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来纽约的机缘,一并访问北美三国,正好为胡立声威。这是胡在政治生涯上的“成人礼”。党内可以树立领导权威,压服反对势力,在国际上显露“崛起”的锋芒,吸引四海归心。
中共这次安排胡锦涛访美,在幕僚作业上,的确花了很大力气。但美国国务院在胡这次“国事访问”的接待规格上,始终坚持不采取最高礼宾仪式,和中方的期待有很大差距。双方一直谈不拢,正好世纪洪灾出现,让彼此都找到了下台阶。
中国非美国友邦
从海外来看,中方的期望从一开始就有点不切实际。首先,中国是美国的友邦吗?中国的现役将官,前有熊光楷,后有朱成虎,都扬言美国若干预中国武力统一台湾,就不惜以核弹来对付美国。这似乎不是友邦的口。中国自认“和平崛起”,美国感受到的却是愈来愈大的“中国威胁”。
中国不但扬言要以核武对付美国,最近在东海能源问题上,又与日本关系紧张。美国的亚洲政策一向是支持日本的龙头地位,成为区域稳定的力量。对日本的直接挑战也就是对美国的间接挑战。这也就难怪美国会对中国加深疑虑了。
与十年前作比较
再说,胡上台后,所谓回归宪法的“胡温新政”并未成为事实。宪法规定的人权没有落实,对媒体言论的管制反而收紧,对异议分子也加强监控。赵紫阳去世时,连一个白发苍苍的天安门母亲丁子霖也不放过。看在美国人眼,这还是不折不扣的共产党专制,是“非我族类”。如果白宫刻意示好,肯定挨骂。
过去在卡特时代,美国破例以接待元首的最高规格来接待中国“副总理”邓小平,是因为知道邓是改革派,而且必有一番作为。后来白宫接待赵紫阳,也是同样的用心。但天安门事件后,对江泽民的来访,态度就不同了。
历史其实给我们提供了参照与比较。十年前,江泽民访美,赶上联合国五十周年,中方要求的接待规格是红地毯、二十一响礼炮等正式隆重的国宾之礼。彼时人们对天安门事件记忆犹新,中国又刚向台湾海峡试射导弹,威胁台湾。美国国会已是共和党居多数,克林顿怎能答应,怎敢答应中方的要求?套一句台湾的用语,这是用膝盖想也能明白的。
江泽民自觉有损颜面,悻然来到纽约后,幕僚为他设计的报复动作是:第一天上午,在联合国五十周年纪念会开幕拍完团体照后就离开会场,不听克林顿的演讲。不赴克林顿在纽约市立图书馆招待各国元首的晚宴,而与IBM总裁等商界领袖共晋晚餐。不过,实在因为赴会的元首太多,美国媒体并不能领悟中方这两个动作所要传达的资讯,反而大篇幅报道哈马绍广场上西藏和台湾人士的示威活动。
中方幕僚又发现,美方安排的克江会谈场址─纽约市立图书馆─还暗藏玄机,一个名叫“自由的代价”的展览正在大厅进行,展品包括一张“六四”期间的学生绝食声明,和一幅有四名绝食者头像的照片。展览并非针对江泽民而来,但在中方坚持下,克江会谈地点临时改到林肯中心。最让中方气恼的是,原来克林顿单独邀请了叶利钦到纽约哈德逊河畔的罗斯福故居去品尝纽约嫩鸭、鹿肉和新鲜无花果。
迟迟不落实政改
从十年前看十年后,这次胡锦涛访美,从原先浩浩荡荡的“国事访问”,最后压缩成联国会前一个半小时的“布胡会”,胡锦涛没有因为当初在接待规格上的挫折而搞小动作,这是他比江泽民高明之处。“布胡会”基本上各说各话,没有交集。
胡主动邀美共同维护台海和平,等于超越了以往坚称台湾是中共内政的立场,用意是要“联美反独”。布殊虽重申不支持台独,但只要台湾没有变更国体,台海继续维持现状,美国的两岸政策没有必要向北京倾斜。布殊提出的人权问题和非法关押的新闻人员名单,倒是让胡很难招架。
为甚么美国始终认为中共是“非我族类”?中国大陆迟迟未落实的政治体制改革,将是影响未来美中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
(苹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