我們堅持報道台台灣民主選舉及中共病毒疫情真相,我們在Youtube上的頻道被黃標,收入甚微。但為報導真實資訊,《看中國》義無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