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少年”竟为学习累病致死(附:日记摘抄)

发表:2003-04-17 21:2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3月13日凌晨4时许,因脑出血医治无效,年仅14岁的长春女中学生周晓旭离世了。一直关注此事的长春《城市晚报》特别挤出部热线电话接听读者的反映。本报记者拨通了《城市晚报》省内新闻中心主任任三的电话,他向记者介绍了周晓旭去世后长春当地的反映,而他们的热线电话也是空前繁忙,几乎被打爆了,已累计接听了1200余个电话,而大多数读者都是直接到周家表示自己的关切之情。


“积劳成疾”与花季少女


很少有人能将“积劳成疾”同花季少女联系起来,但周晓旭,14岁,女,脑出血,昏迷8天后悄然离世。医生说,主要病因是疲劳过度、压力过大。


“我恐怕自己考不进前400名,会永远抬不起头来”、“我一定要努力改过,把自己的学习成绩提高上去”、“现在我们要是不努力学习,以后可是要吃大亏的”……这样的字句几乎占据了女孩日记的所有篇幅,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一个14岁的孩子承受如此沉重的压力?


“素质教育”和“减负”都已经不是新鲜的字眼,但在诸多老师家长乃至学生自己心中,它们的意义可能就是“好孩子”的定义。从以前的学习成绩好,发展到现在的什么成绩都好,仿佛这样就算“全面发展”了。


看看她留下了什么吧---“佳少年”称号,20多枚书法、美术、摄影比赛的奖章和奖牌!原本应该是充满欢笑、好奇、遐想的花季就这样被各种各样的“学习”占据了。她没有时间去看一朵春花开放,听一枚秋叶凋落,而最悲哀的是,就算给她这样的机会,她自己恐怕也不会接受,因为她要“努力学习”!


悲哀过后仿佛只有沉默,因为任何道理都抵不过如花般生命的凋零,但指责或检讨却也一样都于事无补,我们还会看到无数为了“第一名”埋头苦读的孩子……他们没有错,那么,是谁错了?


13日早5时许,一位河南读者打来的热线电话将热线员惊醒。这位先生说,他是从新浪网上知道周晓旭患病消息的,虽然他是一名下岗工人,而且一家人的生活也特别困难,但他还是挤出100元钱邮过来支援周家。当热线员告诉他周晓旭刚刚去世的消息时,电话那头传来了听筒突然滑落的声音,许久都没有声音。


8点刚过,一位加拿大籍华人打来电话说,他的女儿也得过和周晓旭一样的疾病,现在已经完全康复了。他提出想为周晓旭捐钱、帮她找医生、提供康复方法等要求,但当热线员告诉他周晓旭去世的消息后,电话无声了好一阵子后,他告诉热线员,他深感悲痛。


爱女突然去世,周晓旭的父母一直沉浸在悲痛的回忆当中。几天来,他们除了哭泣,就是不住地翻出女儿的遗物,回忆女儿在世时的情景。由于晓旭的突然生病和去世,给本来生活安逸的一家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现在晓旭的亲属们都感到压力非常大。


任三此时提到,周晓旭所在的学校的校长在晓旭患病时以及去世后都到医院表示对她的关怀和慰问。学校对于媒体的采访多少有些抵触情绪,认为媒体报道对学校不利。他们向媒体提供了一份课程表,以此证明学校的课程安排是科学的。得知自己的同学周晓旭突然患病且去世的消息,周晓旭的同学们都非常悲痛,他们看到了学校提供的课程表后,都表示十分愤怒。因为课程表中并没有他们额外上的一些补习班的课程,而这些课学校已经安排了,他们也一直在上。


据娱乐信报

周晓旭日记摘抄

2002年10月7日星期一天气晴


今天是我们开学以来的第一次月考,不知道自己能考得怎么样,心里很紧张,你看我现在,才3点多钟就睡不着了,希望自己能考好。先自我安慰一下吧,祝自己能取得好成绩,进小班。


2002年10月13日星期日天气晴


这段日子以来,我一直没有心情写日记,因为我的考试成绩很不理想,虽然在班级排第三名,可也和第一第二的同学成绩差很多,也说明我的成绩不太好。昨天,听别的同学说,我们班司娜排全校第十名,我心里有一些嫉妒司娜,她怎么学习那么好,我跟她比,真是差得太远了。不过,我决心一定要赶上司娜,让司娜成为我的目标,让自己快马加鞭地赶上司娜。我一定要加油,再加油!


2002年10月15日星期二天气晴


今天下午,老师把全校同学前400名的同学名单贴到了我们班的墙上。我看了以后,心里马上就凉了,我在我们班排第三名,和第一第二的同学成绩还差很多。因此,他们俩都排进了前50名,而我只排进了前100名。我决心要赶上他们。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