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海内外一片喝倒采的嘘声,张大导演自我安慰道:“《英雄》只是部娱乐片”。但中国政府肯花三千多万美元拍一部“娱乐片”?且首映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在海内外又花了极大成本宣传造势,难道是江泽民昏了头吗?显然不是的。恰恰相反,《英雄》的政治含义是很明显的,它很清楚地肯定了中共五十多年来一直奉行的专制有理论,即秦始皇(张大导辩称“秦王”)的残暴,有其残暴的道理和原因。在紧锣密鼓的炒作中,那个不要脸的烂仔香港戏子,还振振有词的公然为六四屠杀叫好,整个剧组都沉浸在一场政治投机成功的春风得意中,仿佛奥奖已经成为囊中之物了。其实这部影片已经告诉观众:若论“英雄”,并不是那些勇敢的剌客们,英雄只有一个,那就是秦始皇。不过张大导演却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他忘记了《英雄》若想真正地说服观众,就必须在剧情上对秦始皇本人下番功夫刻划,可惜的是,张大导演在“英雄”的身上着墨太少了,以致那位饰秦王的陈道明也颇有微言,自己都不知道在演谁。
单从电影创作的角度而言,《英雄》也是失败的,它在创作上的最大失败是没有剧情高潮,另外,任何涉及历史的文学戏剧中的罗漫蒂克情节,都不能离开真实与生活太远,基本上要合乎客观情理,要符合事物发展的正常规律。剌客都属于置生死于度外的侠义英雄或亡命之徒,他们的义举或是成功或是成仁,结果都应该是壮烈的,所以司马迁笔下刻划的荆轲高渐离等,即使剌秦失败了,其英雄事迹也非常感人。就连后世的汪精卫炸满清五大臣也是抱定了必死之心,当时的满清政府,也因此被革命党人的恐怖活动逼迫的不得不选择君主立宪制度。而在《英雄》中,象无名这样的剌客,竟然在关键时刻莫名其妙的放弃了十步必杀的机会,在千钧一发的状况下竟然能与仇敌“玩深沉”展开对话,然后又从容不迫的被万箭穿心,这个情节从逻辑思维上讲就很不真实。另外,一个女剌客因行剌失败怒杀自己的情人还要浪漫的同归于尽,这个情节也不合理也是很可笑的。
《英雄》背景的真实历史是,战国时代虽然诸候分裂,但基本上还是和平共处,秦国一贯以残忍手段侵略并吞它国(如白起一次就坑杀赵降卒四十万),所以才激起各国义士纷纷欲置秦王于死地。当时列国之间的对立还没有造成民不聊生的灾难,而秦统一六国后,焚书坑儒愚天下之民,建造长城奴役百姓,修阿房宫荒淫无耻,在中央集权制的暴政下,浩劫从此开始,“强大统一”的秦国只在历史上存在了十三年。这些岂是一句“为天下苍生着想而统一”所能掩饰的?毛泽东为秦始皇曹操等奸雄翻案,是因为他本人也是奸雄,而不是真正的想还历史本来面目。同理,今天电影《英雄》为秦始皇的“统一”呜锣开道,其醉翁之意也不在乎评说谁是“英雄”,而在于维护中共的一党专制,要人民放弃对自由民主人权的诉求,放弃对暴力政权的反抗和斗争。
不过《英雄》也有它诚实的地方,这就是写出了专制统治者的背信弃义,你十步不杀我,OK!那我可就要以“法律”的名义对你万箭穿心了,有道是“坦白从严,抗拒更严(除非你杀了我)”。这正应了奸雄曹操的那句话:宁我负天下人,勿教天下人负我!更值得指出的是,最后行剌几乎胜券在握的剌客无名是个秦国人,这倒是意味深长的。因为对中共而言,海外敌对势力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国内民众工潮学运“反革命暴乱”。电影《英雄》,就是这样在“国家利益”和“民族大义”的煽情下试图俘虏人民的斗争精神,同时也没有忘记恫吓人民:对强权政治的任何反抗都是无意义的,最终都会落个万箭穿心的下场。
在现实生活中,中国人民对共产党及其把持下政府的公信力如此之低,这正是中共这个“英雄”几十年来背信弃义的结果。十多年来,市场“疲软”通货紧缩,人民宁可勒紧腰带也不肯将银行里的积蓄拿出来消费,就是担心丧老病死这个后顾之忧,因为中共当年许诺给人民的养老金公费医疗义务教育等等一切,现在全都化作乌有了。除了中共官僚资产阶级特权阶层是安全的之外,人民大众的生命财产得不到可靠保障,“企业家”刚先富起来,政府想共产找个偷税罪名就可以共产他,农民承包土地政府说收回就收回,小资们买了“商品房”政府说动迁就动迁,政府认为哪个黄花闺女“卖淫”她就“卖淫”,好端端的良民百姓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这个政府说成了“嫖客”,教授研究生也难保因没有“暂住证”给政府遣送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筛砂子,深更半夜和老婆说“涉黄”,立即就有警察代表政府破门而入来“ 酒”,人民整天不安的担心明天怎么生活,一句话:活得恐惧。
英雄其实是八个样板戏的现代版本。八个样板戏每一个都讲牺牲小我,解放全人类,而且那时候也特受欢迎。张谋人是那时候过来的人,不会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我看过之后,只有三个字“搞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