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陵暗藏壁虎之谜

发表:2008-04-23 22:3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慈禧、慈安两太后的定东陵,自同治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开始施工,至光绪五年六月二十二日同时竣工,历时七年。慈安的普祥峪陵寝用银266.5万余两,慈禧的菩陀峪陵寝用银227万两。两陵除规格相同外,占地面积均为22000多平方米。

在定东陵建成不到二年的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十一日初更时分,慈安皇太后驾崩了。光绪七年九月十七日卯时,葬于东陵界内的普祥峪定东陵地宫。

慈安皇太后死了,慈禧最终登上了权力的顶峰,可以无所顾忌地以皇帝的名义颁旨,在圆明园的清漪园旧址之上营建颐和园,同时增葺西苑为自己享乐之用。

就清王朝当时的经济实力而言,建造这么一个在康乾盛世之时看来不足一提的园林,已经十分吃力了。但国家的动荡不安,经费的严重不足,并没有阻止慈禧一味享乐的念头。她在下旨动用了海军三十万两白银的同时,又不惜从朝廷所属衙门大量筹拆银两,终将颐和园建了起来,并准备在园内筹办自己的六十大寿。

令慈禧深为遗憾的是,她那六十大寿的隆重庆典尚未举行,中日甲午战争的炮火却已打响。清军节节败退,大清王朝的江山在隆隆的炮火声中颤抖。名义上的一国之主光绪皇帝难以坐稳那把龙椅。在这紧要关头,他不得不大着胆子匆忙下诏,将慈禧的庆辰典礼,改在紫禁城中举行,其颐和园受贺之事,也即行停办。此后不久,日军进攻威海卫,占据了刘公岛,大清王朝苦心经营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接下来便是辽东半岛陷落,京畿震惊,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人们已很难记清大清王朝自道光以来签订了多少这样的条约了。本次条约使大清帝国割让台湾及所有附属列岛给日本的同时,又赔偿日本白银二万万两。

战争的乌云在使大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暂时退去。但普天之下却没有迎来灿烂的阳光,相反的却遭遇了百年罕见的水灾、旱灾、虫灾,数千万灾民在水火交融中无家可归,生死无着。但此时的慈禧却再也不顾国家大量割地赔款、财政极端紧缺的现实,更不顾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之惨痛了,她怀着没能在颐和园举行六十庆典的缺憾和多少年后也没有人完全猜测得出的一种极其复杂的心理,毅然颁旨重修她那东陵地界的定东陵。召集天下精工巧匠,于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正式重修菩陀峪定东陵。并诏令群臣在重修中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将隆恩殿前的那块丹陛石换掉。

按清宫规制,丹陛石上的"龙凤戏珠"石雕图案,本应是龙在上,凤在下,象征皇帝为天,皇后为地,天地结合,也就是阴阳结合。世上的万事万物正是在这天地、阴阳的相互依赖、结合中产生的。但正在垂帘听政的慈禧却不管祖制和这来自自然界的道理。她要反其道而行之,诏令臣工一定要将丹陛石雕刻成凤在上,龙在下,以示自己为天,皇帝为地,自己为上,皇帝为下。于是,一块凤在上、龙在下,"凤龙戏珠"的丹陛石浮雕很快刻就,并镶于定东陵的隆恩大殿前最显要之处。



丹陛石右下角的小壁虎(红色箭头所指处,看上去如同一个小虫子。

    丹陛石上除了那雕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凌空展翅的翔凤和腾水穿云的蛟龙,在丹陛石最下端的“海水江岸”图案中,还雕刻着一只小小的壁虎,从崖石缝内钻出 来,前身微露,两只带有五个爪的前腿伸出,口内吐出一股如意云朵。这只小小的壁虎,在外人看来只不过是一点装饰或点缀,有和无都无碍大局,但慈禧却对此一 直耿耿于怀,念念不忘。因为内行人知道,这只壁虎虽小,其暗含的寓意却甚大。惟鉴于其暗含的重大寓意,清宫才作为一种祖制保持、流传下来。这个隐意的来源 起自于壁虎本身。相传,在清以前的皇宫内曾饲养着许多壁虎,其食物以喂朱砂为主,三年可养成七八斤重。养成的壁虎被逮杀后,放在阴瓦上烤干,而后磨成细 粉,用此石朱粉在皇后、妃嫔脸额处点一点,其色鲜艳而不退。更为奇妙的是,若宫中后、妃有乱宫的男女之事,红点自然消失。故历代王朝又将壁虎命名为“守 宫”,并在宫中屡有试验和应用。清朝宫廷虽不再饲养壁虎,但对其“守宫”的声名却深信不疑,故在单独兴建的后、妃陵寝的丹陛石上都暗刻一只壁虎,以为“镇 物”。这种雕刻之法,作为清宫的一种祖制保留了下来。至于慈禧面对这个“镇物”,是否想到了有辱她的尊严,或是感到自己葬入地宫后,灵魂真的被镇住而不得 自由,因而暴怒异常,也只有她自己才能解释了。

