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6-07-18 02:08:49作者:
日前,由跨行查询收费引发的银行卡收费风波愈演愈烈,压抑多时的火药桶一触即发。在过去短短三年时间里,从对银行卡收取年费、小额账户收费到跨行查询收费,银行新增收费至今已高达20多项。
收费项目令人眼花缭乱
据了解,银联正在酝酿的收费有100余项,原先免费的、属于对客户附赠的银行服务也正逐步恢复“身价”。与此同时,一些老的收费项目也纷纷调高了费用。
收费项目密集出台,自然引起了持卡人的强烈不满。
“查一下余额竟然也要收费,简直是想钱想疯了。”在北京某出版社工作的小孙在谈及此事时言辞颇为激烈。作为一位持有近10张银行卡的用户他备感无奈,“每年除了要交上百元的年费不说,有的还要缴纳相应的小额账户费,如果再加上跨行取款、跨行查询等费用,一年下来至少要被银行‘吃掉’几百元。”
像小孙这样的持卡人比比皆是。他们不理解,自己既把钱存到银行,又向银行贷款,是银行资金的提供者与利润的创造者,为何银行屡屡对他们下手?
广发行北京分行财富管理中心负责人赵晔也有同样感受。他说,由于银行开始收取跨行查询费,他每天都能听到持卡人类似的抱怨,“服务一点没改进,钱却越收越多了,你们银行到底怎么了?”
矛头直指垄断利润
这场由跨行查询挑起的收费风波把中国银联推到了“风口浪尖”。
社科院金融所曹红辉博士说,中国银联给出的理由总是以不变应万变,服务占用了系统资源,收费符合国际惯例,有利于银联提高运营效率。
事实果真如此吗?记者了解到,像花旗、渣打、恒生这样的国际银行巨头在香港并不收取银行卡年费,更不要说跨行查询收费了。
“所谓的成本只是用来唬人的借口。”某业内人士认为银联和银行整天拿成本说事有些可笑。他说,以跨行查询为例,一次大约是0.01M左右的数据,北京1500万人,以平均每人10天查询一次计算,每天也只有150万次的查询,即50M左右的流量。租用2Mb/s带宽就已够用,每个月只需2000元的租费成本,而它们却收取了1350万元的费用。“简直就是暴利!”
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全国银行卡发卡机构为175家,发卡量为9.6亿张。如果按每张卡10元的年费计算,一年的收入就是96亿元。
规范收费势在必行
种种迹象表明,银行卡规范收费已势在必行。
“银行收费市场化将提上银监会的议事日程。”银监会一位人士透露,在国际上,只有两类收费会由银行单方面宣布增减,一是随所在国央行汇率变化而调整的贷款利率;二是所在国各级政府对各类银行账户征收的税费。至于中间业务收费,绝不会由银行单方面调整。因此,银监会需要对此进行规范,一方面,收费与服务要匹配,在具体的收费行为中,必须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权,坚决杜绝垄断行为。
那么,日后商业银行将如何实施收费呢?
中国人民大学赵锡军博士建议,国内银行收费要建立在差异化竞争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确定是否收费。比如,美国的社区银行、市民银行很少对市民收费,因为市民是目标客户,一些大型银行的目标是大客户,这样才对一些小客户设置了收费门槛。
但某城商行卡部负责人却认为,作为收费的始作俑者,银联是国内唯一的、垄断的银行卡组织,没有竞争,整个社会交易成本就无法降低,因此要想最终解决收费问题,决策层应该痛下决心,成立另外的银行卡组织,有了充分的市场竞争,消费者才能真正受益。
因为收费,银联正把自己逼向一条绝路
7月4日,上海市徐汇区法院正式受理上海市民邓维捷告银行跨行查询收费一案。据《上海证券报》报道,跨行查询收费遭遇起诉一案有新进展,4家被告单位已经成立一个应诉小组,牵头单位为中国银联。
此前,笔者就曾撰文指出,与消费者对簿公堂不是银联的最佳选择。但银联似乎铁了心要打这场官司。银联或许是出于以下考虑:
