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远离我们的地震

发表:2003-09-25 22:3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8月16日,一阵地面的震动给北京这个城市制造了慌乱,穿梭于钢筋水泥间,习惯于高空生活的北京人对此表现得敏感而脆弱。这次波及北京的震感是由8月16日内蒙古巴林、阿鲁旗间的5.9级地震带来的,据18日的统计数据显示,内蒙古地区已有3人死亡,42人重伤,1100多人轻伤。
为了消除恐慌,相关专家反复声明北京不会发生大地震,然而放眼首都之外,就会发现其实地震一直以来都没有远离。据统计,仅8月份至今,除了内蒙古地区,就有多处发生5级以上地震:18日西藏墨脱、波密间的5.7级地震,21日四川盐源县的5.0级地震,以及9月2日新疆阿克陶5.9级地震。

国家地震局科技发展司副司长吴建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今年我国的地震活动有起伏,与去年同期相比更为活跃。”

27亿打造“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日举行的地震灾害和防震减灾工作记者招待会上,中国地震局新闻发言人李强华说,“十五”期间,中央和地方将共同投资27亿多元,建设“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工程,这成了记者招待会上最引人注目的新闻之一。

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总工程师陈会忠将这个工程概括为3网、3系统和一个基地,3网指地震观测网、地震前兆观测网和地面强震动观测网,3系统则为地震活断层探测系统、地震信息服务系统、应急指挥系统,此外还有一个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训练基地。这个观测网络的建设工作被要求在2007年完成,也就是说,要赶在北京奥运会之前付诸实施。

陈会忠认为,倘若“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建设成功,中国的地震观测水平足以达到国际水准,可以保证在全境之内,3.5级以上的地震都能够被准确测出,一旦有地震发生,各种信息可以较为准确、迅速地反馈到省级乃至国家的相关部门。

地震预报“不可能像天气预报那样”

相对于地震观测水平的美好前景,地震预报的工作仍然面临着难以突破的困境。事实上地震预报一向是个世界难题,甚至有不少国外的科学家认为,实现地震预报在根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要知道,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不可能要求地震预报发展到天气预报那样的水平。”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副主任张晓东坦言。

这当然与地震预报所面对的难度有着很大的关系。首先是地球的不可入性,对于地下的各种复杂变化,目前人类并不具有可以直接探测到的技术;其次,地震发生的小概率性令科学家很难掌握足够的样本,因而不太可能总结出重复的经验、规律。而地震孕育、发生的复杂性更是让科学家们头疼不已,地下介质非常复杂,而地震的发生往往是处于非线性的临界状态,也就是说,一次地震的发生实际上会受到很多因素的诱导,必然的或者偶然的。

此外,目前科技水平的局限性也导致了地震预报的巨大难度。“地震预测首先要有新的依托技术,才能探测到地下大能量的释放,而要做到这一步,只能指望有朝一日科学技术出现突飞猛进的质的飞跃。”张晓东如是说。

城市首先设防

直到今天,国人仍然对当年的唐山大地震心有余悸,这次在上世纪震级并非最高的地震,却造成了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这是一场发生在一个城市的浩劫。在地震预测技术无法突破的情况下,人们理应想到减少城市这样的人口聚居地的伤亡的变通之策。

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这个与我们一样受尽地震之苦的国家,每天约有300次地震发生,然而,它也是全球防震、抗震做的最好的国家。5月26日,里氏7级地震袭击了以日本东北地区为中心的整个日本东部,除了有大约百人受伤以外,并无人员死亡。

而几乎与此同时,5月21日,地震波及了阿尔及利亚的整个北部地区,6.8级的地震造成了至少2162人死亡,1000多人下落不明,8965人受伤,5.1万人无家可归。

“巨大的反差源于日本人对城市中建筑物设防的重视,”张晓东指出。所谓地震设防,是以楼房面临地震时所表现出的烈度为衡量标准的。

事实上,面对地震的难预测性,地震设防已经被认为是人类减少地震伤亡的最佳手段。目前,我国已经完成了第4代地震区划图,规定在不同的地区,建筑物要采用不同的设防标准。

当然还有对整个城市规划的考虑。陈会忠指出,对于地下活断层的考虑是必不可少的。活断层是一种近代仍有活动记录,并且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再次发生错动的断层。由于断层活动是引发地震的主要原因,因此,倘若建筑物离开活断层相当的距离,地震时其所受到的损害就会减少很多。反过来说,即便建筑物再牢固,如果是建在活断层的附近,地震时一样会遭受较大的损失。

在奥运的名义下

刘先生从小就生活在地震的恐慌之中。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来自于山东西南部的他,年纪不大,就已经经历了若干次的小型地震,(最大的一次为5.4级),以及更多次的因为谣言而被折腾得心神不宁。

这种恐慌一直到他来北京后才有所缓和,因为据老人们说,北京的楼要比家乡的“结实”得多。

确实如此,据张晓东介绍,如今北京的楼房统一要求达到8度设防的标准,即可以抵御6级地震。

而2008年奥运会的即将来临,也使得北京诸多大型建筑物的防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据陈会忠介绍,从前年起,国家地震局就对奥林匹克公园进行了全面的活断层探测工作,以保证所有的奥运场馆都没有建在活断层的附近,如今这些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然而奥运会的冲击所带来的影响在全国范围内毕竟有限。像刘先生这样生活在地震恐慌中的非北京人绝不在少数。

张晓东认为,我们与日本相比,对于城市建筑物设防工作的欠缺,绝不是因为技术上没有达到,而是与我国的国土面积和实际经济实力密切相关。事实上,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建筑的防震标准尚没有建立起严格的评估机制,只能“依赖于建筑商们的遵守诚信”。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