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被问到这种属咱基本常识的问题,说简单吧,要讲清楚不知不觉就一扯三千里,费好多口舌。什么儒家的伦理观啦,儒教对在中国观念中的深远影响啦,孔夫子以来就奠定的君臣父子等等的长幼次序啦,说得自己都有点稀里糊涂的,心想,光是兄弟姐妹你就觉得麻烦了,还没告诉你表哥堂姐二姨三叔四姑姥姥哪。的确也是,美国人提到兄弟姐妹,就是说我brother如何,我sister如何,除非特别说明是大哥还是妹妹的时候。而且叫哥哥姐姐也都可以直呼其名。至于爸爸的妈还是妈妈的妈,一律都说我grandma如何如何,叫堂兄妹表兄妹都只一个cousin,让他记奶奶姥姥堂表之类观念上一时还真转不过来。
我心中暗笑,别说你自家的亲戚你得分清了,连社会上不相干人等都各就各位,全都有可能是七姑八大姨呢。什么梅姑发哥小燕姐琼瑶阿姨,好象全是亲戚关系,连麦当娜也是麦姐。把这事跟美国学生解释清楚,你说费不费口舌?之后还有为什么管某某叫师,哪位叫爷,哪位称大哥,哪位是老弟,哪位能称老,哪位能称公……。
港台娱乐圈最是七姑八大姨恁不清的,读他们娱乐版老以为是在读一家子的事,混得久的都升级为姐,姑,叔,哥,而年轻些的都叫小名,东东西西的,男子的年龄比女方小谈恋爱的话,就得认姐认弟,老花花公子还在玩呢,就得有个把干女儿……。
所有这些,转换到英文,就整个一个“迷失翻译中”,因为好多词没有。姐弟恋怎么翻?----翻译不好人家还以为我在说什么乱伦关系呢!管梅艳芳叫Auntie May是因为热爱?还有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是“老师”?美国人只在学校里管老师叫老师,或者如果一个人的职业是教授就叫某某教授,其余时间没事不互相叫老师,有距离一点的按名称称呼,这先生那小姐某女士等等,近乎了就都是直呼其名。比如你能想象一个摄制组的人管斯皮尔伯格叫斯皮尔伯格老师吗?他要么是斯蒂夫,要么是斯皮尔伯格先生,没有斯老师,斯导演的叫法。
也许中国人的称呼里透着我们文化的人情味,透着一份亲,不过这东西没法传译,一传译就笑话百出了。比如有次在中文电视上看播音员谈美国汇率问题,当然不能不提格林斯潘的名字,可是播音员不说格林斯潘先生,而说“格老”。格老是谁?美国人又不懂了。播音员当然是出于对格林斯潘年龄地位的尊敬才称其格老,可是翻成英文可就变成人身攻击了,怎么谈着联储这么严肃的问题却说起格林斯潘老来了!而他老不老跟他是联储主席又什么关系?他又不是从事体操运动?
因为中国人对长幼有序的意识根深蒂固,所以年龄问题永远是个情结。先前是老的压小的,小的一闹解放,又拼命打倒老的。美国干什么工作都是论能力,年龄跟本不用写在履历上,年龄关系上没那么紧张。记得前几时ABC主持人芭芭拉华特斯宣布提前退休,说七十几岁了,真让我一楞,因为印象中的她老是六十岁,没想过她高龄不高龄,如果在中国媒体上,肯定得出现“华奶奶”字样了。美国的新闻主播年龄都不小,是不争的事实,新闻人一旦牌子创出来,位子坐得很劳,倒比总统做得长多了,总统四年一换,美国三大台的主播们都是历经数届总统了。纠其原因,因为新闻强调信任,一旦主播在观众中确立了信任度,电视台不愿随便换人。而总统却涉及政策问题,四年一换以保证法治而非人治。
跟芭芭拉一起主持20/20的,是个四十来岁的男主播,他跟芭芭拉主持的时候一起聊天,当然直呼芭芭拉其名,不会叫华特斯女士,不会叫华特斯老师。
我在国内,当然也是跟着人叫师叫老,好象只要是混出点什么名目的就得叫老师,而自己不知怎么居然也快有被叫老师的资格了,倒真有些不习惯。我也是在中国伦理观念熏陶中长大的,所以对于家中长辈都是懂执晚辈礼,而且也很习惯于此。但是在社会上,不相干的人为什么也可以是姑是姐呢?这个我就有点含糊,不能那么肯定。翻报纸,也是不习惯各种新闻采访等对于被采访人的年龄总要有各种说法,比如做音乐的如果上点年纪一定要提到其老,做政治的如果是同样年纪一定要提到其年轻,提到一个人总要提到其属于什么代,不给其找到一个群体就难受。但是反过来想想,如果也学美国人的“没大没小”,恐怕也不成,因为他们的没大没小里有解决互相礼貌尊敬的方式,脱离了语境硬搬也会让人觉得不舒服。
正好看电视上索菲亚·科波拉上查理·罗斯谈话节目,两个人在谈比尔·莫瑞对于《迷失翻译中》一片的重要性,一口一个比尔比尔的。按中国说法,比尔是索菲亚的前辈了,可是索菲亚当然不会说“莫瑞老师”或“莫瑞叔叔”。边看电视边上中国的网看新闻,看到《天地英雄》导演却管主演叫老师,这要顺口翻译给美国人听,本来是挺正当合理挺正经的一事,却成喜剧了,也许文化的转换总是要失去一些原来意义的。我最后给我那分不清奶奶姥姥的学生的建议是,用中文列一个家系表,贴在床头,死记硬背,别无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