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9日,尼泊爾政府主要行政大樓加德滿都辛哈杜巴發生火災,此前一天,警方鎮壓了針對社媒禁令和政府腐敗的示威活動。(圖片來源: PRABIN RANABHAT/AFP via Getty Images)
9月8日,尼泊爾爆發了震驚世界的「Z世代示威」。
最初,民眾走上街頭,是為了反對政府封殺社交媒體,要求反腐。然而局勢在短短兩天內急轉直下:抗議迅速蔓延全國,首都加德滿都烽煙四起,政府大樓與國會被攻佔,總理奧利被迫辭職,數名部長先後辭職甚至「逃亡」,執政的共產黨政權在幾乎一夜之間轟然倒塌。
對世界而言,尼泊爾只是一個小國。但這場驟然的政局巨變,卻釋放出巨大的象徵意義,尤其令北京如芒在背。
極權的脆斷性:歷史的共同規律
奧利政權的坍塌,讓人聯想到2010年的突尼西亞「茉莉花革命」。當時,導火索僅僅是一個小販的自焚,卻點燃了全社會的憤怒,最終引發阿拉伯世界的連鎖劇變。同樣,1989年的東歐劇變中,羅馬尼亞獨裁者齊奧塞斯庫看似穩固的統治,也在幾天之內土崩瓦解。
這些案例都說明:極權政權並不像外表那樣牢不可破,而是像乾枯的樹幹——看似粗壯,卻經不起烈火。尼泊爾的「變天」,再次證明了極權體系的內在脆弱性。
民怨是火藥,禁令是火星
尼泊爾「Z世代示威」的爆發,表面上是因為社交媒體禁令,實質卻是長期壓抑的民怨集中噴發。腐敗、貧富差距、失業率高企、權貴子女的奢靡生活,早已讓社會情緒逼近沸點。
當政權選擇封殺社交媒體,以為可以堵住批評聲浪,結果卻恰恰點燃了火藥桶。這與中國的白紙運動頗為相似:一張白紙,本是「無聲」,卻能瞬間撕破恐懼的屏障,激起全社會的共鳴。
軍隊立場是關鍵變數
面對民眾的抗議,尼泊爾軍隊沒有選擇鎮壓,而是呼籲對話,這成為共產黨政權快速倒塌的決定性因素。如同東歐劇變時,軍隊拒絕向民眾開槍,是獨裁政權瓦解的重要原因一樣。
對中共來說,這一幕尤其觸目驚心。中共總強調「黨指揮槍」,但軍隊內部的派系鬥爭和權力裂痕早已公開化。一旦中國爆發大規模抗議,軍隊是否仍會像1989年那樣服從命令,幫助政權血腥鎮壓,已是一個巨大的問號。
「後閱兵效應」的諷刺
奧利政權倒臺還有一個令人玩味的背景:他剛剛參加了北京的閱兵式,與習近平併肩出現。諷刺的是,不到一週,他就被推翻下臺。網友戲稱這是「死亡之握」的最新版本。
回顧歷史,中共的「好朋友」似乎往往沒有好下場:從蘇聯到東歐,從利比亞的卡扎菲到緬甸的軍政府,極權政體一個接一個崩塌。如今奧利也加入了這個名單,所謂的「同志加兄弟」關係,實則是一種脆弱的抱團取暖。
帶給中國的啟示
尼泊爾的劇變向中國傳遞了至少三重啟示:
第一,極權並非堅不可摧。表面強大的政權,也可能在一夜之間土崩瓦解。
第二,民意不可忽視。不論是白紙、微博話題,還是一張被刪的帖子,都可能成為點燃火藥桶的火星。
第三,不合作是力量。在無法形成組織化反抗的環境中,普通民眾仍能通過「躺平」、拒絕配合、捂緊錢袋等方式來削弱政權的掌控。
尼泊爾一夜變天,讓世界再次看見了自由的力量。它提醒人們,沒有任何極權可以永恆,自由的風終將吹來。獨裁者可能自以為穩坐江山,但歷史的進程往往會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轉折。對中國民眾而言,這既是震撼,也是希望。
正如一位學者所說:「中共政權的土崩瓦解,也許就在一個偶發事件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