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产的思想家无论数量还是级别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也许只有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才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粗略的看一下,从我的见闻来说至少可以列举出八大思想巨人,
王廷相是王阳明两大并立的思想巨人,一个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另一个是主观唯心主义,两人观点互相对立,但都极具革新性和开放性,又生活在同一个年代,称得上双峰对峙!
王阳明的两大弟子:王艮和王畿也是两大并立的思想巨人,两人门徒无数。一个开创了王学左派,使得思想平民化,另一个则从理论上对王阳明的思想进行了更彻底和系统地阐发.
接下来的李贽是直接从王艮的泰州学派传下来的,但他又受到王畿很大的影响.
到了明末出现了综合王廷相,王阳明,以及王畿学派,王学左派等人思想大成的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三巨头。只要对明代的思想界有初步的了解,就能明白,这三人的启蒙思想决非是由于一时的战乱而突发灵感,完全是整个明代思想各流派发展的逻辑上的必然。
而这八位仅仅是最著名的,其他的明代思想家还有许多,其成就也未必就逊色于这八位,比如陆楫,颜山农,何心隐,徐光启,李贽的朋友焦竑,明末的方以智等等
当然可能更多明代的思想家,在经过满清的黑暗统治后,现在的人可能已经根本无从得知
接下来不妨结合上面所提到的思想家中的几位对明代的思想成就作一个简略的介绍。
在哲学上,当时中国的思想家甚至已经远远走在西方的前面.从唯物主义这条线索来看,明代思想家有
罗钦顺--王廷相--吴廷翰--吕坤
其中的王廷相可说是一代思想巨人,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向他这样系统而彻底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在西方到19世纪费尔巴哈等人才可以并论 .此外他创造性的提出历史进化论的思想:
在王廷相在《雅述》下篇中说“儒者曰:天地间万形皆有敝,惟理独不朽,此殆类痴言也。理无形质,安得而朽?以其情实论之,楫让之后为放伐,放伐之后为篡夺,井田坏而阡陌成,封建罢而郡县设,行于前者不能行于后,宜于古者不能宜于今,理因时致宜,逝者皆刍狗矣,不亦朽敝乎哉?”类似的思想,在西方一直到19世纪的黑格尔才系统提出
此外王廷相提出的自然界生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非目的论的观点,在西方同样只有到19世纪的达尔文才系统提出.
王廷相说“天地之生物,势不得不然也,天何心哉?强食弱,大贼小,智残愚,物之势不得不然也,天又何心哉?”
“人物之生于造化。一而已矣。无大小,无灵蠢,无寿夭,各随气之所秉而为生,此天地之化所以为公也。……但人灵于物,其智力机巧足以尽万物而制之,或驱逐而远避,或拘系而役使,或戕杀而肉食,天之意岂如是哉?物势之自然耳。故强凌弱,众暴寡,智戕愚,通万物而皆然,虽天亦无如之何矣!”
从唯心主义这条线索来看,王阳明思想,西方也只有19世纪的黑格尔才能并论
王阳明思想突出一点是个性解放,思想独立.首先提出以己心之是非为是非,而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是王阳明而并非李贽,李贽不过是沿袭了这个说法而已!
王阳明的观点的本质实际上已经是认识到所谓的对错是非,善恶区分,只有在给定一个先验的公理系统的情况才有意义,而公理系统恰恰是可以自由选择的.而对人来说,只有从人性本身的欲望出发才能建立这样一个为大部分人达成共识的公理系统
王阳明死后,他的弟子分裂成七大派,被称为王门七派。王门七派里,三大派的影响最大,江右派,王畿派,王艮的泰州学派
江右派也称王学正统派,是保持王学的基本观点,恪守师说。而王畿派和王艮派则都是革新派,和儒教传统观点有了更大的分裂.
王畿活到九十多岁,他和王艮可以说是王阳明门下两大思想巨人,所以也并称王门二王。几乎对明代晚期的思想界产生了支柱性的影响,从直接师承的关系看,李贽是王艮的王学左派这一系,李贽的老师就是王艮的儿子,但实际上李贽的思想受到王畿的影响也很深
王门二王都对王阳明的王学进行了革新,都更强调了个性的解放思想的自由,只不过的王畿的更带有知识分子色彩,而王艮的王学左派更平民化.王畿号龙溪,明史王畿传中说“其后,士之浮诞不逞者,率自名龙溪弟子”
王艮则提出百姓日用即是道,这个思想发展到李贽就更明确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就是道.
