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些特定人群来说,人民币升值,直接导致他们的钱包“贬值”--每月领取的美元薪水,必须兑换成人民币才能在国内使用。这一来一去,不就有损失了?
好在大家一计算,觉得损失的数额只有2%,就算月薪 1万元,也只“缩水” 200元左
右。加上央行辟谣,说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 2%”。所以,拿美元的白领们大多不觉得有多肉痛。
吃饭就免,加薪要紧
卢先生 市场部职员 薪水兑付形式:美元
说实话,这次人民币升值,我们办事处这帮人,恐怕是全上海反应最激烈的了。
一般人可能会说,500美元月薪,折合成人民币一算,一个月只少了百把块钱,小意思。问题是,我们在这间小小的办事处工作,本来就没什么升职空间,所以薪水的稳定性显得越发重要。而且,相对同行,我们的薪水绝对算偏低的--人家办事处,老板的专职司机,月薪都能拿到1万元!最过分的是,老板不但按最低薪水给我们发钱,还实行“一揽子计划”,没有额外的保险、补贴不算,“四金”统统得我们自己交。这样一算,薪水大大缩减!
前一阵子,我们就在为薪水的事跟老板“反矛枪”。结果老板两手一摊:“真的那么低吗?要么你们拿份同行业薪酬调查报告出来。”不怕你笑话,我名为市场部职员,其实什么都干,人人都是“十项全能”,连这种报告都要我们几个人动手做。
这边厢报告还没出来,那边人民币就升值了,本来就为钱少胸闷得很,忽然间平白无故又少了100多元,谁肯答应?
老板大概也知道我们怒火中烧,那天看到新闻,先踱出办公室陪笑:“这样吧,我先请大家吃饭。”我们撇撇嘴:“吃饭就免了吧,加薪的问题,我们慢慢谈……”
减少的不过是“零花钱”
陆小姐 港资公司职员 薪水兑付形式:港币
我们老板是香港人,所以用港币支付薪水。每到发薪日,大家就排队到财务部领港币现金。
头一次领薪水时,我还琢磨着要去哪里换人民币用,结果刚出办公室,就有人招呼我: “来来来,到这里来换钱!”原来他们认得“黄牛”。该名“黄牛”每到发薪日就跑来我们公司上一个小时的“班”。老板也不在乎我们如此让薪水“真相大白”,因为大家的薪水都是按岗位标准算,标准又订得比较公平,真正透明。
前两天发薪水,老板还特意过来打招呼:“你们这个月可能会略少些……”其实有谁在乎!这两年人民币跟港币的汇率相差无几,香港又铺天盖地地搞人民币与港币“1:1”,所以,不管是老板还是同事,都把月薪的数值默认为“1:1”。至于港币兑换人民币多出来的那点零头,全当是公司给我们发的零花钱。现在 “零花钱”减半,难道还跟老板去讨还不成?
一样干活,“贫富不均”
王小姐 英国公司职员 薪水兑付形式:曾拿美元,现改为人民币
人民币升值,对我们没有任何影响--从今年开始,我们北京、上海的员工,统一改发人民币薪水。
有这个改革,说到底还是因为汇率问题。以往,上海公司一直发美元薪水,但是北京却按英镑结算。想想看,这两年英镑涨得多厉害啊!大家干一样的活,拿 “账面上”一样的薪水,实际到手却严重“贫富不均”,心理不平衡是一定的。有段时间,英镑慢慢回落,我们还颇幸灾乐祸了两天。
去年底,人力资源部做问卷,每个人在“意见栏”就此内容大书特书了一笔。大概是看我们群情太激愤,大老板从善如流,今年开始“一刀切”,所以,这回的人民币升值,就跟我们毫无关系了。
还是保住饭碗先
何先生 外资媒体记者 薪水兑付形式:账面上以美元支付,实际拿到手是人民币
央行宣布人民币升值后没几天,我们办公室的传真机里吐出一张通知,大意是:外服公司提醒我们,薪水可能因此有所变动,最好和老板沟通一下。
我们的薪水,是通过外服转手的--公司交美元给外服,外服扣除一些费用后,以人民币的形式发给我们。
这份通知是我发现的,随手往老板办公室里一送,就转身去忙别的事了。跟同事讨论?哪里有空!我们财经部这两天忙得要死,本来一天只要写一篇稿子,现在每天要写六七篇,主题全是围绕人民币升值这件事。新消息不少,而且不是一大早刚上班时得到消息,就是临近下班时又有新消息出炉。盯汇率的同事更是忙得人仰马翻--人民币升值的风声由来已久,大家天天喊“狼来了”,可等“狼”真的来了,却一点先兆都没有,杀了他们个措手不及。
这种时候,还去跟大家讨论每月少一两百元?还是先做好工作,保住饭碗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