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楚瑜当年临门一脚才成全了李登辉

发表:2005-05-12 02:2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国民党向来是“以党领政”,一般地说,首先在党内有地位,然后在政界才能出人头地;首先在党内握有实权,然后在政界才能发号施令。过去蒋介石和蒋经国所以大权在握,主要就是因为他们都是国民党的最高领导人。因此,李登辉继任“总统”以后,虽然也十分威风,但还不如当上国民党主席来得显赫。也唯有当上国民党主席他才可以真正掌握台湾的最高权力。李登辉凭借其原来“副总统”的地位,顺利继任“总统”宝座,但在继任国民党主席这一职时,却遇到了麻烦。从蒋经国逝世的1月13日至27日完成推举李登辉为代理党主席的两周内,国民党高层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斗争。

在蒋经国去世之前,国民党的高层领导圈子和元老们对李登辉毫无警惕,因为大家普遍相信,蒋经国一旦去世,必然是个论资排辈伦理下的集体领导局面。事实摆在眼前,蒋经国虽然挑选李登辉当“副总统”,但有意让李登辉全面接班的迹象并不明显,外界认为蒋经国的用意顶多是让李登辉当个象征性的国家元首。相对的,本来集中于蒋经国一身的党政军三大权力系统都已有了适当的安排:“党”交给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李焕;“政”交给行政院长俞国华;“军”交给参谋总长郝柏村;以致连那些从大陆跟着蒋家到台湾的退役老兵的责任也交给了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许历农。一切似乎都已算计停当。因此,相传在蒋经国治丧期间,部分国民党元老们还在私下相互开玩笑说,今后是“一国五公”:俞国华是“安国公”,李焕是“辅国公”,谢东闵(国民党副主席)是“保国公”,蒋纬国(“国安会”秘书长)是“定国公”,郝柏村是“镇国公”。并没有把平时表现“寿头寿脑”、党龄不足17年的李登辉放在眼里,认为他根本不懂政治,根本不可能兼任党的主席。事实证明元老们都看错了。

1月14日,蒋经国逝世的第二天,也就是李登辉继任“总统”的第二天,台湾的舆论界就开始在推举国民党代理主席的问题上呼风唤雨。《联合报》首先发表了 “李登辉暂难接任国民党主席”的报道。1月16日,《中国时报》也报导说:“执政党暂不推举新任主席,有关议题延至十三全会决定。”

但是,1月16日,美国《合众国际社》发布了一项电讯:“根据一项对国民党全体中央常务委员所作的私下调查显示,31位中常委几乎全面支持李登辉担任国民党下任主席。”这则消息猛如一声惊雷,震动了台湾政坛,粉碎了由党内第二号人物俞国华继任主席的计划,并清除了前司法部长黄少谷担任过渡主席的折衷方案,后来被证实,这则电讯是由李登辉的至交密友、美国中央情报局出身的李洁明制造出来的。美国在台协会在蒋经国逝世的当天下午和晚上,就通过电讯监听网和卫星截收到台湾的国际长途电话,知道台湾官邸发生了大事,第二天即得到证实。于是14日上午召开了美国在台协会会议,对台湾政情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建议。一份报告立刻传到美国国务院,等候指令。这才有了1月16日发布的上述电讯。

1月17日,即将应邀赴美访问的国民党籍“立法委员”赵少康,在未征得“立法院”国民党党部及中央党部同意的情况下,突然连同李胜峰、黄主文、洪昭男、林时机、林源朗等“立法委员”联合签署,向国民党中央吁请支持李登辉担任国民党主席,后被“国大”秘书长何宜武劝止。

1月19日,台湾两大报系之一的《中国时报》也发表社论,支持李登辉。《中国时报》的董事长余纪中是国民党中常委,与李焕和蒋经国两人在东北时期曾长期共事,在政坛有一定的影响力。而该报又是留美学人的言论阵地,因而这篇社论被视为亲美路线的风向球。

与此同时,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李焕和副秘书长宋楚瑜,在这几天内积极地奔走于各中常委之间征询意见。开始,中常委之间意见分歧,许多台籍中常委对李登辉出任党主席颇有意见,部分人有意推出俞国华角逐党主席;也有一些人劝李焕“不如自取”,因为蒋经国安排的集体接班设想中就有由李焕接任党主席的意向;而军系的中常委郑为元、郝柏村却对李登辉颇表支持。据说,此时由于美国方面的介入,便形成了一股新的支持李登
辉的力量。

