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电影的外热内冷

发表:2007-09-12 05: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在西方,电影属创意工业,是媒体产品的一种。而在中国,对对电影的态度似乎要严肃得多,电影被列入意识形态,赋予了更重大的社会功用,例如为国家形象做代言。

今年的诸多电影节上华人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断背山》和《艺伎回忆录》成为多项提名和夺奖热门,让李安和章子怡这两个从未冷却的名字再次在世界范围内炙手可热。对此,中西态度再次显现鲜明区别。

西方电影界多从电影本身出发对影片给予了客观评价,对两人的创作和表现给予肯定和欣赏。但在中国,舆论冷暖分明,与电影有关,更与电影无关。

风口浪尖的章子怡

一直是处于风口浪尖的章子怡成了那样矛盾的结合:一方面在国外大红大紫着,一方面却是面对国内最广泛的声讨。

如果对声讨她的言辞做一个理性分析,会很清楚地看到,大部分的声讨不是针对个人演技,而是反感她作风高调,这种情感化的评价在《艺伎回忆录》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中日关系向来是一个敏感问题,而刚刚过去的反日游行更让民族矛盾进一步尖锐。

恰在这个时候,章子怡“冒天下之大不韪”出演日本艺伎,招惹众怒并被群起攻之自然不是奇怪的事。

虽然很显然的这不是影片的创作意图,章子怡在接受采访时也多次强调她只是一部国际电影中的一个角色而已。

但对广大中国观众而言,艺术无国界实在不可以构成宽容和原谅她的理由。因而,影片受到的好评不会让国人为之自豪,反而章子怡落选奥斯卡提名的消息似乎更称人心愿。

认可李安

与章子怡相对,儒雅的李安始终拥有中国观众的好感。一方面,作为学贯中西的杰出华人导演,李安为华人电影赢得了最世界范围内承认。另一方面,李安的谦和和低调很显然更为中国观众所欣赏。

这一次,李安再一次展现了一个世界级导演的气度与胸襟,触及敏感题材的勇气本身就值得景仰,更不用说成功将中西文化相融无痕,从《喜筵》到《断背山》,直指人性终极关怀,8项奥斯卡提名充分体现了对影片的认可和褒赏。

自然这是值得喜悦的,可是国内媒体的狂欢似乎真的有点过,虽然片中的一切和中国毫无关系,虽然对西方电影界而言,导演李安始终是Taiwanese(台湾人)…但这有什么关系呢?对于所有被奥斯卡情结困扰多年的国人来说,李安是今年可以承载起圆梦奥斯卡厚望的唯一理想人选,华人面孔就已经足够构成自豪的理由了。

不难想象,如果《断背山》一举夺魁,媒体舆论又将是怎样一番喜悦景象。

中国电影的界定,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越发混乱与含糊,对电影的解读是那样远远偏离了它本有的含义。而更具讽刺意义的是,两部电影几乎同时在中国大陆禁映,理由同样在影片之外。

中国电影举步唯艰

中国电影承载着无数与电影本有属性无关的东西,它实在是举步唯艰。

在我们谴责中国电影人创意贫乏的同时,是否可以换一个角度理解他们心中的苦闷:在中国做电影,真的好难好累。

毫无疑问,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是一种必然,更是一种必须,但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我们是否有勇气能走出内心的种种桎梏,还原电影的本真?简单或许会更容易产生伟大的深刻。

宽容和放轻松,对中国电影来说,真的并不简单。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