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79年,河南洛阳的大才子贾谊被举荐为“博士”(级别相当于县令,却享有经学权威的崇高名望,上朝可戴卿大夫级的冠冕),正式登上中国历史的大舞台。这一年,他才22岁。
不过,对于贾谊自己而言,22岁当上博士,一点也不意外。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贾谊18岁时,就“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而且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汉时选拔的博士,一定是博学通达之人,而贾谊的才学远近闻名;吴公被汉文帝委以廷尉要职,掌朝廷刑狱大权。一个满腹才学的人,又有政府要员举荐,贾谊当上博士,一点都不奇怪。
但是,在一干朝中官员眼里,贾谊的入选还是非常打眼甚至是扎眼的,因为他太年轻。在70余人的博士队伍中,贾谊的青春,衬出其他人的垂垂老矣。更让老先生们难堪的是,他们回答不上来的问题,年纪轻轻的贾谊偏偏都能对答如流:“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但贾谊却没有觉察到、或者根本不在意人们脸上的不悦或尴尬之色,他怀着纯洁和热情的心,将他一系列完整的计划像打晒金黄的麦子一般打晒在众人面前,并且认为只要朝廷采用了他的计划,并且赋予他足够的权力,他就会使大汉成为九州万方最安定和强盛的帝国。他口惹悬河,大言不惭,而且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对或者犯下何等忌讳---
他尖锐批评礼仪废坏的现象,并建议“定制度,兴礼乐”;
他指出不重视农业生产的危害,并向文帝献计“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着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他甚至毫无顾忌地大摸老虎屁股,批评列侯呆在京城耽于享受,建议他们都回到受封之国……
而同样年轻的汉文帝因为刚刚又惊又喜地登上帝位,正摩拳擦掌,准备好好烧上“三把火”,贾谊的一系列革新建议正对他的胃口,于是,第二年,他就破格提拔贾谊为太中大夫,到了第三年,他甚至打算升他为公卿,这就好比让一个人从县长一下子成为政治局委员。这一下终于炸开了锅。
当初,贾谊提出的“列侯之国”的主意,严重损害了朝中公卿等“老资格”的利益,现在乳臭未干的他又要出任主管一方国事的公卿要职,与“老资格”们平起平坐,这一下,“老资格”们再也坐不住了。
于是他们说:“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他年纪轻轻,才学到一点东西,就一心想着获得权力,扰乱朝事!)当然,这只是朝中要员们反对贾谊的借口。真正的原因,他们自然不便拿到台面上来说,但又人人心知肚明,包括皇帝陛下。
汉文帝没有想到,重用贾谊会惹来这么多的麻烦,而自己刚刚被这些大臣们扶上皇位,若现在就跟他们翻脸,逼急了,还真怕不好收拾,于是,只好委曲贾谊了---让他从“老资格”们面前消失,外放到长沙国当长沙王太傅。
长沙有幸留才子
虽然差不多是平级调动,但对于汉文帝这一安排,年轻的贾谊还是有点牢骚:长沙,离京城长安千里的偏远之地,而且,天气不好,老爱下雨!
现在的长沙人也许很难理解贾谊当时的心情:长沙,交通便利,生机勃勃,至于其常见的阴雨天气,怎么会成为一个问题---不仅滋润皮肤,而且多少还有些诗意。
不管今人如何不理解,2000多年前的贾谊在即将赴长沙时,确实是郁闷了一把:“国其莫我知,独堙郁兮其谁语?”(这个国家没有谁能了解您,独自憋闷您能向谁诉说?)(《吊屈原赋》)
长沙贾谊故居管理处的吴松庚则认为,把贾谊安排在长沙,并非如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是“贬”,而是汉文帝在全盘考虑了当前的局势之后下的重要一着棋。
依据汉制,地方诸侯国的丞相和太傅均由中央政府任用,以实际控制各诸侯国政务。当时的长沙国,是西汉仅余的一个异姓诸侯国,西汉帝国,还得仰仗它牵制南方的南越,而后者总是蠢蠢欲动。而且,当时,占据长沙国丞相高位的,是醴陵侯越,吕后的大红人。
要去笼络、安抚一个异姓王,以及对付一个前势力的“余党”,汉文帝必须派出一个有能力、自己完全信得过的人。
汉文帝选择了贾谊。
因此,尽管有牢骚,贾谊还是收拾好心情,前往长沙赴任。
于是,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长沙迎来了年仅24岁的长沙王太傅贾谊,迎来了一位千古才俊。
贾谊在长沙有怎样的政绩已无史籍可考,但从之后长沙国政局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窥视到贾谊的作用和影响。
首先,贾谊到任后不久,丞相越就立即从长沙的政治舞台上消失,取代他的是利苍(马王堆二号墓墓主)与辛追之子利豨。与此同时,长沙国与南越国边境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形势。贾谊任长沙王太傅之后,吴氏长沙国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更加密切,而且经受了极其严峻的考验:景帝时,发生吴楚七国之乱,长沙王吴着为叛军努力争取的对象,吴着最终站稳了立场,没有加入叛乱阵营,也保住了吴氏长沙国的平安。吴松庚认为,这其中,贾谊对长沙王吴着的训导当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应该说,在长沙王太傅的岗位上,贾谊干得非常出色。
摔死怀王,哭死贾生
公元前173年,贾谊被召回长安,不久被拜为梁王太傅。
梁国,地处中原膏腴之地,在当时既无外患,也无内忧,可谓享福之所在。
而梁怀王刘揖,是汉文帝最疼爱的小儿子。把刘揖交给贾谊,汉文帝的意图很明确:让德才不凡的贾谊为刘氏王朝培养一个素质极高的政治明星。
贾谊明白汉文帝对自己的期望很高,也明白自己的担子很重,同时,他也欣慰地看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天空泛起了曙光。
只是,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那一抹动人的曙光,竟然转瞬即逝。
汉文帝十一年(公元前169年),梁怀王刘揖在入朝时,竟然不小心从马上摔了下来!
梁怀王这一摔,后果很严重:不仅摔掉了自己的性命,还葬送了太傅贾谊的一切。
贾谊陷入深深的内疚、悲伤和绝望之中:皇帝陛下让他出任其爱子的老师、监护人,而皇子竟然生生摔死,对此,自己是严重地失职;与梁怀王相处7年,双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如今,却阴阳相隔;梁王一去,自己的前途显然渺茫……
公元前168年,即梁怀王坠马而死的第二年,千古奇才贾谊因悲伤过度,哭泣岁余,竟然郁郁而终。
那一年,他才33岁。
后记:贾谊是在极度抑郁和痛苦中过早离开人世的。由于梁怀王坠马而死,汉文帝的责怪很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因此,贾谊去世时,其社会地位并没有得到汉室上下的一致认可。然而,到汉武帝时,朝野上下对贾谊的看法有了实质性的改变,贾谊的政治地位空前提高。此时,贾谊为西汉中央政府制定的长治久安之策,如削藩、国家垄断铸钱等不仅被全面采纳,而且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汉武帝深感汉朝皇室亏对了贾谊,就“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而贾嘉最好学,世其家”。汉武帝以后,贾谊子孙多为汉室公卿,社会影响不容忽视。
星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