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子专栏】儒家理学为何没学出多少君子?

作者:唐子 发表:2007-10-02 20:0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2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缺乏修炼内涵,“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诲遏制不住“七情六欲万岁”的盼望。

元朝历史的内核,实可谓佛教的一场内斗:喇嘛教和白莲教的斗争。客观地说,关于元朝和明初的历史,我从国寨的教科书和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远不如从金庸的《倚天屠龙记》里得到的经得起推敲。白莲(明)教成全了朱元璋的明朝,朱元璋却以理学对付明教乃至整个佛教。于是给宋朝带来无尽羞辱的理学(大名为道学)又成为治国之本。当然历经百年劫难的理学在明朝也不是宋朝的样子了。

宋明理学的官名“道学”,虽然跟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代的道家和道教文化有外在的关系,内在的思想来源却是儒家的礼教道统,是以“敬天哲学”为内核的新的儒家子学,敬天祭祖的传统依然,依旧以忠孝仁信为本,跟韩愈的“治心论”和“道统论”不无关系,思想渊源间接来自道士陈抟,直接来自北宋五子。

陈抟于宋朝理学新儒,犹如老子于春秋孔子性命学原儒,也是一个神奇的搭台给儒士演戏的道家导演,著作有《指玄篇》81章,今日惟有《无极图》——论证其宇宙生成和显示其修道方法的图式——刻于华山石壁上尚存。陈抟的修炼理论的要旨是:从“元牝之门”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取坎填离,最后达到“炼神还虚,复归无极”的自然境地。北宋五子周敦颐和邵雍的理学形式由此而来。

北宋五子之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依托陈抟老道的《先天图》而作《太极图说》,提出一个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解释儒家思想,认为:“无极而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生万物,“万物生生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圣人仿太极建立“人极”,即“诚”,体现“纯粹至善”的阳气,人原本是“诚”之善人,诚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儒士修养须“主 静”、“无欲”而修诚,“自易其恶,恢复善性”,使一切言行都不违背仁义礼智。太极、理、 气、性、命等概念皆由周敦颐提出,为学生二程继承并隆重推出“理”的概念为核心。

  邵雍(字康节,世称百源先生),著作有《皇极经世》等,其河图、洛书也归原至陈抟,认为:宇宙的本原是不动的“太极”,即“道”、“心”;太极显发而变化出数、象和器等;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是按照“先天象数”图式展开的;人类社会是退化发展的,历经“皇、帝、王、霸”四个时期,一代不如一代。邵雍科举不第之后隐居,冬不炉夏不煽,每日诵读《周易》十遍,得以慧眼看人生,真眼看历史,翻阅人和社会在暗物质宇宙里的剧本。此后他拒绝做官,用卜卦形式扬名,留下梅花诗十首预言从宋朝到法轮功传出的历史,折射理学载道的神奇。

  张载(世称横渠先生),周敦颐和邵雍同时代人,北宋五子之三。自述其志:“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论太虚:“太虚即气”,“升降飞扬,未尝止息”,万物产生;“一物两体,气也”,“有两则有一”和“若一则有两”,“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解”;人和万物都是天地所生,仁与孝是“天地之性”,并非后天的“气质之性”;人的知识有“见闻之知”和“德性之知”两类,“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非德性所知。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张载论太虚和气,可不是国寨哲学教科书解读的什么古代唯物主义,应当属于理学“格物致知”学说中的“格物”之学,要引儒生由物理入天理,属理学先驱。

  宋朝理学正式从二程(程颢和程颐)开始。二程为亲兄弟,以周敦颐为师。二程所说的“理”,总摄天地万物并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放到这个高度的目的是告诉儒生:伦理道德的纲常是天理,违背不得。在二程看来,遵守仁义礼智忠孝的道德准则,不仅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而且是老天爷给世人定的理。“理”,先秦儒家早就简述过,周、邵、张三子较多地说过。但把“理”确立为宇宙之“天理”,作为理学的核心概念,却是二程开始的。国寨学者所谓理学是“以理为最高本体的唯心论体系”的论述,是在对中华“学说美妇”进行奸尸。二程的子学含有哲学概念和思想,但并非哲学,不能纳入哲学体系去解读。硬这样做,那就是在窒息中华儒学美妇人并将她放入西方哲学的棺材里,操“唯心论”政治棍棒代中共行淫。我们不能接这根棍棒,应当还理学美妇人的活样子。

程颢和程颐主张“格物致知”是在指导儒生通过认识物体的理(格物),认识到仁义礼智忠孝等人性其实就是“天理”(致知)。由此可知,二程的理学是正见德学,是古代正人君子和国家君王正统教育的家学和国学:教人做好人、好官。程颢(明道先生),传下美言:“良知乃出于天,故明心可见性”,主张“识仁”而以“诚敬”存之和身体力行从生活中去验证;程颐(伊川先生),传下佳语:“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主张专一勤奋地修诚,穷究事物之理而知上天之理。显而易见,二程的理学是新的儒家学问,是启智益善培育君子的新学问。

宋朝推行这个作为正道学问没有错。然而,君子不是学出来的,而是修出来的(不是修炼,是修养)。先秦时代和西汉前期,儒家周游列国和著书讲学,并有道家、法家、墨家、杂家竞争制衡,过程中文质彬彬和儒雅温和的涵养就修出来了,同时也证实了性命(天赋人之社会道德本性和历史使命)的真理。所以汉武帝以后儒学为国学(教育),推广六经,从表象上看是君王统一思想的做法,深入分析能体悟到一种天意:肯定儒家从春秋到西汉前期400年的性命学修养。问题也就这样出现了。当官府设太学和民间办书院独讲儒学(以妖言排斥其他之学)时,讲学的官只能是儒生充当,教科书只能是儒家经典,授课老师只能是名儒,毕业生进入政府做官……不如此儒学无法成为官学。可是如此成为官学的儒学,也就日渐丧失了培育君子儒(文士道)的修养意义,而逐渐转向为培育士大夫(儒官)的讲学意义——老师讲儒经,学生学儒经,学成有官做。这样,是不是具有君子儒的仁义道德修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过没有、会不会讲、考官和皇帝是不是OK。由此可知,理学是个好东西,可是学出了多少个君子? 缺乏修炼内涵,“存天理,灭人欲”的教诲能遏制住“七情六欲万岁”的世俗盼望吗?

欢迎英勇无畏和有使命感的仁人志士共同来参与未来中国网络大学的创建。
招生报名点 http://bbs.futurechinaforum.org/viewforum.php?f=138
教师全球海聘点 http://bbs.futurechinaforum.org/viewforum.php?f=139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新一期特刊已经发表
请荣誉会员登陆下载
更多会员专刊

更多专题
今日重点文章
更多重点文章
donate
72小时热门排行
更多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
更多专栏作家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