1月20日,原定召开的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临时会议,突然宣布推迟,中央党部的新闻公报中陈述的理由是:“并无重大事件讨论。”据说,当时有一部分党员曾向中央反映,希望推举另一位党内资深的领导者出任党的主席,但中央党部秘书处留中不发。从20日开始社会出现了许多流言和猜测,国民党主席的继任人选问题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这时,李焕和宋楚瑜积极开展活动,在中常委之间寻求联署支持李登辉出任代理主席。他们的原意是,在青黄不接、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应当选出一人代理党的主席,以维持常委的日常工作。至于推举任何人担任正式的主席,则留待十三大作决定。但是联署工作并不顺利,多数人不愿明确表示意见。正当他们到处奔走感到筋疲力尽时,美国方面又帮了大忙。据说,美国在台协会的官员分别拜会了“国安会”秘书长蒋纬国、中央党部秘书长李焕、副秘书长宋楚瑜和马英九、组工会主任关中、文工会主任戴瑞明、“行政院”秘书长王章清和军方强人郝柏村,征询党主席的可能人选,实际上是为李登辉造势。因此到了25日形势急转直下,联署工作进展顺利。中央党部拟定了在27日上午举行的中常会中推举李登辉为代理主席的方案。李焕和俞国华还商定,由俞国华在中常会上领衔提案。

社会上的流言、党内的分歧以及美国表示关注的消息,迅速传入士林官邸,惊动了“老夫人”宋美龄。26日下午一封从士林官邸发出的专函送到了李焕的办公室。这是一封宋美龄的亲笔信,内容是希望李焕转致各位中常委,由于在主席人选问题上出现不同意见,推举工作应谨慎进行,最好不要立刻有决议。宋美龄还有意让由形象声望俱佳的李焕出任代理主席。这封信使李焕大吃一惊,他认为民意一致倾向于李登辉,推翻此议,恐造成党内分裂及社会不安,不如暂由李登辉代理,作为过渡,到十三大时下再正式推举。于是马上与各方面连夜进行了商量,却无法作出决定。他们知道箭已在弦上,临阵变挂不妥,但又不敢得罪“老夫人”。原定27日临时中常会轮值担任主席的余纪中十分着急,建议李焕马上亲自去向“老夫人”说明情况。但李焕一再表示自己和宋美龄没有缘源,即使去说也没有用,他把球一脚踢给了俞国华。俞国华本来对李登辉后来居上就是有些情绪,此时又让他去得罪宋美龄怎么会乐意呢?因此他婉言拒绝了。直到第二天(27日)上午八点多,在中央党部李焕办公室,终于达成了一致,决定暂不提代理主席案,等蒋经国的丧事结束后,再相机行事。

眼看代表主席议案就要夭折,谁知形势又一次发生了逆转。1月27日上午九时国民党临时中常会准时开始,会议气氛比较沉闷,四项议案讨论结束后,仍没有提出代理主席议案的迹象。这时坐在会议轮值主席的余纪中身边、列席会议的副秘书长宋楚瑜,递给余纪中一张纸条,上写“提不提?”余纪中摇摇头,暗示不提了。宋楚瑜便霍然起身慷慨陈辞,他说:代理主席案如不提出,外面的联想必然不能制止,对“国丧”期间的“国家”和党所造成的伤害将一天大过一天,“多拖一天,也多对不起经国先生一天”,并说:他对此“非常不满意,并严重抗议。”据当时与会的人士回忆,宋楚瑜语气十分激动,还甩下一句话:“我对俞‘院长’十分失望!”说完便拂袖而去,以示抗议。弄得在场的人士面面相觑,一片错愕。这时,余纪中立刻表示对宋楚瑜“忠党爱国的赤诚”深感敬佩,请与会者对此否在此次会上推举代理主席发表意见。既然有人放了第一炮,其他人胆气也就壮了,纷纷表示应该在今天的中常会上作出决定。于是余纪中便请提案人俞国华发言,俞国华见事情已到如此地步,也只好顺水推舟,将代理党主席的议案向大会提出。最后与会的27名中常委以起立鼓掌的形式表示同意推举李登辉为国民党代理主席。李登辉终于登上了“大宝”。这真是,美国人推波助澜帮大忙,宋楚瑜临门一脚定乾坤。

有人认为在推举党主席的过程中由于李焕过于圆滑而给了宋楚瑜一个演出的机会。李焕在策划推举党主席的过程中,为表示自己没有觊觎党主席的野心,他不“经意”让宋楚瑜参与了全部作业过程,而宋在参与过程中发现,绝大部分中常委对李登辉出任党主席持保留态度,可是又不敢或不便公然反对,而美国又明确表示支持,于是宋楚瑜决定押李登辉的宝。很多迹象都显示,宋楚瑜在参与过程中曾发动舆论为李登辉造势,而27日在中常委会上被称为“临门一脚”的突然发难,更是一场刻意的“历史性演出”,绝非即兴而发。国民党有一项规定,中常会列席人员,不能主动发言,宋楚瑜的发言,其实已经逾越了分际,而发言以后,不但没有受到任何批评,竟然还变成了拥李的首位功臣,这里主要是因为俞国华个性太拘谨木讷,而李焕又太过圆滑,至于郝柏村则因有意支持李登辉而刻意冷眼旁观。假如这三个人中有人出面指责宋,宋的拥戴之功便将立刻化为乌有,而国民党的主导权也会落入谴责者的手中。由于拥戴有功,此后宋楚瑜便成了李登辉身边的红人。 1989年6月出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时年仅48岁,是国民党退台后最年轻的党的幕僚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