其一,倘若银联胜诉,就为自己的收费找到了法律支持——既能为过去的收费正名,也能在此事平息后继续展开收费。并且,由于央行、银监会、发改委等部门,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民间压力,银联收费随时可能被叫停。倘若得到了法律支持,就彻底堵住了央行、银监会、发改委等部门的嘴,使他们无法以行政权力强制银联取消收费,等于为银联下一步的收费同时扫清两个障碍。
其二,银联之所以倾向于选择对簿公堂,而不是与邓维捷和解,还因为,倘若银联败诉,银联过去的收费项目绝大部分将变成非法,而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将成为央行、银监会等部门的头痛难题。银联想通过应诉,来给央行和银监会施压,迫使央行和银监会站在银联这一边——因为无论对于银联还是央行、银监会,都输不起这场官司。银联巧妙地利用其与央行、银监会在某些利益方面的共同点,来悄悄地借力发力,达到维护自己私利的目的。
其三,倘若银联胜诉,坊间恐怕再难有起诉银联的——银联可以杀一儆百,逼使消费者屈服,听任银联的收费继续进行,而银联则可以从此高枕无忧——民间的批评之声早已有之,银联从来没有在乎过。银联试图通过打赢一场官司,来节省自己直接面对消费者挑战的成本。
但是,银联少算了一笔至关重要的账——民意。倘若银联胜诉,民间的不满情绪将再次失去疏导的机会,银联早晚都要为此付出代价。跨行查询收费激起的不满之声,对于任何一个靠市场生存的经济体而言,都是一个不祥之兆。2006年,是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全面改革的界碑时刻,外资银行正在磨刀霍霍蚕食国内市场。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有人出于对银联乱收费的激愤,撰文企盼外资银行来得再快一些,而这种呼吁响应者众,这意味着什么?
当初成立银联有两个目的:一,在内地金融服务业开放之际,急需要一艘“航母”来对抗外资银行卡巨头万事达和VISA。二,为了统一标准,避免重复建设,减少交易成本。但是,银联正在陷入自己为自己设置的一个陷阱:倘若它是为了做强做大,对抗外资同行,它就没有违逆民意,强行收费的理由;倘若它避免了重复建设,减少了交易成本,也没有强行收费的理由。
显然,银联短视的收费行为,乃是对自己的一种背叛——它在悄悄地蚕食自己存在的合法基础。如今,外资银行卡巨头正虎视眈眈,原银联创始人、总经理周晔,原银联总裁助理穆海洁等一批中国银联原高管创建的“汇付天下”正悄悄揭开面纱。面对近在眼前的竞争对手而不见,一个刚刚形成的垄断实体就“病”成这样,还能指望它将来能有什么作为吗?
收费项目令人眼花缭乱
据了解,银联正在酝酿的收费有100余项,原先免费的、属于对客户附赠的银行服务也正逐步恢复“身价”。与此同时,一些老的收费项目也纷纷调高了费用。
收费项目密集出台,自然引起了持卡人的强烈不满。
“查一下余额竟然也要收费,简直是想钱想疯了。”在北京某出版社工作的小孙在谈及此事时言辞颇为激烈。作为一位持有近10张银行卡的用户他备感无奈,“每年除了要交上百元的年费不说,有的还要缴纳相应的小额账户费,如果再加上跨行取款、跨行查询等费用,一年下来至少要被银行‘吃掉’几百元。”
像小孙这样的持卡人比比皆是。他们不理解,自己既把钱存到银行,又向银行贷款,是银行资金的提供者与利润的创造者,为何银行屡屡对他们下手?
广发行北京分行财富管理中心负责人赵晔也有同样感受。他说,由于银行开始收取跨行查询费,他每天都能听到持卡人类似的抱怨,“服务一点没改进,钱却越收越多了,你们银行到底怎么了?”
矛头直指垄断利润
这场由跨行查询挑起的收费风波把中国银联推到了“风口浪尖”。
社科院金融所曹红辉博士说,中国银联给出的理由总是以不变应万变,服务占用了系统资源,收费符合国际惯例,有利于银联提高运营效率。
事实果真如此吗?记者了解到,像花旗、渣打、恒生这样的国际银行巨头在香港并不收取银行卡年费,更不要说跨行查询收费了。
“所谓的成本只是用来唬人的借口。”某业内人士认为银联和银行整天拿成本说事有些可笑。他说,以跨行查询为例,一次大约是0.01M左右的数据,北京1500万人,以平均每人10天查询一次计算,每天也只有150万次的查询,即50M左右的流量。租用2Mb/s带宽就已够用,每个月只需2000元的租费成本,而它们却收取了1350万元的费用。“简直就是暴利!”
