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个傍晚,我在兰屿的海滩散步,看到原住民一家人正蹲在地上整理刚网到的鱼,他们把鱼小心地分成四堆,也可以说是四种等级。
“为什么把鱼分开来摆呢?”我当时好奇的问。
男人用生硬的国语,指最好的一堆鱼说:“男人鱼!”又指剩下的两堆:“女人鱼!小孩鱼!”
最后指着显然又少又差的鱼说:“老人鱼!老人吃的。”
十五年了,那海边一家老小的画面,至今仍清晰地映在我的眼前,甚至可以说深深烙在我心上。
我常想:为什么老人要吃最差的东西,又为什么当时那老人家,竟抬起头来,对我一笑?
今天我到朋友家做客,再一次遭到这种震撼!
晚餐之后,我指着餐桌上的残羹剩菜,对主人客气的说:“你准备的太丰盛了,剩下这些多可惜!”
岂知主人才六、七岁的小孩竟毫不考虑搭了腔:“不可惜,奶奶吃的。”
“我婆婆等一下会下来吃。”女主人说。
看见我十分惊讶,又解释:“她不喜欢一起吃,叫她吃好的,她还不高兴,只有剩下来的,她才吃,而且吃的很开心。”
现在我坐在桌前写这篇东西,想到今晚的画面,禁不住流下泪来,我要再一次问:为什么?
只因为老人家没有了生产力,就该吃剩的?就该吃坏的吗?
只因为老人家“自愿”、“高兴”,我们就任他自生自灭吗?
相信不少人读过我在“点一盏心灯”里写的“爱吃鱼头”那篇文章。
老人家临终前,几位好朋友烧了她最爱吃的鱼头去。
却听到她老人家瞒了十几年的秘密:“鱼头虽然好吃,我也吃了半辈子,却从来没有真正爱吃过,只因为家里环境不好,丈夫孩子都爱吃鱼肉,只好装作爱吃鱼头。我这辈子只希望能吃鱼身上的肉,哪曾真爱吃鱼头呀!”
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故事中的老人家有幸临终时说出心里的话,问题是这世上有多少为家庭牺牲的父母、尊长,就在晚辈们的一句“她自己喜欢”的漠视下,慢慢淍零了!
是的!他们是在笑,因为他们的牺牲有了成果,而快乐的笑!
但晚辈们看到那笑,是不是也该笑呢?还是应该自惭地哭呢?!
最近我为公视“中国文明的精神”进行评估,在读了一百多万字的专家论文后,印象最深刻的,竟是论文里提到西方社会学家,于民国二十六年起,在中国多年的调查结果:“不要以为中国农村有许多三、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事实上几乎没有!主要的原因是农民寿命太短,平均在五十岁以下,活不到多代同堂的年龄,又因为贫穷而缺乏维持大家庭需要的财富。”
我们能相信吗?这个中国人常以为自古就盛行多代同堂的说法,竟然错了!那是理想”,并不是事实!
父母、尊长平均活不到五十岁,这是多么可悲的事!
问题是,父母不能甘旨无缺、安享天年、这又难道不是子女的耻辱吗?
过去穷,我们没话讲!今天富,我们该多么庆幸?
可是在我们庆幸的时候,是否该想想自己有没有真尽孝,抑或又创造了一种假象!?
记得有一次,我的儿子抱着一碗鱼翅汤当粉丝喝,我很不高兴的说:“那是留给奶奶的!”年轻人理直气壮地讲:“奶奶说她不爱趷,叫我吃光算了!”
奶奶是真不爱吃吗?还是因为“爱他”,才特意留下来?
每年冬天,我的窗台上都排列着一大堆柿子。为什么柿子一买就是十几个?
因为我发现只买几个的时候,母亲知道我爱吃,总是先抢着吃香蕉,等我叫她吃柿子时,则推说自己早吃过了水果。
只有当她发现柿子多到不吃就坏的时候,才会自己主动去拿。
当我为老母挟菜,她总是拒绝,说不要吃,我就把筷子停在空中,直到挟不稳而要掉在桌上,她才不得不把碗伸过来。
问题是她哪次不是高兴地吃完呢?
相反地,当菜做咸了,大家不吃,她却抢着挟,我只好用筷子夹压住她的筷子,以强制的方式,不淮她吃,因为血压高的人,最不能吃咸!
“瞧!有这样的孩子,不淮老娘夹菜!”她对着一家人高兴地抱怨。
我认为当我们小时候,长辈常用强制的方法对待我们,叫我一定要吃什么,又不淮吃什么!
他们这样做是因为爱护我们!而在他们年老,成为需要照顾的“老小孩儿”时,我们则要反过来模仿他们以前的做法。
用强力的爱!
这不是强迫,而是看穿老人家装出来的客气,坚持希望他们接受晚辈的孝敬。
如此当有一天他们逝去,我们才可以减少许多遗憾!
因为我们为天地创造一种公平的回馈,以及── 无怨、无悔的爱!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