按黄宗羲的列举,王艮开创的泰州学派共有21位代表人物,如果更细致的划分,则有人把泰州学派分为五传.一传弟子共157人,姓名事迹可考的88 人,这里面许多是樵夫,佣工,吏卒,比如林春本来是一个佣工,动王艮家来做工,王艮收他做徒弟,后来林春中进士,做官,也象王艮一样讲学收门徒.此外如杂役李珠,贫民董高等人都是王艮的门徒
二传弟子一共224人,姓名事迹可考的有132人,二传弟子中泰州学派出现了分化,产生了思想更激进的泰州学派后学.黄宗羲说“泰州之后,其人多能以赤手博龙蛇,传至颜山农,何心隐一派,遂非名教所能羁络矣”
这里还应该提到明代思想家陆楫公然提出的奢侈更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观点,这是他观察到的“自然之势”:他说:“今天下之财赋在吴越。吴俗之奢,莫盛于苏杭之民。有不耕寸土而口食膏粱、不操一杼而身衣文绣者,不知其几何也?”“只以苏杭之湖山言之,其居人按时而游,游必画舫、肩舆、珍馐、良酝、歌舞而行,可谓奢矣。而不知舆夫、舟子、歌童、舞妓仰湖山而待爨者,不知其几”“要之,先富而后奢,先贫而后俭”。(陆楫,〈禁奢辨〉,收入《蒹葭堂稿》,卷 6)如果翻译成白话意思也就是说,正因为有了这些所谓奢侈的活动,才为那些舆夫、舟子、歌童、舞妓提供了谋生的条件,富裕了才会奢侈,贫困了才会节俭,所以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禁绝所谓的奢侈,暂且不论这个观点本身的对错,单从当时的时代来说,这样的思想是相当激进和有创造性的,而在西方的类似的明确表达出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学观点则明显要晚的多
明朝末期之所以有资本主义的萌芽,正是因为哲学伦理思想,政治思想,经济思想上已经开始全面突破传统的观念,
从王阳明的以我心之是非为是非,王廷相的生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说,
到王艮的以百姓日用为道,尊重个人肉体生命的价值,
再到陆楫公然提出奢侈有利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再到李贽公然提倡人应该是自私的,自私天经地义.
最后一直发展到明末资本主义启蒙思想的三大巨头,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
这里可以重点介绍一下黄宗羲,他已经明确提出反对君主专制,提出用真正的法治来代替君主专制的私法,提出设立专门的议论政治的机构来纠正监督君主的言论,提出工商和农业一样都是本
和同时代的西方先进政治思想家相比,可以说绝不会逊色多少,基本上处于世界的前列。
下面简要概括引用一下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一、对君主专制下叫人不要自私的实质的揭露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二、指出君为天下之大害
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三、指出君和臣完全平等,只是分工不同而已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吾以天下万民起见,非其道,即君以形声强我,未之敢从也,……
世之为臣者昧于此义,以谓臣为君而设者也。君分吾以天下而后治之,君授吾以人民而后牧之,视天下人民为人君橐中之私物。
……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
又岂知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
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
四,指出君主专制下的法律不过是一家之私法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末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
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
……
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
向其法不得不密。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
五、指出要用真正的法治来代替这种一家之私法
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自非法之法桎梏天下人之手足,即有能治之人,终不胜其牵挽嫌疑之顾盼,有所设施,亦就其分之所得,安于苟简,而不能有度外之功名。使先王之法而在,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间。其人是也,则可以无不行之意;其人非也,亦不至深刻罗网,反害天下。故曰有冶法而后有治人
六、提出要让通过选举贤能产生的宰相能够和世袭的君主分庭抗礼
古者君之待臣也,臣拜,君必答拜。秦、汉以后,废而不讲,然丞相进,天子御座为起,在舆为下。宰相既罢,天子更无与为礼者矣。遂谓百官之设,所以事我,能事我者我贤之,不能事我者我否之。设官之意既讹,尚能得作君之意乎?
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
七、提出要让学校来公天下是非,以牵制天子是非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
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宋诸生伏阙捶鼓,请起李纲。三代遗风,惟此犹为相近。使当日之在朝廷者,以其所非是为非是,将见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乃论者目之为衰世之事,不知其所以亡者,收捕党人,编管陈、欧,正坐破坏学校所致,而反咎学校之人乎!
