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里达州棕榈滩郡的邓肯中学,每天下午都一帮12岁到14岁的孩子,同一门难学的语言--汉语较劲。这帮孩子似乎在同汉语展开一场激战,但获胜的好象总是这门难学的语言。
一位名叫科贝(Chelsea Kirby)女孩脸上写满了发愁的表情,说:“太难学了,尤其是那些符号。”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网站的(NPR)文章说,科贝所说的那些符号,指的就是汉字,只能用汉语拼音组成拼出汉字,而这些拼音又带着不同的音调,音调的变换也意味着字意的不同。
这些孩子的汉语教师付老师(Parkhee Fu)一边解释一边打比方说,Ma这个字,即是妈的意思也是马的意思,只是根据音调的变化而含义不同,“你们都不想把妈妈叫错了吧”。
既然这样“别扭”,为什么这帮孩子还要学习这门以难学而著称的语言呢?一些孩子们回答说,来上汉语课纯属“偶然”,因为他们以为这是门好学的语言。也有同学说,自己也不知道究竟为什么要学汉语。但一位快12岁的名叫里特纳(Pedro Rittner)的学生说,“我认为这个课程非常好,因为汉语是个热门语言。现在,象银行一样的业务都把工作转到中国,所以学习汉语将成为一个真正的优势。”
里特纳所在公立学校就是全美众多普及汉语教学计划的学校之一,这所学校的李校长(Joseph Lee)介绍说,去年全美国共有1.6万多孩子开始学习这门被15亿人所说的语言--汉语,所以,“我们现在就得迎头赶上”。
李校长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本《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所撰写的《世界是平坦的》(The World is Flat)的畅销书。弗里德曼花了一年工夫并亲自到印度班加罗尔与中国上海等地考察,得出中国和印度正在挑战美国的结论。对美国商界来说,中印两国都成为注视焦点,是“机遇”和“挑战”相结合。
弗里德曼在书中说,中印两国和美国“不在低层,而在高层展开竞赛”,两国正在“人才建设”上迎头赶上美国。他在硅谷经常听到“B to B”(Back to Bangalore)和“B to C”(Back to China)的信号--高科技人才正在不断从美国返回班加罗尔和中国。文章说,弗里德曼的评论或许正在推动美国的汉语教学,一些教育家确信,学习汉语将会给美国学生带来一种优势。
拥护美国公立学校开设汉语课的人指出,美国汽车制造业进入中国市场的经历就是最好的例子。美国汽车制造业在中国市场与规模较小的韩国汽车制造商展开竞争时,他们很快就失去了优势。美国亚洲社会教育项目负责人列文(Michael Levine)指出,韩国人的优势不仅仅是在文化上,而且在语言上和其它方面在与中国人做生意时,都给了他们许多优势。列文说:“这并不是说他们的产品如何好,而是他们在生意上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为此,华盛顿已开始在汉语教学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参议院已通过一项议案,将向汉语学习项目拨款10亿美元,并帮助培训新的汉语师资力量。但现在来看,华盛顿这些措施还无法满足学习汉语的需求。芝加哥一些学校已无法等待华盛顿迟迟无法到位的资金,已有3000多名学生开始学习汉语。其中许多孩子都拉丁后裔,他们一边学习西班牙语,一边学习汉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日前举行的全民教育高层会议上指出,“汉语热”正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升温,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达到3000万,共有 100多个国家的2300所大学开设有汉语课程。这种势头有增无减,学汉语的人大部分是年轻人,年龄最小的仅8岁。
但汉语热的兴起,也有不少人对美国公立教授这门“没有多大用处”的语言持怀疑态度,一些学生的家长也对此很到非常困惑。一名佛罗里达州的学生家长表示,她对儿子学习汉语掌握这门外语的技能感到“很怀疑”,“坦率地说,我看不到在哪些地方能用上汉语,即使中国已变成了一个大国,但那里所有人都会学英语。我相信中国都能讲英语。”
其实,目前中国学习英语的人数据估计应该在1亿人左右。一些对美国学校教授汉语的批评者强调,美国学校更应该更重视数字和科学教育,其理由是:语言来来去去,而那些基础技能却总是必须的。不过,芝加哥负责汉语教学项目的戴维斯(Robert Davis)则反驳说:“即将将来不去中国的摩罗托拉工作,我们也要求我们的学生了解中国正在发生的变化。再者说,学习汉语也会让这些学生开开眼界。”
文章最后说,然而,对于一些学生家长来说,他们可不想只是让孩子开开眼界,他们已有更远大的“抱负”。他们已雇佣了一些能讲汉语的保姆,来照顾他们的婴儿,希望给他们的孩子带来一个好开头,好让他们提早进入这个已被称为“中国人的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