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下乡 回首北大荒

梁晓声:无奈的劫数

发表:2008-01-06 07:1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梁晓声(志平摄)

      「文革那段时间,知青被迫到天寒地冻的北大荒垦荒,那是一场无奈的劫数!」梁晓声是大陆第一批以知青下乡为题材的作家;他十九岁到北大荒开垦,一待就是六个年头。回顾那个年代,梁晓声还是满腹的慨叹。

     梁晓声曾被英、美、澳列入「世界名人录」,他所写的《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伊人伊人》、《父亲》、《红晕》等小说大多与知青下乡有关,甚至是自己的故事。他的书除了在两岸三地出版之外,甚至被翻译成英、法、日、俄文出版。

     梁晓声说,当时的背景是文化大革命,红卫兵乱了几年,社会需要稳定;但是,几千万的红卫兵还在城市里,武斗停不下来,社会生产秩序就无法恢复,也没有办法帮红卫兵安排就业。于是,周恩来就做了知青下乡的决定。到北大荒还不只是开垦,当时中苏关系恶化,知青到北大荒后全都进了战斗组织,准备随时跟苏联开战。

     「当时到北大荒的知青,绝大多数不是出于自愿的,只有少数是为理想而去。」回忆当时,梁晓声说,有的是因为家里生活苦,想到北大荒赚钱;有的是家里成分不好,父母被打成黑五类。政治因素、经济因素,迫使知青走向了北大荒。

     「我知道的,到北大荒最小的知青才十四岁。这些小孩如果收到家里寄来的信,会异常的惦家,常常暗夜里听到哭声!」但是,要从偏远的北大荒回家谈何容易,更何况身在部队的组织里头。既然必须待在北大荒,「就像得癌症一样,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不承认,但是还是得接受治疗、化疗。」

     当时,来自南京的知青自己编了一首《南京之歌》,描述可怜的老父亲无人照料,知青唱这首歌当作抒发;岂料,这首歌被认定为「反动歌曲」,作者被抓了起来。

     梁晓声在北大荒还当过这些小知青的班长,十一名知青住在一间宿舍。「一天夜里,我们全被一声凄厉的喊叫给惊醒了!」身为班长,梁晓声循声而去,看到一位老职工被一群知青毒打得奄奄一息。原来,这位老职工被认定是特务,是阶级敌人;而当时打一个阶级敌人是不犯法的。「但是,他们打死人了,我要求追查。」这是梁晓声第一次和连队里发生冲突,也映照出当时北大荒的无序。

     对梁晓声来说,北大荒就是知青一场无奈的劫数,也让他看清楚了文革的本质。身为知青作家,他当然想反思那个年代,「但是,那是没有办法反思的,反思了文革,能不反思大跃进吗?能不反思反右吗?这还反思得下去吗?」

来源:彭志平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