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率不可能下降
妇联说,全国的离婚率在四年中连续基本持平。民政部的数字是,1990年,中国有951万对登记结婚,1995年为934万对,2000年为848万;1990年,中国离婚数为80万对,1995年为105万对,2000年为121万多对--结婚人数逐年减少,离婚人数逐年增多。为什么婚姻对中国人吸引力减弱?离婚率排名全国第二的上海所做的“中国离婚调查”课题显示:在70多种离婚原因中,婚外性行为高居榜首,且发生婚外恋的女性多于男性。
各城市不可能不攀比竞建摩天大厦
世界最高的12座建筑,中国占了一半。“9·11”没有吓倒中国人,中国在建与筹建的摩天大厦有:300多米的望京大厦,330米的北京国贸三期,466米的环球金融中心,510米的世贸中心,520米的亦庄“世界第一高楼”,还有福州、厦门……龙永图在《冷眼看世界》一书中从埃菲尔铁塔和东京塔想到“只有你感到渺小无力时,你才会相信它的高大和万能。这或许也是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楼房和高塔越建越高的缘故吧。”那么再看看我们的标志性建筑吧。
城市建筑设计不可能形成中国流派或个人品牌
北京建筑设计在卖个人品牌,保罗·安德鲁、贝聿铭、约翰·丹顿,黑川纪章;大城市像样的大工程都搞国际招标,显出对国内建筑师的不放心;吴良镛的民居是因地制宜不便克隆,张永和的非常建筑网站极富创意,但更多人把他看作是建筑思想家和建筑艺术家,而不是建筑设计师。当然,中国的建筑99%是由中国人建筑设计的,但谁记住了是谁的杰作呀?
城市之间的排名不可能停止,而且会愈演愈烈
关于竞争力、城市品牌、发展模式、城市魅力、GDP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城市之间的排名不可能停止,而且总是借助传媒之口,展示出城市之间为了现代现代更现代化所做的种种努力--在偌大中国,找出“安于现状”、“小的就是好的”城市是困难的,大家都有“不发展,毋宁死”的决心,从未想过零增长也是城市发展的另一模式,从未想过更人性更生态更享受的模式。
股市不可能进入牛市
今年专家论市众口一辞:主基调是调整。管理层对市场的整顿将持续至2002年,但政策又倾向于股市保持平稳,所以2002年大盘将以大幅度的区间震荡形式运行,预计上证指数高低点大致在1500点到2000点之间,全年有两次较理想的入市机会,春节前后是小机会,10月份前后是大机会--这算乐观的了,“5·19”行情不再。
中国不可能出现整体成型的中产阶级
中国的中产阶级在哪里?他们淹没在写字楼、股市、车流、信用卡族和潮流社区中,并不太张扬。有说法称中产阶级在中国15.4%。在各消费领域,公众对其的定位暂时仍以白领或职业经理人或老板代称。即便在中国最富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万多元、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深圳市,找出这样一个阶级仍然困难。在公众看来,中产者是贫富分化中的赢家,胜在职业和物质,而不是别的。现在电脑体育彩票一年就制造了817个百万富翁,他们可除了钱,哪点都不像中产阶级。
中国不可能避免大量失业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东进说:“入世后能够每年增加200万至300万个就业机会,但在入世初期(3至5年内),一些技术含量低、竞争能力弱的传统行业和农业将受到较大的冲击,结构性失业比较严重。”比如汽车、冶金、石化、粮油加工、电子通讯设备等行业。另外,由于我国小麦、大米、棉花等土地密集型的大宗农产品生产成本和价格高于国际市场,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将不可避免,将直接导致大量失业。目前出现了农产品大积压的“新东北现象”,成本比美国高一倍的东北大豆有七成积压在农户手中。
户籍制度不可能完全放开
不放开,只松动,这是中国户籍制度的现状。没有户口则享受买房买车受教育的不平等待遇,连银行账号都不能挂失,外地人才要么忍受,要么离开。居然有城市管理者害怕“如果无条件地放开,有可能把西部有限的资金和人才都吸引过来,对西部大开发也不利”,真高尚!
