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在南海爭議水域的斯卡伯勒淺灘附近,菲律賓海軍護衛艦「何塞·黎剎號」上的水兵在2025年9月3日,與澳洲皇家海軍驅逐艦「布里斯班號」進行交會演習,這是菲律賓、澳洲和加拿大海軍海上合作活動的高潮。(圖片來源:TED ALJIBE/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1月6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綜合報導)根據「美國海軍研究協會新聞」(USNI News)11月5日報導,菲律賓因應中共近年來在南海的強勢作為以及台海可能爆發衝突的潛在威脅,於近日在南海及呂宋島北部舉行了年度「空海陸」反侵略軍事演習。這項演習的核心項目被規劃在北呂宋地區進行,此一戰略性的部署,清晰地反映出馬尼拉當局對於台海衝突可能擴散的深切擔憂與高度重視。此次演習不僅是菲律賓武裝部隊提升自身防禦能力的具體展現,更是其對區域安全情勢變化所做出的戰略調整,旨在強化應對未來複雜風險的作戰能力與國防觀念。
區域地緣政治背景與中國的戰略影響
當前印太區域的地緣政治格局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其中最為關鍵的變數之一,便是中共日益增長的軍事實力及其在區域內的強勢作為。在南海問題上,中共透過不斷擴建島礁、部署軍事設施、以及常態性地派遣海警船與海上民兵,單方面宣稱其對「九段線」內幾乎所有水域的主權。這些行動不僅侵犯了包括菲律賓在內的其它南海主權聲索國的權利,也對國際法治和航行自由構成了嚴峻挑戰。菲律賓作為南海爭議的關鍵一方,其漁民和海警船隻屢次與中國船隻發生對峙,使得南海地區的緊張局勢持續升溫。
除了南海問題,台海情勢的發展也對菲律賓的國家安全構成直接影響。台灣海峽被視為全球潛在的軍事熱點,一旦兩岸爆發衝突,其影響將遠不止於台灣本身。菲律賓與台灣地理位置相近,呂宋海峽更是連接南海與太平洋的重要戰略通道。若台海戰事爆發,菲律賓極有可能成為戰事波及的區域,甚至可能被捲入其中。中國軍事力量的投射能力日益增強,其戰略意圖的模糊性,使得周邊國家不得不重新評估自身的防禦策略。在這樣的背景下,菲律賓加強其北部防禦能力,顯然是為了預防任何形式的衝突蔓延,確保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受侵犯。
年度「空海陸」反侵略軍演的戰略意涵
菲律賓武裝部隊每年舉行的「空海陸」反侵略軍演,是其檢驗和提升聯合作戰能力的重要平台。此次演習規模龐大,根據報導,將部署約2000名軍事人員,同時還有不定數量的國家警察和海岸巡防隊人員參與。這種跨部門的協同作戰,旨在模擬真實的複合式威脅情境,確保各單位在面對外部侵略時能夠有效配合,形成整體防禦力量。演習的核心目標是驗收菲律賓武裝部隊應對未來風險所需的作戰能力和國防觀念,這不僅包括傳統的軍事防禦,也涵蓋了對關鍵基礎設施的保護、人道主義援助與災害響應等多元面向。
與去年的演習相比,此次演習最顯著的特點在於其主要演習項目被規劃在北呂宋司令部(NOLCOM)負責的區域進行。北呂宋司令部肩負著菲律賓北端省份的防衛任務,其轄區範圍直接面向台灣海峽和呂宋海峽。將演習重心從傳統的南海爭議區域轉移至北部,明確無誤地傳達了馬尼拉當局對台海衝突擴散的高度警惕。這種戰略重心的轉移,標誌著菲律賓國防戰略思維的演進,即從單純的島嶼領土爭議防禦,擴展到對區域地緣政治不穩定性可能帶來的全面性國家安全威脅的應對。
北呂宋的戰略重要性與具體演練項目
