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360行】之做电子工程的吉娜

作者:文婷 发表:2007-07-26 21:2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图中并没有吉娜 :))

任何一个社会,都欢迎这样的人: 他们的底色是善良,他们真诚的对待周围所有的人,他们微笑着面对灰暗的日子。这些看似平凡但其实难得的品质给他们回馈了他人的善意与生活的祥和。在人群中,他们安静并不喧攘,但他们却是构成任何一个稳定向上社会的健康不可或缺的基本粒子。吉娜就是这些人中的一员。


吉娜:来美国11年啦……

我是96年底F2 签证过来的。来之前在国内考了托福,来美之后考了GRE,次年8月上了学。我在国内学的是电子工程,出国之后,没有改行,还是学的本专业。人们把我们这种叫Double E。

我读书赶上了个好机会,碰到学校刚好开设了一个为期仅一年的研究生课程,只需选课,不用写论文的那种。学电子工程从事什么行业就要看机会了,有电子工程方面的工作当然最好了,没有那就找偏计算机方面的。我所了解的学这个专业的可能还是从事计算机方面工作的人多一些。

3份工作经历

毕业之后,我的第一份工作叫做“intern”,有点像国内说的毕业实习。是电子工程方面的工作,硬件工程师。我在一个公司里做了几个月的时间吧。不过实习到期后公司没有这个职位空缺,也就没有留下。

如果是在海外读了学位再找工作的,Intern不失为一个好的开端。有的人求学的时候,会把学校是否开设Intern作为一项选择学校的考虑。这也有些道理,因为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大多数都没有当地的工作经验,很多公司不愿花时间来培训你,他们要的是立刻能干活的雇员。

夏天Intern 机会多一些,这也许因为夏季有很多职员休假吧。Intern的实用性完全取决于公司了。还是有公司愿意用Intern 的人, 因为给的薪水较低,也不用给公司的福利(benefit), 职位也不会是技术性很高的职位。

如果干的好,公司又需要这样的人才,那很可能干完实习期能被留下。尤其是大公司,即使实习的部门暂时不缺人,但如果其他部门缺人, 也会先考虑来实习过的表现出色的人。因为在本公司实习过,会熟悉本公司的“人脉”和所用的系统,也比较了解公司的业务和项目,与从外面招聘的人相比,培训起来容易,上手也快。

在北美找工作, 人的network很重要。很多公司需要招聘人,首先会在公司内部公布出来,希望内部员工能推荐合适的人选。公司往往认为内部职工介绍的人,一般来说信息比较可靠,能比较真实的了解一个人。另外,一旦这个职位对外公布出来,就会接到雪花一样的求职信,处理这些求职信很耗时间精力,有的公司了节约开支,精简部门,本来就没有HR(人力资源部),这些公司就更没有精力去处理这些求职申请。

在国内,关系网是找工作的很关键的一个方面,并且非常普遍,但是,又不是每一个人都有那样的关系呀,大家就拚命的找,什么大姑的大姨的妹妹,同事的弟弟的姐姐之类的关系都得用上。但是平时也不熟悉,甚至都没见过,怎么办呢,找工作很重要啊,只好送礼了。而接受礼物的一方,就可以提供帮助,有时这份工作也就内定了。我们都知道这在国内叫后门,虽然没有多少人喜欢,可是大家都得这么做。

而在这儿,这种向公司推荐自己的熟人是受到鼓励的。有的公司,在你推荐的人被聘后,会给推荐人一定数量的奖金,奖金的数额从几百美元到几千美元不等。而这里的人际网络则主要靠自己的人缘了。象我们这些留学生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人,一个是在学校的同学,另一个是工作过的同事,还有一个是在社会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人。大家有过相处,有所了解,在一个人找工作时,其他人若正好有这样的机会,都会乐意帮助的。但是,还必须通过面试或笔试才能行,那就得靠自己了。

我的第二份工作就是一个朋友介绍进去的。他当时正好在一家公司作IT部门的经理,知道我在找工作,他了解我的学历背景,也相信我的能力,就推荐了我。面试时问到了我和推荐人是怎么认识的,以及作为一个好的员工必须具备的素质问题,没有问具体技术方面的问题。因为朋友的推荐,我没怎么费力就得到了这个职位,成了一名系统工程师,主要是做软件方面的。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在找工作时都有朋友介绍,更多的人还是需要自己去找,这就离不开互联网。我的第三份工作,也就是目前的工作就是大概花了3个月的时间,通过互联网找到的。这也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在美国,最流行的找工作的网站是:www.monster.com , www.careerbuilder.com. 有很多的职业介绍人或中介公司甚至一些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的人都会去这些网站找他们要的人。他们找到可能合适的人选后,就会电话联系,安排面试。

写简历可很有学问,我花了3个月时间跟我的简历有很大的关系。等我把最后一次更新的简历放到网站上后,很快就找到工作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找什么样的工作一定要明确。因为我前一份工作做的事情多且杂,而且写简历的时候,我自己也不很确定自己要找什么样的工作,所以我只是很笼统地写了适合于我的经验的工作,觉得这样机会可能会多一些。但效果反而不好。后来找人咨询,改了简历,很明确的写出要找什么样的工作,很快就有很多职业中介给我打电话。另外一点是放在网站上的简历要经常更新,哪怕只是改动很小的细节,都会给职业中介一个你真的是在积极找工作的印象。

文化冲击? 淡似一阵风

说实在的,在没有来美国之前,从来没有想到要来这里。我是从中国的农村到中国的城市然后来到美国。来美国前的最后一次回家乡探亲告别的时候,村子里有人说,跑那么远干什么?太远了!

