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如何从选择幼儿园开始,满足中国人望子成龙的愿望?
澳大利亚幼稚园的管理机制
1丶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幼稚园所在的区域不同,收费丶价格方面各有差异。但社会福利部的儿童补贴基金(child care benefit)是固定的。使用核准托儿服务的家庭如果年收入等於或低於$34,310.00,则有资格按最高标准领取child care benefit。即每一名学龄前儿童最高标准是每小时$3.37,按每星期50小时计,总金额可达$168.50。如果家庭收入超过$98,348.00,每一名需要托儿服务的幼儿只能获得child care benefit最低的金额。如家庭收入介乎两者之间,则根据需要抚养和照顾子女的人数,依规定在最高和最低金额之间作相应调整。每个家庭至少都有资格获得child care benefit的最低金额。这种补贴基金每年7月1日都有相应调整。补贴基金直接拨给幼稚园,家长只交幼稚园全费减除补贴基金後的差额。详情可浏览 http://www.centrelink.gov.au 网站。
2丶质量检查体系。 national childcare accreditation council inc. 简称ncac 负责全澳所有幼稚园的质量检查。这种质量检查每两年半进行一次,检查包括七大项八百多小项。幼稚园必须达标才可通过,并获得社会福利部的儿童补贴基金 (child care benefit) 。家长可透过http://www.ncac.gov.au 网站了解有关资讯,亦可查找你所在辖区的幼稚园,只需输入邮递区号即可。
3丶社会服务体系。 department of community services (docs) 负责所辖区幼稚园的营业执照发放和检查,同时提供技术服务和资源支援,并解决家长与幼稚园纠纷等诸多问题。透过网站http://www.community.nsw.gov.au可了解更多资讯。
做到"三个一"选好幼稚园
1丶做一次全面调查,缩小选择范围。澳大利亚幼稚园分爲公办丶私立丶教会几种类型。选择幼稚园最重要的就近及接送方便。再有,就是师资丶课程丶环境等是否理想,收费和价格能否承受,其口碑如何。
什麽样的幼教最好? 恐教师的专业素质最为关键。现代父母都希望孩子得到现代化的优质啓蒙教育。因此,教师仅有温柔的个性和耐心,喜爱跟孩子在一起是不够的。教师要有教师的气质,同时还要受过专业的培训,能够掌握现代教育技能和理念,善於和孩子沟通,能和家长分享幼儿教育的经验,做到家校合一,家校配合。同时,他们有助提升家庭的教育功能,有不断进取和探索的精神,更能帮助孩子在心智方面的成长。所以,好的师资队伍和风气最为关键。
幼稚园都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方法。你所选择的幼稚园能否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来因材施教,并且有其独特的教育内容和方式,这对於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家长对幼稚园所有教学和游戏丶生活方面的安排说明一定要清楚,从中可以了解一个幼稚园的总体实力。
2丶锁定目标,进行一次深入观察。对所选定的幼稚园进行实地观察,看园舍建筑是否稳固,楼梯与设备是不是专爲幼儿设计,楼梯丶桌角丶柱子与游戏设施是否有防护的安全装备。幼稚园的空间是否宽阔,可让孩子尽情跑跳。此外,消防设备丶饮水丶用电安全也是家长要注意的。家长在参观幼稚园时要记住去厕所丶厨房走一走,看看是否符合卫生要求,和活动室的距离是否恰当。当然,孩子饮水用的杯子有没有污垢丶毛巾干不乾净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都是不错的评量点。教室里有没有幼儿的作品,玩具是否够幼儿使用都应注意。图书丶教具的陈列最好是采用开放式,方便幼儿拿取,顺便看看孩子对这些用品是否能自由使用,有没有受到限制。有可能的话,到某个班去看看教师丶孩子的精神面貌,试着跟孩子打个招呼,看是否孩子的表现既有规则又活泼无拘。最好跟园长有一次面对面的接触,感受园长的工作作风丶办学理念和幼稚园特有的风格。
3丶带孩子去一次幼稚园,作出决定。选幼稚园不能忽略孩子的感受,最好带孩子去一趟幼稚园,放手让孩子玩一玩,如果孩子很喜欢,就可作出决定了。
家长得不得不做的功课
入园第一天,孩子表现各异。适应型的孩子,经老师介绍很快就和小朋友一起玩耍,跟家长说声"再见",一下子就融入集体中;安慰型的孩子,需家长陪伴一会儿并要作出某种承诺(如:放学早点接或要买点什麽等) ,家长走後,不主动和小朋友玩而是静静的等待和观察,需要老师和小朋友去关怀,才肯打开心扉;恐惧型的孩子,一入门就大哭大闹,扯衣拽袖不肯让家长走,就是家长离去,也不肯接受别人,哭到累了爲止。
不管哪种类型的孩子初入幼稚园感到恐惧是很正常的。有孩子用不吃饭丶不睡觉来"抗议",有的甚至做梦也念叨"要回家"。一些家长於心不忍,第二天就帮孩子请病假,後来就变成隔三差五请假,结果别的孩子已适应幼稚园生活,他的孩子还停留在哭闹阶段。
入园後,老师不可能事无巨细地照顾每个孩子,因此孩子需要有一定自理能力。因此,家长从孩子两岁起就要做以下训练:会食用固体食物,会用勺子吃饭,会用水杯自己喝水,尽量不用纸尿片,能说出要大小便,能独自睡觉,有自己穿脱衣服的意识。
因此,初入园,绝大部分孩子都会陷入焦虑状态,但有的孩子尤其中国大陆来的独生子女表现得格外严重。其中有四种类行,需家长多下功夫。1丶包办型----基本生活技能较弱,相对独立的生活让他们感到特别无助,吃饭丶穿衣等都会成为困难。2丶溺爱型---自我中心意识强,往往因争不到玩具等小事,就充满挫败感。3丶社会性指导偏差型---有家长过分限制幼儿与外界接触,使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得不到锻炼,碰到困难时,孩子缺乏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的勇气。4丶对幼稚园概念过於美好或严肃型--- 有家长在孩子面前把幼稚园说得就是个大型游乐场,孩子一旦发现现实与想像有距离时,往往会很失望。而有家长总拿幼稚园吓唬孩子,使孩子潜意识里对幼稚园産生敌意,这都可能加重孩子的焦虑。
另外,单亲家庭和完全由祖辈教养的孩子,适应能力也较弱。不管怎样,入园後要与老师经常保持联系,做到家校互动,才能营造一个利於孩子成长的环境,爲上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