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关于女大学生的报道非常多,有女大学生卖淫的、有女大学生傍大款、有女大学生当二奶的、还有女大学生十万元钱就能出租肚皮的。女大学的形象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差。
女大学生平时是什么样子呢?
曾经有人用文字给她们画了一幅素描:女大学生像朵花,长得像朵花,穿得像朵花,笑起来像朵花;女大学生喜欢追求物质享受,女大学生爱买衣服,大商场买,个体户买,摆地摊的也要买;女大学生爱哭,想家时哭,种的小花死了时哭,被老师批评了也哭。我想, 这画的应该只是她们当中的一部分吧。
我们有许多优秀的女大学生,她们是家庭的支柱,学校的骄傲:
大三女生兼五份家教 唤醒酗酒度日的消沉父亲
曾圆圆,23岁,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大三学生。她出生在辽阳市一个富贵的家庭中,父亲弃官从商,母亲在一家企业做财务主管,她的童年无限美好。
哪知,父亲经商的失败改变了整个家庭,父亲整日借酒消愁,母亲忧伤过度患上了严重的眼病。曾圆圆深刻地感受到了贫穷的可怕,上大学第一年的学费是几家亲戚资助的。
大学期间,坚强的女孩为了改变家境,走上了打工之路,她做了五份家教,不仅赚足了学费,还经常接济贫困的父母。女儿的坚强和早熟,也改变了父母的现状,使他们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父亲不再酗酒,母亲不再悲观,他们用女儿多年家教的血汗钱开了一个小吃部,贫困的现状正一步步地改变。
还有多少贫穷的女大学生在凭自己的能力,积极劳动,辛苦的赚钱 ,来圆自己的求学梦。
父母*卖豆浆供养两个女儿考上大学,为了上学,张晶在高考完后一直在一家饺子馆当服务员,但
500元的月薪与一年8000元的学费实在相差太远。
经过伸手不见五指的狭窄楼梯后,记者昨日来到了张家。毕业于武汉二中的张晶,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理工562分的好成绩,被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录取。
张晶家共四口人,父母下岗多年,姐姐张敏2003年高分考入中南民族大学。母亲常年患有内风湿关节炎,不能过度劳累;为了维持生计,母亲仍然每天四五点钟起床。做点豆浆,然后让父亲早上在社区楼下卖早点,外加每个月的一点低保金,一家人就这么艰难地过着。
姐妹俩很懂事,学习上、生活上从来不让父母操心,有什么事姐妹俩总是自己商量着解决。高中三年,张晶每次考试都是前三名,因为成绩优异,她三年的学费都是全免的。在学校,她除了上课吃饭外其他时间都泡在图书馆,或者到“英语角”去提高自己的口语。
为了供姐姐上学,家里已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借了1万多元的外债,如今,张晶在考试完后就一直在一家饺子馆当服务员,月薪500元,但就是一年的打工收入也仅仅五六千元,上哪去筹集这8000元的学费呢?
女大学生端饺子、父母卖豆浆齐凑学费
还有许多女大学生善良、热情,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周围更多的人去帮助那些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
女大学生为救河南患白血病女工捐献造血干细胞
来自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杨坨村的小陆(化名)来到北京解放军空军总医院骨髓移植中心做造血干细胞提取前的最后准备工作。8月1日,她将为一名来自河南省的33岁的女工捐献造血干细胞。
小陆今年23岁,刚刚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法学专业。2001年时小陆在电视上偶然看见一则关于白血病患者的报道。看着患者无助的眼神中流露出对生命的渴望,她深受触动。从此她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最大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患者。
对于许多女大学毕业生来说,就业压力的大小,往往还取决于自己的长相和身材。
女大学生在求职中遭遇他们的社会第一课,这一课很难--它几乎必然意味着无数次的受挫,意味着奔波、疲惫、焦虑甚至眼泪。“天之娇女”的光环暗淡,而“第二性”的苦涩在反复咀嚼中弥散。
歧视在一个又一个女生的心中留下伤痕,说“从来都是如此”安慰不了她们,她们需要的和想拥有的是一份工作!当社会和人们把女生就业难当作无法改变的现实而慨叹的时候,是不是意味着,在潜意识里已经接受了这现实的不可撼动,甚至也加入了对现实的固化?
1994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但在现实生活中,从女大学生到女职工,女性的就业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问题。这些问题使女大学生就业机会比男大学生少得多。
无良媒体总是企图塑造这样的形象:女大学生够开放、女大学生够蠢、女大学生够懒,这样很容易搞得那些一辈子在生活中都没有接触过女大学生的孩子们、男人们、老人们都很困惑,完全破坏了他们心中女大学生纯洁形象,另外又让一些心有淫念的人想入非非。
希望我们的媒体能比较客观的报道,不能以偏概全。还我们女大学生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