刚来美国没有几天,就有热心的先来的留学生带我去买生活用品、微波炉和电视机--那是学英语要用的。这里没有拥挤的人流,几乎所有的物品,从吃的到用的,都是开架销售的方式,这对那时的我还是很新鲜的。象电视机等大件电器,有样品在那儿展示,你可以仔细的挑选你所需要的型号品牌等,也可以向员工咨询你所关心的问题,员工的态度都非常的好。等你选好后,店员会拿出一个没有拆封的给你,在美国没有当场拆封检察质量的事,都是付完钱拿回家再拆封,若有问题,可以凭收据在多少天之内换一个新的。在这里没有什么几大件必备之说,人们只买确实需要的东西。

出国对我来说,好像没有文化上的冲击,只是刚来美国的时候,我和先生都上学,家里经济比较紧张,我发过点感慨,觉得怎么会过上没钱的日子。不过很快也就适应了,而且经济困难的日子也不长。如果说真有文化上的冲击, 那我倒觉得美国并不像以前在国内认为的那样。没有出国的时候,认为美国是个花花世界,到处是“红灯区”,灯红酒绿的。但是来了之后发现,其实美国的外在环境并不乱,普通人们的观念也都很“传统”而且保守。

每个国家都有治安相对不好的城市,城市里也有治安相对不好的区。我觉得美国的治安相对中国来说,会更好些。我们出国前,看到听到的很多都是关于美国社会的负面的东西,把美国想的是到处是黑社会,到处的枪击案什么的。其实不是这样。这个国家恰恰是把人的生命看的是最重要的,整个社会的氛围也很看重人的生命的价值。所以有一点“风吹草动”,就立刻见报,哪里有抢劫了,哪里有枪击案了,记者们的鼻子尖着呢,哪里有事他们就深挖个不停。 这样,老百姓对周围的环境,治安好坏心里都有数。

家乡人诧异: 没有吃不惯西餐饿肚子?

生活习惯,改变并不大。刚出国的时候和国内的家人打电话还闹笑话呢。家里人还以为我们出国了,得天天吃西餐,还担心我们吃不惯, 我告诉他们以前吃什么,现在还吃什么,因为中国城里什么中国菜都有。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麦当劳、比萨饼这些快餐, 在美国,这就是很普通的快餐店,在美国人心中的地位,我看也就相当于中国路边的小面馆,可是在中国却只有大中城市才有,而且在很多中国人心里,尤其是孩子的心里,吃这些快餐还是一种时尚。

美国人穿衣服还没有国内的人讲究。 他们穿衣服,主要是看人自己的个性喜好, 工作环境,很少有衣服上的攀比,以衣着判断人的地位的。

在美国也没有感觉到所谓的职业贵贱。 不像在国内,人的“三六九等”分的很清楚。 这里的看门的,旅馆给人开门的,本人并没有觉得自己的工作很“低贱”,他们彬彬有礼,但不低声下气,其他人也不会觉得他们的工作“低人一等”而把他们另眼看待。大家都是平等的人,心里上是平等的,只是做不同的工作而已。

如果让我再一次选择,我还是会选择出国。出国前,我在国内工作了3年,那3年里, 也许是工作时间太短,我自己倒没有亲身体会人们常说的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 但耳闻目睹很多争争斗斗。在这种大环境下,在以后的人生大事中,象职称评定,孩子的上学工作等等,也不可能一点不受影响,一点也卷不进去。这种人际关系之间的紧张,甚至也波及到孩子, 家长们之间互相比孩子,谁的孩子如何如何,那个人的孩子又怎样怎样,这点是我非常不喜欢的。我见到的美国人还没有互相之间比孩子的,自己想怎么教育孩子,孩子想怎么发展,都是自己个人的事。孩子有了成绩,有了成就,家长会为他们自豪,也为别人孩子的成就高兴,很少有“葡萄酸”的心理。

交往圈子,还是以中国人为主。 西人朋友也有一些,常一起聚聚,聊聊天,我们告诉他们他们所不了解的中国,给他们讲述中原大地上曾流传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他们也帮我们解读这片北美的土地,解读这里的自由,这里的活力,这里的包容和这里的多元文化。

[文婷信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新一期特刊已经发表
请荣誉会员登陆下载
donate
更多会员专刊
更多专题
今日重点文章
更多重点文章
72小时热门排行
更多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
更多专栏作家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