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全国银行卡发卡机构为175家,发卡量为9.6亿张。如果按每张卡10元的年费计算,一年的收入就是96亿元。
规范收费势在必行
种种迹象表明,银行卡规范收费已势在必行。
“银行收费市场化将提上银监会的议事日程。”银监会一位人士透露,在国际上,只有两类收费会由银行单方面宣布增减,一是随所在国央行汇率变化而调整的贷款利率;二是所在国各级政府对各类银行账户征收的税费。至于中间业务收费,绝不会由银行单方面调整。因此,银监会需要对此进行规范,一方面,收费与服务要匹配,在具体的收费行为中,必须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权,坚决杜绝垄断行为。
那么,日后商业银行将如何实施收费呢?
中国人民大学赵锡军博士建议,国内银行收费要建立在差异化竞争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确定是否收费。比如,美国的社区银行、市民银行很少对市民收费,因为市民是目标客户,一些大型银行的目标是大客户,这样才对一些小客户设置了收费门槛。
但某城商行卡部负责人却认为,作为收费的始作俑者,银联是国内唯一的、垄断的银行卡组织,没有竞争,整个社会交易成本就无法降低,因此要想最终解决收费问题,决策层应该痛下决心,成立另外的银行卡组织,有了充分的市场竞争,消费者才能真正受益。
因为收费,银联正把自己逼向一条绝路
7月4日,上海市徐汇区法院正式受理上海市民邓维捷告银行跨行查询收费一案。据《上海证券报》报道,跨行查询收费遭遇起诉一案有新进展,4家被告单位已经成立一个应诉小组,牵头单位为中国银联。
此前,笔者就曾撰文指出,与消费者对簿公堂不是银联的最佳选择。但银联似乎铁了心要打这场官司。银联或许是出于以下考虑:
其一,倘若银联胜诉,就为自己的收费找到了法律支持——既能为过去的收费正名,也能在此事平息后继续展开收费。并且,由于央行、银监会、发改委等部门,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民间压力,银联收费随时可能被叫停。倘若得到了法律支持,就彻底堵住了央行、银监会、发改委等部门的嘴,使他们无法以行政权力强制银联取消收费,等于为银联下一步的收费同时扫清两个障碍。
其二,银联之所以倾向于选择对簿公堂,而不是与邓维捷和解,还因为,倘若银联败诉,银联过去的收费项目绝大部分将变成非法,而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将成为央行、银监会等部门的头痛难题。银联想通过应诉,来给央行和银监会施压,迫使央行和银监会站在银联这一边——因为无论对于银联还是央行、银监会,都输不起这场官司。银联巧妙地利用其与央行、银监会在某些利益方面的共同点,来悄悄地借力发力,达到维护自己私利的目的。
其三,倘若银联胜诉,坊间恐怕再难有起诉银联的——银联可以杀一儆百,逼使消费者屈服,听任银联的收费继续进行,而银联则可以从此高枕无忧——民间的批评之声早已有之,银联从来没有在乎过。银联试图通过打赢一场官司,来节省自己直接面对消费者挑战的成本。
但是,银联少算了一笔至关重要的账——民意。倘若银联胜诉,民间的不满情绪将再次失去疏导的机会,银联早晚都要为此付出代价。跨行查询收费激起的不满之声,对于任何一个靠市场生存的经济体而言,都是一个不祥之兆。2006年,是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全面改革的界碑时刻,外资银行正在磨刀霍霍蚕食国内市场。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有人出于对银联乱收费的激愤,撰文企盼外资银行来得再快一些,而这种呼吁响应者众,这意味着什么?
当初成立银联有两个目的:一,在内地金融服务业开放之际,急需要一艘“航母”来对抗外资银行卡巨头万事达和VISA。二,为了统一标准,避免重复建设,减少交易成本。但是,银联正在陷入自己为自己设置的一个陷阱:倘若它是为了做强做大,对抗外资同行,它就没有违逆民意,强行收费的理由;倘若它避免了重复建设,减少了交易成本,也没有强行收费的理由。
显然,银联短视的收费行为,乃是对自己的一种背叛——它在悄悄地蚕食自己存在的合法基础。如今,外资银行卡巨头正虎视眈眈,原银联创始人、总经理周晔,原银联总裁助理穆海洁等一批中国银联原高管创建的“汇付天下”正悄悄揭开面纱。面对近在眼前的竞争对手而不见,一个刚刚形成的垄断实体就“病”成这样,还能指望它将来能有什么作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