经济开发区的优惠政策不可能取消
忽然一夜外商来,千市万县经济开发区成立。税收减免、设施提供、政策扶持、审批绿灯,为了招商,甜头多多,给了外商众多超国民待遇,别说民营企业、就是国有企业也难望其项背。现在入世了,平等竞争,而政府的承诺与政策的给予可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改变的事。
个税起征点不可能突破800元
2001年中国个税收入在所有的城市全面告捷,皆呈升幅。在最合理个税起征点上,虽然调高呼声不断,但国家税务总局局长金人庆一句“今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不会调整”已经一锤定音,1980年的800元起征点标准照常执行。这种形同“全民税”的方式不一定真的调节了贫富差距,而国家期望个税的增长使财政更丰余。
银行坏账不可能靠资产管理公司接管解决
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分别占中国银行呆坏账20%以上,长期以来对赖账者的隐瞒和纵容给社会信用起了非常恶劣的“表率作用”。银行不追账的行为,直接鼓励了社会上不守信用的人。通过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接收呆坏账,直接的恶果就是银行推卸责任的行为被合法化,把真正威胁中国社会信用的问题忽略了。银行还在“谨慎”地选择性公布赖账者名单,这有助于更多的呆坏账产生。
某一只或某一类股票“独领风骚”的场面不可能再现
还有龙头股吗?从1月股市行情来看,要么一起高台跳水,要么千只股票齐舞。早就不相信风险自负的股评人士了,说不清谁是主导产业,国际游资又来了,加上市场监管风声鹤戾,投资者对市场和企业的预期机制紊乱得紧。
民营企业不可能进入全球500强
海尔、华为、长虹、用友、希望等企业巨头均发出过进军全球500强的宏伟誓言,但光靠卖产品一分钱一分钱地原始积累和扩大再生产,不时还受政策或市场环境的左右,股票不好不坏,步子不紧不慢,500强门都没有。同行巨头们绑在一起进入500强是可能的,但让他们绑在一起是不可能的。
个人信用评估体系不可能建立
是的,现在不仅有,而且国家和银行鼓励个人信贷,但这远不等于中国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业已建立,你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了,这样的个人信用只是个假工程。所以,手机欠费者、医院逃费者、银行赖账者都存有侥幸心理。
投资观念不可能代替储蓄
中国人的钱61.2%存在银行里,12.7%买国债,12.1%买股票,14%买人寿保单、基金、企业债券等其它品种。为什么存钱?前四位的理由是防备急用、为了孩子上学、攒钱防老、买房装修。直到2001年第二季度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才显示,只有6.9%的中国人选择“购买其它金融资产”为储蓄的主要目的和用途。虽然城市里有了“零储蓄族”和消费信贷,足彩、股票、国债也是心水投资品种,但是“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的传统心理决定了中国人的投资观念永远排在储蓄后面。
消费者不可能跟烟草公司打赢官司
烟草公司通过每一盒香烟告诉公众:吸烟有害健康;同时,他们是多么为自己的香烟品牌拥有广大烟民而得意洋洋,他们是如此地削尖脑袋要为香烟做广告宣传。烟草公司获取了像制造毒品一样丰厚的利润,以纳税功臣自居,中国烟民的受害程度和广度世界第一,却难以企望像英美等国烟民一样,状告烟草公司的身体侵害而赢得百万千万元的赔偿。
市场销售不可能不打价格战
价格战,是市场营销的最低层次,两败俱伤事小,关键是伤了企业的品牌和元气,守着偌大的市场份额也乏利可图。中国消费者相继从彩电、电脑、汽车、手机、空调等多种产品价格战中尝到了甜头,而商家也形成了市气一淡便竞相降价的惯性。而现在价格战从国内打到海外,弄得经贸部长石广生大声疾呼:出口企业别再干自相残杀的蠢事。中国的彩电和自行车等出口产品的海外恶性竞争导致反倾销,最终丢掉了市场。
降价的商品不可能比维持原价和涨价的商品多
入世不等于降价。虽然国内商品70%的价格超过国际市场平均价格,但中国从2001年12月起进入长达5年的WTO过渡期,降低关税、行业准入也是一个逐年逐地渐进的过程,降价不会在今年一蹴而就,而销售商肯定会在其间实现其最后的暴利。况且,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的数据表明,小轿车、彩电、音响、空调的国外价格确实低于国内,但食品、日用品、冰箱、电风扇的国外价格均高。所以,买房、买彩电、电脑可以等降价,其它就不一定了。
百货零售业不可能像家电行业做跨国公司
中国实际吸引外资累计突破3500亿美元,占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总量5%强;但中国也是跨国经营的小国,目前跨国投资总额只有76亿美元,占全球对外投资总量的0.1%。中国的跨国投资以家电行业为先导,海尔、康佳、TCL、创维、长虹都有国外分厂,另外青岛啤酒、广州卷烟一厂、万向节公司也在国外设厂,而百货零售业虽有国美等零售商的跨国口号,但迄今仍只见沃尔玛、家乐福“入侵”
中国,不见中国的百货零售业在国际连锁。
国产手机不可能占据中国手机市场半壁江山
2001年国内厂商在手机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达到15%。业界最大胆的预测是:国产手机开始反攻,2002年市场份额将达30%,占据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会在2003年。虽然新批准的19家CDMA手机生产企业中,国内企业占了18家,虽然宁波波导上了手机产销量排行榜第5名,科健和海尔紧随其后,但其品牌影响力与诺基亚、摩托罗拉简直不具备可比性。看看三大城市的最爱品牌手机用户调查,没有豢钍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