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回忆录《思痛录》---“大跃进”要改变中国面貌 (2)

作者:韦君宜 发表:2005-01-04 16:2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一切深耕密植的办法都实行过了。西榆林村头试验深耕,刘振声带队。已经用铁锨挖到一尺五寸深,刘振声说行了。但从县里来的检查组却说不行。人家报上登的深耕经验是要挖五尺,于是只好继续挖。人站在下面挖,直到把这块挖完。且都是第一天发通知,三天内就要收集全公社推广的数字,要汇报。农民接受不了,干部交代不了。稍微肯说一两句直话的农村干部,都受了气,低了头(例如刘振声)。只有一天到晚喊“挑战”的人才混得下去。

  到这时我才明白,荒谬和冤枉并不是只发生在文艺界里。文艺界挨的骂是多一些,但真正残酷的事情并不在文艺界。工农业生产一点也不是淳朴无邪的桃花源。

  相反,我们这些搞文艺的由于不了解真实情况,容易被谎言所欺骗,反而会助纣为虐。前边我说了那些诗传单的情况。后来,在怀来县还举行过全县赛诗会。县委副书记王俊禄要写一首开场诗。由我和徐迟两人代笔。我写道:

    工农当中出诗才 人民歌手满怀来    跃进声中比文采 大礼堂作赛诗台    赛诗台 是擂台 新诗歌 拿来赛    赛诗台 是擂台 谁是好汉谁上来

  当时各地都在炼铁,刘仁说他派人去河南参观过,炼出的是一些疙疙瘩瘩像豆腐渣似的铁。刘仁看了,后来就光在城里炼钢了。我听了,明白了。北京市的领导干部较有头脑,对大炼钢铁来了个阳奉阴违。城里拼命炼,农村不去干。做得不错。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骂北京市委“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北京市委的干部都觉得冤,他们说他们是紧跟毛主席的。但是现在细看,似乎也未必尽然。不紧跟,不见得就那么坏;紧跟的,未必好。他们其实跟得并不甚紧,这是一点可取之处。

  北京市搞的“公社化”,好像主要在市内,就在党中央的眼皮子底下干。所有的街道一律改为公社,包括机关宿舍也不例外。还大张旗鼓地成立食堂,也写文章鼓吹,说成立食堂是干不干社会主义的分水岭等等。其实,城里哪一个机关、工厂、学校没有食堂?我们一贯就吃食堂。有人晚间回去自己做顿晚饭,有人连晚饭都在食堂吃完才回家,顶多星期日自己做一点。食堂化算得了什么革命呢?要革命,无非就革自己晚上回家煮的那点面条的命吧。于是,各街道腾出房子,成立食堂,让街道家庭妇女不要再在自己家煮饭,都到食堂去当炊事员。同时自己家不准再开饭。我记得邵荃麟住的那个大雅宝胡同成立食堂后,他也到食堂去吃饭,说:“他们的肉丝面煮得还好。”好像是谈对于某饭馆的印象。我们东交民巷10号北京市委宿舍,也要成立食堂。这里住的基本是领导干部,好几家有保姆。于是议论着要把保姆辞掉,让她们到食堂去工作。同院同志看中了我家的保姆张文英,她是上海人,做得一手好江苏菜。于是大院组长来找她谈话了。这可把她吓坏了。我回家,她向我告状诉苦,说无论如何不行,绝对不干,“我管你们一家的伙食,知道你爱吃什么,杨述爱吃什么。孩子们我也知道怎么打发他们。一下子干这么一大摊,这个是南方人,那个是北方人,我怎么弄得清楚?比饭馆还要难干。”我说:“干这个就不能那么细致了。你开大锅饭,人家爱吃不吃。”可是怎么说她也不答应。最后,大概还是市委刘仁说了话,弄不成就算了。对市委宿舍,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作家协会闹得更凶,不仅要求大家都来吃食堂,而且要求都搬家。新副秘书长王西凡是部队转业来的,雷厉风行,准备把作协原来的平房宿舍院和外单位交换楼房,然后全体集中住在一起,然后编组,吃饭有炊事组,穿衣有缝纫组……真来个公社化。我记得还正式召集过会议,讨论此事。许多作家坐在那里,准备编组,军事化。要作家赵树理的夫人任炊事组长,出版社总务科长刘子玉的夫人任缝纫组长……又讨论了搬家事宜。出版社的办公室主任王组化原住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房,一个安静的小院。他不愿搬,为此还批判了他一顿,说他不拥护公社化。我到这时实在忍不住了,便表态道:“我不是不肯搬,我没有办法搬。我现在住市委宿舍,是杨述机关的。家中还有三个孩子,我怎能把杨述和孩子们都带到作家协会来集中呢?”平时一向态度最激进的罗立韵,这时忽然出头支持我道:“她是实在不可能搬,别搬了。”她是邓力群的妻子,大约也属于搬不了吧。到最后,作协这个伟大的计划,终于也没有实行了。大约如此搬家,牵动大量住房问题,共产主义化并没有到这个程度,弄不动。

  说可是说得十分厉害,报纸上宣传,马上要实行共产主义,废除家庭,儿童公有制,夫妻关系打破,男的集中住男宿舍,女的集中住女宿舍,星期六允许会面一次……可能有的县或农村已经这样办了吧,北京市委也震动起来。有天晚上,杨述回家来边脱衣服边对我说:“有新的精神哩,就要废除家庭了。”不过那天时间已经很晚,我并没有细问如果废除了家庭,我们这个家怎么办,这三个小孩又怎么办,我只记住了这件事。后来,不见他再说起。大约也是说说算了,要不,就是被人坚决反对掉了。

  现在想起来,“文化大革命”期间让大家下干校编连队,男归男营,女归女宿,孩子也编连,大约是1958年早就想实行的“共产主义”幻想。

(第五章 “大跃进”要改变中国面貌 全文完)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