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高洁的王安石

作者:阿哲 发表:2007-05-29 22:3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王安石是北宋的政治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为官清廉,一生锐意改革积弱成习的朝政,虽然因为得不到朝中重臣的支持,从而功败垂成,但他忧国忧民、不计个人毁誉的精神,仍为后世所推崇。

北宋的大文学家

王安石很珍惜时间,年轻时曾在韩琦手下当幕僚,因经常熬夜读书,从不参加当时官场上极为重视的宴会,一度使韩琦怀疑他是否沉迷于酒色,才不参与关系自己未来前途的应酬。

王安石不但是一位儒者,对于佛、道两家也有相当的造诣,他对诸子百家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所谓“江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此外,他知道作者的原意,很容易被后人所曲解,因此在读诸子百家的著作时,从不拘泥于注释,尽量自己去理解原文。苏东坡评王安石读书为“网罗六艺之遗文,断以己意;糠秕百家之陈迹,作新斯人。”由此可知,他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只是单纯的接受书上的知识而已。

他写作的态度非常严谨,脍炙人口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的“绿”字据说改了十几次才定下来。他诗文方面的成就,对北宋文学影响很大,故被后人推祟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平生行止,清白无污

王安石虽贵为宰相,却生活简约,且“不溺于财利酒色,视富贵如浮云”。他为官清廉的事迹很多,甚至连攻击他的政敌,也不得不承认他“素有德行”、“平生行止,无一污点”。

有一回,有人送王安石两件古物:古镜和宝砚。他看了以后,问道:“这镜子和砚台有何用处?”对方回答说:“这镜面光滑透明,不但近照人影一致,且可远照两百里的景物;还有这砚台石质又细又密,只要呵一口气,就能得水磨墨。”他听了以后哈哈大笑说:“两件都算是稀奇宝物,但对我而言却没有什么用处。吾面不及碟子大,哪要什么能照两百里的古镜?再说我有个习惯:写字前必先取水磨墨。你这砚台就算能呵得一担水来又如何?”说完后就把古镜和砚台还给对方了。

他担任宰相期间,得了气喘病,大夫开的药方中,有一味是紫团山人参,但是这种药走遍京城也买不到。有位官员听说此事,就送了一些过去,可是他坚决不受,有人劝他说:“你的病要此药才能治好,何必拘泥于这些小节呢?”他回答说:“我这一辈子没吃过紫团山人参,不也活到今天?现在就算不吃它,还能立即死去吗?”

王安石面色黧黑,门人忧之,去问大夫时,大夫说:“此垢污,非疾也。用藻豆洗面可除。”有一个人知道后,就要送他一些藻豆,他笑道:“天生黑于予,藻豆其如予何?”;有人对他说:“公面有墨,我送点园荽给你,洗之当去。”他也笑道:“天生黑于予,园荽其如予何?”

他清廉到几乎严苛的程度,在当时追求名利的官场中,格外显得难能可贵。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自幼随做地方官的父亲迁徙各地,奔走南北的生活经历中,他看到了地主、官僚对百姓的欺压;也目睹地方势力所造成的民劳财匮的状况。后来,自己到各地任地方官期间,对当时北宋积弊成习的社会现象,更有深刻的体会。

在朝廷为官时,他也发现北宗王朝在一派繁花似锦的背后,其实已经是积重难返了。造成此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太祖时期设计的官、职、差遣分离制度,与科举、恩荫、荐举等选官制度结合起来,演变出大批的冗官、冗员。据说当时有官职没有差事的人,竟然占官员总数的一半以上;此外,宋朝财政管理也十分的松散,导致年年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各种不合理的弊端,让他体悟到朝政再不改革,是相当危险的。

他曾向宋仁宗上万言书,但未被采纳。宋神宗即位后,他两度出任宰相,于是开始积极推行新法,新法内容包括: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保甲法、将兵法及科举制的改革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

新旧党争

因新法抵触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故从头到尾都遭受很大的阻力,加上未充份地沟通,使司马光、欧阳修等大臣认为其违反祖宗之法。得不到朝中重臣的支持,他只好启用吕惠卿、蔡京等小人,逐渐使原本利民之法,反而成了扰民之政,以致最后连太后都出面干预了。王安石见新法沦落至此,知道改革的路已走到尽头了。失望之余,从此退出朝政,不再过问国事,开始接触佛学,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王安石罢相后,由旧党掌权,开始逐步地废除新法;哲宗稍长,为制衡太后的专横,又重新启用新党人士,但新党中尽是些小人,只想报仇,对于什么新法、旧法,根本不感兴趣,从而开始清算旧党大臣,使原本的新旧党争,最后完全变成意气之争了。

是人为?还是天意?

后人往往将改革失败,归咎于王安石的刚愎自用,可是后来宋朝不但遭到金国攻陷北方,且最后一任皇帝更是被逼得跳海自尽。北宗王朝的结局,充份说明宋神宗时期,确实已到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

那么变法之所以会失败,是新法不好造成的吗?其实王安石的新法,对于宋朝的弊端可以说都是切中时弊的良法。曾经反对新法的苏轼,在外任官期间,亲眼看到新法的便民之处,从而认识到反对派的偏执与保守,他给友人的信中说:“吾侪新法之初,辄守偏见,至有异同之论……回向之所执,益觉疏矣。”由这一段话中,可以得知新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既然新法是良法,又非改革不可,那为什么变法还会失败呢?除了人为的因素之外,或许可以说是天意如此吧!

来源:大纪元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新一期特刊已经发表
请荣誉会员登陆下载
更多会员专刊

更多专题
今日重点文章
更多重点文章
donate
72小时热门排行
更多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
更多专栏作家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