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长讲心寒
今天的《羊城晚报》头版有这么一条新闻链接: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说过这样一段话:从1999年至今,我们一共为我国的20万大学生提供了 12。62亿元的助学贷款,然而至今为止拖欠贷款的比例一直徘徊在20%--40%之间,我们是怀着一颗炽热的心送出我们的帮助,但结果却令人如此寒心。
借钱不还,除了银行方面缺乏适当的措施保证借贷人还款外,看来与借贷人的还贷意识有关,大量的人逃避归还贷款,如果要靠打官司,银行自然是无能为力的,在没有其他强制措施的情况下,银行看来要自己背这笔帐了,作为中央银行的行长,喊喊心寒似乎也说得过去。
寒心12亿?
我们不是什么都强调中国特色吗?如果把这件事放到中国这个大背景下,这行长为这区区12亿,大喊寒心,老道倒觉得有点小题大做了。道理吗,简单得很。
如果为这12亿就要寒心,我看我们的行长大人怕是早就该上吊了,5年放了12亿助学贷款,平均一年就2亿多,就算按最高40%拖欠比率算,一年为此银行也就损失不到一个亿(要知道拖欠还并不意味着一定不还),只要是中国人,就知道对中国的银行来说,一个亿的歹坏坏帐算个啥。据说现在银行歹坏帐保守估计在 20-30%之间,几年内我们的银行官僚们可以弄出几万个亿的呆坏帐,所以就算这12个亿一毛子都收不回来,在银行的总不良资产中连个零头的零头都挂不上。就此而言,老道说若为这12亿,周大人就要寒心的话,那为那不断出现的以万亿为单位的不良资产,说要上吊,怕是一点都不过分。上次审计,广东南海一个私营企业老板就从银行贷出70几亿,周正毅一人干了一百多个亿,那时你寒心了吗?
最有价值的12亿
如果周老板的话意味着对助学贷款的收紧,老道说,这是最无耻的误导。在中国现有银行制度下,就算这12亿有40%即将近5亿元收不回,它也是在银行庞大的不良资产中最有价值的不良资产,因为它至少帮助20万大学生磕磕碰碰地完成了学业,相对与被贪官贪污腐化掉,被政绩工程掉,谁敢说这12亿不是最有价值的,对国家,对社会!虽然说,因为申请到贷款的是少数学生,似乎占用了其他人的资源,不还贷款对社会其他成员来说,显得不够公平,但相对其他银行不良资产来说,它却具有对社会最大的意义。
不具备道德追问的资格
中国的银行说是商业化,实际上却类似于某**的小金库,书记、市长批了条子,银行不贷也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