八,指出要改革科举考试选拔制度
使为经义者……不必墨守一先生之言
……
吾故宽取士之法,有科举,有荐举,有太学,有任子,有郡邑佐,有辟召,有绝学,有上书,而用之之严附见焉。
九,指出工商皆本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这里必须应该强调一次!黄宗羲提出的这些非君的思想,从理论上系统阐述限制君权的思想,并非是他自己的发明,更不是什么一时的战乱导致的,基本上是明代思想界一脉相承逻辑上必然发展的结果 。
从自然科学的思想领域来说,明代晚期末期同样展现出相当活跃的情形。
利玛窦本身的自然科学修养还远比上当时明代的一些知识分子,这是公认的观点,但他介绍的西方自然科学知识确实弥补了中国传统科学的不足,在当时的明朝影响是很大,崇祯尽管在内忧外患之下,依然果断大力的支持徐光启按照利玛窦引进的西方自然科学知识重新修订历书,可以明朝说整个朝代,从开始到结束,对西方对外国的先进技术或科学始终抱着非常开放的态度来进行交流和改进
在明代晚期,中国一下子涌现出十多个世界级别的科学成就,这并非是偶然,是宋朝以后长期沉寂的中国科学又出现一次井喷,这并非是偶然的
宋应星《天工开物》(1637年);记载了大量领先于同时代西方的技术,如锌铜合金的冶炼,蚕种杂交技术,提花织布机,煤矿瓦斯的排除等等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16si0年)里面记载和研究了大量的地质学的现象,可以说说一部杰出的地质学的著作,作者用自己亲身的野外考察和研究来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记录研究,这正是现代科学的萌芽
朱载堉《律学新说》(1584年)所达到的数学成就和声学成就更是全世界公认的,他的十二平均率是把“根号2开12次方”,精确到了小数点之后的24位有效数字.这种定量化,精确化的研究方法是以前中国科学所缺乏的
朱载堉在1595年和1606年分别将其著作进呈朝廷时期,这样传教士们自然会得到相关信息。另外,金尼阁传教士曾于 1613~1617年返回欧洲,在中国期间,他曾进入河南传教3个月,其后又不断往来河南、山西、陕西三省,而朱载堉居住的郑王封地怀庆府,正在金尼阁旅行传教的路上。
明代修编《崇祯历书》,皇家天文机构曾先后聘请多个西方传教士参与编修,而当时参与编修的必须是通晓中西方数学和音乐的。
也就在这个过程中,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跨海越洋,走向西方。
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理论传播到欧洲后,为欧洲学术界所惊叹。德国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说:“在中国人中,据说有一个王子叫朱载堉的,他在旧派音乐家的大反对中,倡导七声音阶。把八度分成十二个半音以及变调的方法,也是这个有天才和技巧的国家发明的。”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则称:“平心而论,在过去的300年间,欧洲及近代音乐确实有可能受到中国的一篇数学杰作的有力影响,但是还没有得到传播的证据。第一个使平均律在数学上公式化的荣誉确实应当归之于中国。”
比利时的马容说:“在管径大小这点上,中国的乐律比我们更进步了。王子载堉虽然没有解释他的原理,只把数字给了我们,我们不难推想而知,而且我们已照样制作了律管,实验所得的结果可以证明这学理的精确。”
朱载堉在天文、算学等方面也硕果累累。在天文学上,万历九年他完成了历学著作《律历融通》。之后,他又在总结前人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写出了两部新历《黄钟历》和《圣寿万年历》。他发明了累黍定尺法,精确地计算出北京的地理位置与地磁偏角,还精确计算出回归年的长度值和水银的比重,其精确度几乎与现在国际通用值相同。在算学上,他首次运用珠算进行开方,研究出了数列等式,解决了不同进位制的小数换算,其中某些演算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还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同样是植物分类学的巨著
徐光启更是一位全能性的科学大家,在数学,天文学,技术工程学,农学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就
引用别人的话“如袁翰青先生所指出的,“他在科学方面的功绩不局限于科学的任一部门,他多方面地融汇了我国古代科学的成就和当时外来的科学知识,一身兼任了科学工作的组织考、宣传者和实践者,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竺可桢将他与同时代的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相比,觉得毫无逊色”
还有现在发现的明代数学家的著作,明代数学家早于牛顿提出了导数的概念,在求解高次方程上都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