北呂宋地區,特別是呂宋海峽,其戰略重要性不言而喻。呂宋海峽是連接太平洋和南海的咽喉要道,也是國際航運和潛艇活動的繁忙水域。一旦台海爆發衝突,呂宋海峽可能成為解放軍進出太平洋的關鍵路徑,或是被用作封鎖台灣的戰略地點。同時,菲律賓北部島嶼如巴丹群島(Batanes)等,與台灣僅百餘公里之遙,具有極高的戰略價值,可能成為衝突各方爭奪的目標,無論是作為補給站、偵察基地,還是潛在的攻擊發起點。
在此次演習中,規劃的九項實地訓練(Field Training Exercises, FTX)中有三項將在呂宋海峽周邊演練反侵略行動,這具體包括了反登陸作戰以及重奪港口、機場等關鍵基礎設施的任務。反登陸作戰旨在模擬擊退來自海上或空中的敵方登陸部隊,保衛菲律賓的海岸線和內陸地區。這類演練對於菲律賓抵禦潛在的外部入侵至關重要,特別是考慮到其作為群島國家的地理特性。而重奪港口和機場的訓練,則顯示出菲律賓對於維持關鍵交通樞紐運作的重視。港口和機場不僅是國家經濟命脈,在戰爭時期更是軍事補給、兵力投送和人道救援的關鍵節點。確保這些設施的安全和控制權,對於維持國家防禦能力和戰後恢復具有決定性意義。這些演練的設計,顯然是針對性地回應了在台海衝突擴散情境下,菲律賓可能面臨的具體威脅,例如敵方企圖佔領北部島嶼以建立前進基地,或切斷重要交通線。
儘管演習的重心轉向北部,但菲律賓在南海的領土防衛訓練並未被忽視。報導指出,菲軍仍會在南沙群島的中業島(Thitu Island,菲律賓稱Pag-asa Island)進行領土防衛訓練。中業島是菲律賓在南沙群島中實際控制的最大島嶼,其戰略意義重大。這項訓練提醒外界,儘管面臨新的北部威脅,菲律賓對於維護其在南海的既有主權和權利同樣堅定不移。這也反映出菲律賓國防戰略的多面向性,即在應對北部潛在衝突的同時,不能放鬆對傳統南海爭議區域的警戒。
菲律賓國防姿態的演變與區域影響
此次軍演不僅是菲律賓自身防禦能力的提升,更反映了其國防戰略和區域外交姿態的深刻轉變。過去,菲律賓的國防重點可能更多地集中在內部安全問題和南海的低烈度衝突上。然而,隨著中國在南海的持續擴張以及台海緊張局勢的加劇,菲律賓不得不將其戰略視野拓展至更廣闊的區域安全層面。將演習重心轉向北呂宋,正是這種戰略轉變的明確信號,表明菲律賓正積極為可能發生的更高級別、更廣泛的區域衝突做準備。
這種戰略調整也可能預示著菲律賓與其盟友(特別是美國)之間軍事合作的進一步深化。雖然報導中未直接提及其他國家,但菲律賓在關鍵戰略區域進行反侵略演習,無疑會引起其盟友的關注,並可能為未來的聯合演習和防務合作奠定基礎。通過強化自身防禦能力,菲律賓旨在提高其在區域安全架構中的地位,並向潛在的侵略者發出明確的威懾信號:菲律賓將堅決捍衛其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總而言之,菲律賓在北呂宋和南海舉行的年度「空海陸」反侵略軍演,是其對中共在南海的強勢作為和台海潛在衝突所做出的戰略性回應。此次演習將重點放在北呂宋地區,特別是呂宋海峽周邊的反登陸和重奪關鍵設施的訓練,凸顯了馬尼拉當局對台海衝突可能擴散的高度擔憂。同時,在中業島的領土防衛訓練也表明,儘管戰略重心有所調整,菲律賓對南海主權的堅定立場並未改變。此次演習不僅旨在驗證和提升菲律賓武裝部隊的作戰能力和防禦觀念,更是向國際社會傳達了一個明確的訊息:面對日益複雜和不確定的區域安全環境,菲律賓正採取積極措施,強化自身防禦,以維護國家安全和區域穩定。這也反映了印太地區安全格局的複雜性,各國都在努力適應和應對不斷變化的地緣政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