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模: 互联网在中国(之一)

发表:2004-01-24 23: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互联网--民主中国的织造之网
  
互联网在中国的出现是悄悄地,不欲声张,但其发展之迅猛恰如决防之水,一发不可收拾。这对于官方来说,虽不情愿却也无奈。十年前,“互联网”在中国只偶而得闻,极少有人能接触到,而十年后的今天,上网漫游者突破六千万,且正以惊人的速度递增。城镇郊区网吧比比皆是,人满为患,上网成了国人的一大时髦和酷爱。

从单机的存储和计算,到登录www,搜索和联网;从迷恋于游戏,到尽览天下,关注时势政治,前后之间自然而然完成了角色的转换。在这隐秘而虚拟的世界,人性得以充分地展露,勃发了兴趣好奇,随后的发现使人大为惊讶:原来自己一直被蒙在了鼓里,原来从网上可以了解到许多的不知不闻!疑惑随之而产生--为何在学校课堂中,在官方媒体上听到看到的却是截然两样?(譬如谁是朝鲜战争的真正挑起者?譬如驰名中外的平型关大战真实情形、譬如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揭秘等等)

请看,这就是互联网的作用:全民因之而大启大悟。“启蒙”一词在国人口中念叨了千年,清末维新以来更以热血头颅力践。但结果却迎来了 “文化大革命”这样史无前例的大愚味大倒退!昔日美其名曰“启蒙”,却是“主义”谬误,手段恶劣。即使普及式的教育,也只能遵照官方指示统一口径,与此相悖的则绝口不提或一笔抹去。

再来看看互联网,自由和民主是其准则和精髓。在这包容一切的虚拟世界,上网者无尊卑之别,无地域之分,无压抑之感。来去自便,涂抹随心,各述已见,争辩任意。但最为关键的,则是互联网独具的快捷便利和广为覆盖的神奇性。其搜索引擎可尽搜古今中外之史籍文秘,用其 E-MAIL,虽万里之遥,信息资料瞬间可达。而成千上万的论坛、聊天室、BBS等,则是网友们聚集会商,评议抒发的好去处。不是不让发表“不合时宜”的言论和逾规文稿吗?那就上网去吧!不是怀疑新闻媒体的报导吗?上网去吧!如此一来,横在专制独裁政体面前的,无疑是一把足以穿透其封闭和禁锢的利剑!于是,网上便展开了一场不见形影的屏蔽与反屏蔽,侵权与反维权的猫捉老鼠。因为,当局忧心忡忡的是:正在一点点撕裂旧秩序罗网的一张另网正在快速地编织了起来。

例证之一:请回顾不久前发生在网上的集体签名活动:“保障言论自由维护基本人权--关于湖北警方拘捕作家杜导斌的50人声明”及一封“关于网络作家杜导斌因言获罪一案致温家宝总理的公开信”由刘晓波王怡等人发起 (428人签名联署) 如此规模的集体抗议,五十年来绝无仅有,可说是义正词严,激励人心。其重大意义在于,它昭告世界:中国知识分子已从低眉或沉默状态中开始振作了起来──由互联网获取信息与勇气,治愈了长期以来因畏惧政治而患有的失语顽症。

例证之二:不久前,孙志刚在广州非法收容后被虐杀,网上掀起了颇具声势的抗议活动,影响所至遍及全国,并导致了高层关注,使造孽五十多年的收容制度得以废除。可以确切地说,在这场“惨胜”的事件中,互联网功不可没!

例证之三:东北刘涌一案,牵动了最高法院,刘重审后执行了死刑,以及最近的“宝马撞人案”,两案的一个共点处,都是网上发难,纷纷揭露抨击,造成声势舆论,在社会上引发了巨大影响,从而迫使行政当局为求平息民愤而复查原判。

请看,这就是我们的互联网,它让某些人头疼,防不胜防,而我们则不妨亲切地称之为“民主中国的织造之网”!

             2004年1月15日星期四

作者为自由撰稿人,居中国

---《观察》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