    不管怎么解释,慈禧对丹陛石上那只小小的壁虎产生了恐惧是肯定的。正因为如此,决定要重修定东陵的慈禧,才下令首先将隆恩殿前的那块丹陛石换掉,重新安设没有壁虎的石雕。

 对于这个明显违背祖制的诏令,再也没有人敢提出异议了。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年过六旬的慈禧已经取得了政治上的绝对权威,满朝文武也在不断地与她交手、 摩擦、顶撞后,纷纷败下阵来,并渐渐变得惟命是从,心悦诚服,不敢有丝毫非分之想了。他们惟一能做到的是,将带有壁虎的石雕换下后,偷偷埋入定东陵一侧的 地下,意在留给后人窥测当年的真相和评说慈禧此举的是非功过。

新改换的丹陛石,长3米,宽1.6米,周边有缠枝莲花、福寿三多图案,中间雕着“凤引龙”形象图。此图依然摒弃了龙凤并排或龙在上、凤在下的雕刻形式,而 是凤在上,龙在下,并采用高浮雕加透雕的工艺手法,使图案构思更加新颖,技法更加高超。尤其那龙须、龙爪、凤足、凤冠等十处透雕工艺,使整个图案的立体感 得到了进一步升华,龙与凤越发栩栩如生。不仅如此,重修后的陵寝内石雕建筑,无论是栏板、望柱还是抱鼓石,其设计指导思想和雕刻规程,都是把凤置于主要的 地位之上,仅隆恩殿周围的汉白玉石栏杆,就用浮雕工艺精刻了九十六幅龙凤呈祥、水浪浮云图案,每幅图案,都是彩凤在前展翅飞翔,又回首顾盼。蛟龙在后面张 嘴奋须,紧紧相随。大殿周围六十七根望柱上,柱头雕刻打破其他帝后陵龙凤相间的排列顺序,全部雕成凤柱头,而将龙改雕在柱身上,柱身两侧各一条。飞龙昂首 向上,仰望着柱头上的翔凤,表现着慈禧势压同治、光绪两朝的非凡权威。

尤其令人望而兴叹的是,重修后的隆恩殿及东西配殿,其工艺 高超,规模庞大,豪华富丽,用料精致因而是糜费惊人,不仅超越了清朝历代祖陵,就连明、清两朝二十四代皇帝居住的紫禁城,也没有如此奢华。清宫祖制规定, 凡帝后陵的隆恩殿内,只许在四根明柱上贴金,做缠枝莲花或盘龙行云状。哪怕是代表着皇权神威,帝王登基时受百官朝拜的紫禁城内的金銮殿(太和殿),也只有 六根贴金明柱。但在慈禧陵三殿内外,却有六十四根金柱傲然矗立。这些金柱还不是一般的表示性的贴金,而是用铜做成半立体镂刻的盘龙,铜上鎏金,光华四射, 闪闪耀目。尤其是在立体状的龙头上安装了带有弹簧的龙须。这龙须借助空气的流通,自行来回摆动,如群龙低吟,妙不可言。人们在惊愕慈禧奢华糜费的同时,又 不能不对工艺设计者们那富有灵性的天才杰作表示叹服和崇敬。

三殿的彩画,也由以往的旋子彩画改成等级最高的金龙和玺彩画。这些彩画,不披麻,不挂灰,也不用其他颜色,而是直接在黄花梨木上沥粉贴金。因为重修后的三 殿梁架,已全部改用名贵的黄花梨木。黄花梨木名海南檀,木质坚硬,纹理细腻,防火耐腐,为木料中上品。在这样的上品木料上贴金,更显得豪华壮美,气度非 凡。隆恩殿栏板上138组“凤引龙”的绚丽的彩画,使人产生天在旋、地在转、宇宙万物在永恒运动的苍茫之感。

    慈禧的菩陀峪定东陵自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兴工重建,历时十四年,直到慈禧崩亡前不久,始得完竣。其整体工艺水平、豪华程度,为中国明、清两朝二十 四代帝后陵寝之最。当这座独一无二的辉煌陵寝竣工的讯息,通过朝臣奏于慈禧时,躺在病榻上已病入膏肓,行将归天的慈禧,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喜色,内心极其欣 慰。这次总算在形式上大大地超过了慈安,并让这位自己生前死去的对手无可奈何了。

 




来源:考古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